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学视域下的2016年网络流行语

    金艳丽
    101-10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世纪以来,网络平台发展迅速.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备受学界关注.尤其是网络流行语的大规模传播与使用,对语言规范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以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研究语料,从语言学角度浅谈这些流行语的构成类型与新发展,以此总结出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新特点.在网络用语泛滥的今天,正视和引导网络语言具有现实意义.

    网络流行语语言规构成类型特点

    交替传译中的口译笔记

    王梦婷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会议在中国召开,因此,口译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而又由于译员在口译的过程中承受着偌大的心理负担以及人类本身记忆的局限,因而笔记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交替传译的含义、特点出发,阐述交替传译笔记的必要性、当前口译笔记存在的误区,从而总结出交替传译中笔记的技巧.

    交替传译口译笔记短时记忆笔记符号

    建模系统理论下对《新闻联播》语言符号的模型分析

    陈苗苗程嫩生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符号学的研究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焦点,西比奥克在符号学基础上提出了建模系统理论,建模系统理论将混乱的符号学概念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理论框架.《新闻联播》节目以高度模式化的语言符号为主体,本文将在建模系统理论下对《新闻联播》中的语言符号进行建模分析.

    《新闻联播》建模系统理论语言符号模型

    释意理论视角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以2016年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为例

    孔德婧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年一度的中国总理记者招待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政治和外交场合,规格较高、涉及内容广泛、信息发布全面、准确、权威,成为了国内外民众及其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这对译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录像中源语和目标语的转写,在充分考察其中所使用的口译策略的基础上,对常用的口译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其翻译质量,同时给其他类似政治性文本的口译和会议口译提供有益借鉴.

    记者招待会释意理论口译策略

    论核心素养背景下语篇能力培养的途径

    邓雨婷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篇能力的新要求,其次分析了新高考在题型设置上着重对学生语篇能力进行考查的现象,最后提出三条提高学生语篇能力的途径——进行基于语篇的主题探究、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渗透到教学当中.

    核心素养新高考语篇能力主题探究语篇结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常熟方言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王艳秋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熟方言属吴语苏沪嘉小片.文本以常熟方言中的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就常熟方言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三音节的ABB式、BBA式及其变式、四音节的bcdA式加以阐述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的探讨.相对于普通话和吴语区的其他次方言,常熟方言中的形容词颇具特色,意蕴丰富.

    常熟方言形容词重叠词缀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学习思想

    胥城墙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学习十分重视,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秘密武器.本文通过追溯毛泽东学习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涵盖的主要内容,具有的独特优点,探究它对当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启示.延安时期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这也是我党反败为胜的重要时间段.在这期间毛泽东不仅重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要建设一支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我党要取得战争主动权必须通过学习,他在延安时期的学习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样才能使我党真正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学习思想学习型社会

    黑格尔辩证法视角下的文化自信——以《白鹿原》黑娃为例

    朱鸿宇
    118-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陈忠实的文学著作《白鹿原》中,黑娃跌宕起伏的一生反映了他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历程.奴隶出生的他历经了多重角色,从对抗父亲对自己人生的安排开始,逐渐变成和传统观念、制度最后乃至整个社会的对抗.他本人也戏剧地从反抗传统文化到虔诚拜师学习传统文化,最终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实现了自我和现实的融合统一,升华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包含巨大矛盾变化的人物命运中,贯穿着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精髓,处处体现了主奴辩证关系在人物人格和命运中每一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转变及演化.

    《白鹿原》黑娃黑格尔自我意识主奴关系辩证法

    《西游补》中的佛教思想体现

    郑苏皖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补》是明末静啸斋主人所作的《西游记》续本,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小说.本文试从作者生平思想、主题、结构、情节、人物、意象等多方面论证《西游补》中的佛教思想体现.

    《西游补》佛教思想静啸斋主人

    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的变迁

    古力米拉·苏然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最先是原始崇拜,后来信仰萨满教,在17-18世纪逐渐受伊斯兰教影响.18世纪中叶迁到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人的宗教信仰为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塔城地区的柯尔克孜人则信仰藏传佛教.本文对柯尔克孜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接受的不同宗教信仰的过程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宗教信仰的变化对其文化的影响.

    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