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学
安徽医学

高开焰

月刊

1000-0399

ahyxzz@163.com

0551-62827688;62811309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安徽医学/Journal Anhui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综合性医刊,主要介绍本省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全省医学发展水平,增进群众身体健康。读者对象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378a-5p靶向沉默FAIM促进银屑病皮下脂肪细胞促炎因子释放的研究

    彭静尹婧夏萍
    1207-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378a-5p在银屑病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银屑病影响机制.方法 将SPF级4~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其中Model组为银屑病小鼠,Control组为C57BL/6小鼠用凡士林乳膏.苏木精-伊红法(HE)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皮下脂肪组织中miR-378a-5p、Fas细胞凋亡抑制分子(FAIM)的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皮下脂肪组织中FAIM的蛋白水平.分离脂肪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经双荧光素酶、qPCR和WB验证miR-378a-5p靶向FAIM.构建miR-378a-5p过表达和干扰质粒、及FAIM干扰质粒,脂肪细胞转染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培养基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呈现明显银屑病病理形态.在银屑病小鼠模型脂肪组织中,miR-378a-5p的mRNA水平上调,FAIM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qPCR和WB检测结果表明,FAIM是miR-378a-5p的下游靶点.与NC mimics组相比,miR-378a-5p mimics组脂肪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TNF、IL-1和IL-6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NC inhibitors组,miR-378a-5p inhibi-tors脂肪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6水平下调(P<0.05).与Control组相比,FAIM inhibitors组脂肪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6水平上调;而miR-378a-5p inhibitors+FAIM inhibitors可逆转这种现象(P<0.05).结论 miR-378a-5p靶向沉默FAIM促进银屑病皮下脂肪细胞促炎因子TNF-α、IL-1和IL-6的释放.

    银屑病脂肪细胞微小RNA-378a-5pFas细胞凋亡抑制分子炎症因子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大鼠分层皮瓣移植效果的影响及机制

    韩峰夏正国陈庆元詹小林...
    1215-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对SD大鼠背部分层皮瓣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分层皮瓣和传统皮瓣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分层皮瓣+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组(实验组)、分层皮瓣+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传统皮瓣+生理盐水组(空白组),每组20只.术中对实验组大鼠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空白组和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 h、第1天、第3天、第5天记录大鼠皮肤组织层的坏死面积、厚度和超声造影下的显影缺损长度.将大鼠皮肤组织层取材石蜡包埋制片后,HE染色计数炎症细胞、观察炎症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染色情况,并对染色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术后第3天和第5天的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坏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超声造影时的缺损长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的炎症反应更轻.术后第3天,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层的VEGF、PDGF和TGF-β的免疫组化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具有减轻皮瓣的水肿程度,降低炎症反应,上调皮瓣组织中VEGF、PDGF和TGF-β的表达,进而减小分层皮瓣的坏死面积的作用.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分层皮瓣超声造影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

    婴儿痉挛症儿童脑网络特点及ACTH疗效分析

    叶小飞胡盼盼杨阳张儒...
    12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痉挛症(IS)儿童脑网络特点及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IS并给予ACTH治疗的20例患儿(IS组)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脑电图数据,比较其脑网络属性并进行ACTH预后相关分析.结果 Sigma频段下,IS组特征路径长度(CPL)低于对照组,全局效率(GE)高于对照组,传递性(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Pz电极中介中心性(BC)在alpha、sigma频段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Sigma频段下CPL越高、GE越低,ACTH短期疗效更好.结论IS患儿存在脑网络属性异常,CPL和GE可能成为评价IS患儿ACTH短期疗效的神经生物学标志物.

    婴儿痉挛症脑电图促皮质素特征路径长度全局效率

    食管癌放疗患者衰弱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周菊闵旭红桑莹莹李兵...
    1227-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住院放疗的14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发生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衰弱模型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14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衰弱综合征发生率为43.57%(61/140).年龄、同步化疗、吞咽功能、焦虑、抑郁、营养风险和自我管理水平是衰弱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构建回归拟合方程为Logit(P)=-10.374+0.125×年龄+1.334×同步放化疗+0.593×吞咽功能+0.967×HADS-A+1.038×HADS-D+1.271×营养风险-0.057×自我管理水平.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提示,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χ2=6.974,P=0.539).模型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为0.847~0.952,约登指数为0.717,最佳临界值为0.44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9%和84.8%,实际应用正确率为85.0%.结论 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有效识别食管癌放疗患者发生衰弱综合征风险及制定预防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食管癌放疗衰弱综合征风险因素预测模型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49-5p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王森许士民张静钱倩...
    1234-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miR-149-5p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124例确诊的ACI患者为患病组,根据病情分为重度组(36例)、中度组(46例)和轻度组(42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84例);另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1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血清中miR-149-5p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149-5p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9-5p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病组患者血清miR-149-5p水平为(0.90±0.29),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上升,miR-149-5p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iR-149-5p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脑干、大面积脑梗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miR-149-5p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49-5p诊断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截断值为0.768,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76.19%.结论 ACI患者血清miR-149-5p水平下调,患者病情恶化,miR-149-5p为预后的保护因素,miR-149-5p对ACI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miR-149-5p预后脑干大面积脑梗死

    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外周血IFN-γ CYS-C及FIB检测的临床价值

    白正强汪梦棋杨晶颜鲁伟...
    1239-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胱抑素C(CYS-C)及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4例糖尿病足(DF)患者资料,依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DFI组及DF组,各组92例;根据DFI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将轻度、中度感染患者纳入轻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患者纳入重度感染组;对DFI患者进行持续3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间DFI患者预后结局差异,将愈合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未愈合、截肢或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组间外周血IFN-γ、CYS-C、FIB水平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IFN-γ、CYS-C、FIB水平对 DFI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DFI组外周血IFN-γ、CYS-C及FIB水平高于DF组(t=6.460、5.325、8.051,P<0.05);重度感染组外周血IFN-γ、CYS-C及FIB水平高于轻中度感染组(t=4.192、2.797、4.3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FN-γ、CYS-C及FIB联合诊断DFI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高于IFN-γ的0.863,CYS-C的0.767,FIB的0.8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047、5.232、3.749,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IFN-γ、CYS-C及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t=3.071、2.392、3.77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FN-γ、CYS-C及FIB联合诊断DFI患者预后的AUC为0.882,高于IFN-γ的0.776,CYS-C的0.667,FIB的0.7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176、3.576、2.110,P<0.05).结论 外周血IFN-γ、CYS-C、FIB水平可作为DFI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结局的预测指标.

    糖尿病足感染干扰素γ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

    机器学习联合自我怜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发生的风险

    巫建菊余涛何孔亮
    124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SCZ)患者自我怜悯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12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过住院治疗的179例SCZ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版自我怜悯量表(SC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分别评估患者的自我怜悯和抑郁水平.根据抑郁水平,将患者分为伴抑郁症组(n=93)和非伴抑郁症组(n=86).基于自我怜悯总分,使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K最邻近(KNN)、广义线性模型(GLM),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 伴抑郁症组的患者BDI评分9(7,13)分,高于非伴有抑郁症组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正念和SCS总分与BDI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4种机器学习算法中,RF、GLM和KN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 9、0.812 2和0.842 2.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且自我怜悯和机器学习能较好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

    精神分裂症自我怜悯抑郁机器学习

    体外冲击波疗法改善创伤性膝关节挛缩患者本体感觉的临床疗效

    熊斌周云张全兵王永召...
    1248-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改善创伤性膝关节挛缩患者本体感觉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并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性膝关节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总计2周.通过分析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运动觉和位置觉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在膝关节本体感觉改善方面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膝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研究组在治疗后膝关节屈曲ROM大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膝关节在30°和45°的位置觉以及30°起伸和30°起屈的运动觉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在30°和45°的位置觉以及30°起伸和30°起屈的运动觉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运动觉和位置觉,从而提高患膝的本体感觉.

    体外冲击波创伤膝关节挛缩本体感觉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王廉于建博许高权钱宝...
    1253-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C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C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CAS组(n=40)和CEA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定]、炎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结果 术后1周,CAS组NHISS评分、血清IL-6、TNF-α及MDA水平均低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术后1周,CAS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AS组MOCA评分高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结论 CAS和CEA均能降低CS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和CEA相比,CAS对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况的改善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神经及认知功能.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

    基于机器学习法构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生存预测模型

    方玲钱湘云杨建梅徐静...
    1257-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HBV-ACLF患者3个月内生存情况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内患者是否无死亡分为生存组(n=62)和死亡组(n=50),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决策分类回归树(CRT)、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算法构建HBV-ACLF患者3个月内生存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HBV-ACLF患者3个月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吸烟史、乙肝病程、高血压史、合并肝性脑病、合并肝肾综合征、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清蛋白(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程、高血压史、合并肝肾综合征、ALT水平升高、Alb水平升高均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决策树CRT法构建的生存预测模型显示,合并肝肾综合征、HBV-DNA载量升高、ALT水平升高、合并高血压、Alb水平升高均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BP神经网络模型中自变量的重要性标准化后的结果,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前3位的因素是Alb、乙肝病程、ALT.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0,非参数DeLong检验结果显示,3种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HBV-ACLF生存预测模型对患者短期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3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预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