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学
安徽医学

高开焰

月刊

1000-0399

ahyxzz@163.com

0551-62827688;62811309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安徽医学/Journal Anhui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综合性医刊,主要介绍本省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全省医学发展水平,增进群众身体健康。读者对象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肉桂醛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黄方黄莉璇吴彬李名福...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肉桂醛调节音猬因子(Shh)/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信号通路对幽门螺旋杆菌(Hp)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肉桂醛低剂量组、肉桂醛中剂量组、肉桂醛高剂量组、替普瑞酮组、肉桂醛高剂量+Shh激活剂Purmorphamine(PUR)组,每组18只.通过灌胃Hp的方法构建胃炎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肉桂醛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12.5 mg/kg、25 mg/kg、50 mg/kg肉桂醛,替普瑞酮组大鼠灌胃0.13 g/kg替普瑞酮,肉桂醛高剂量+PUR组大鼠给予50 mg/kg肉桂醛灌胃和6.67 mg/kg PUR腹腔注射,每天给药1次,持续2周.HE染色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胃黏膜细胞形态.将GES-1细胞分为vitro-对照组、vitro-模型组、vitro-肉桂醛低剂量组、vitro-肉桂醛中剂量组、vitro-肉桂醛高剂量组、vitro-替普瑞酮组、vitro-肉桂醛高剂量+PUR组.除vitro-对照组外,其他组GES-1细胞均需被Hp感染,感染结束后,vitro-肉桂醛低剂量组、vitro-肉桂醛中剂量组、vitro-肉桂醛高剂量组分别用5µmol/L、10µmol/L、20µmol/L肉桂醛处理24 h;vitro-替普瑞酮组用1µmol/L替普瑞酮处理24 h;vitro-肉桂醛高剂量+PUR组用20µmol/L肉桂醛和1µmol/L PUR共同处理24 h,CCK-8法检测GES-1细胞增殖抑制率;ELISA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及GES-1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及GES-1细胞中Shh、Gli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固缩,细胞膜破损,IL-1β、TNF-α水平及Shh、Gli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低剂量组、肉桂醛中剂量组、肉桂醛高剂量组、替普瑞酮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结构及形态有所改善,IL-1β、TNF-α水平及Shh、Gli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肉桂醛高剂量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PUR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加剧,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结构及形态破环严重,IL-1β、TNF-α水平及Shh、Gli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vitro-对照组比较,vitro-模型组GES-1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上清中IL-1β、TNF-α水平及细胞中Shh、Gli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vitro-模型组比较,vitro-肉桂醛低剂量组、vitro-肉桂醛中剂量组、vitro-肉桂醛高剂量组、vitro-替普瑞酮组GES-1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上清中IL-1β、TNF-α水平及细胞中Shh、Gli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vitro-肉桂醛高剂量组比较,vitro-肉桂醛高剂量+PUR组GES-1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上清中IL-1β、TNF-α水平及细胞中Shh、Gli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肉桂醛可能通过抑制Shh/Gli1通路减轻Hp诱导的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

    肉桂醛幽门螺旋杆菌Shh/Gli家族锌指蛋白1信号通路胃炎炎症

    竹红素A联合LED红光照射通过YAP途径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

    陈雷刚任慧敏吴远慧安国芝...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hypocrellin A(HA)联合LED红光照射通过Yes相关蛋白(YAP)途径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KFs并进行传代,第3代KFs分为对照组、H组(1.0µmol/L HA处理)、L组(3 J/cm2红光照射)、H+L组、阴性对照(NC)质粒组、NC质粒+H+L组、YAP质粒+H+L组、检测细胞增殖的OD450水平及BrdU阳性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YAP、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 H组、L组、H+L组KFs的OD450、BrdU阳性率、SOD及GSH-Px的含量、YAP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D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H+L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H组、L组更明显(P<0.05);YAP质粒+H+L组KFs的OD450、BrdU阳性率、SOD及GSH-Px的含量、YAP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NC质粒+H+L组,MDA的含量低于质粒+H+L组(P<0.05).结论 HA联合LED红光照射通过抑制YAP/β-catenin途径抑制KFs增殖、激活KFs氧化应激.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竹红素A增殖氧化应激Yes相关蛋白

    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研究

    张房房李晓静王培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作为研究组,选择60例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分析血流参数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价值;研究组依据宫内窘迫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14例),比较不同组别胎儿血流参数与分娩结局差异,分析胎儿血流参数与宫内窘迫程度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胎儿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S/D、RI、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脐动脉S/D、RI、PI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815、0.752,大脑中动脉S/D、RI、PI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AUC分别为0.721、0.657、0.764;随着宫内窘迫程度增加,胎儿脐动脉S/D、RI、PI逐渐增加,大脑中动脉S/D、RI、PI逐渐下降,产妇剖宫产率与早产率上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脐动脉S/D、RI、PI与宫内窘迫程度呈正相关(P<0.05),大脑中动脉S/D、RI、PI与宫内窘迫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超声多普勒测定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不仅可用于指导胎儿宫内窘迫诊断,还可用于胎儿宫内窘迫病情评估,可以为胎儿宫内窘迫病情诊断与评估提供参考.

    超声血流动力学胎儿窘迫脐动脉大脑中动脉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超声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郑志燕徐伟唐文成冯小凤...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6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盆底超声参数,结合临床因素,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进行规范化产检、分娩及产后6周复查盆底超声的152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产后SUI分为SUI组(64例)和非SUI组(88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盆底超声参数和临床因素的不同,构建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探索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SUI组和非SUI组在产次、妊娠期漏尿症状、妊娠期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肛提肌裂孔面积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膀胱颈移动度(OR=1.284,95%CI:1.134~1.454,P<0.001)、尿道内口漏斗形成(OR=5.475,95%CI:1.335~22.459,P=0.018)和妊娠期漏尿症状(OR=8.838,95%CI:2.229~35.037,P=0.002)是产后6周女性SU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后6周女性SU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和妊娠期漏尿症状,临床应尽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预后,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超声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漏尿妊娠期糖尿病

    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BMP-7 miR-15b 25-(OH)D3对其诊断价值分析

    马萌萌赵学辉杨洁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骨形成蛋白-7(BMP-7)、微小核糖核酸-15b(miR-15b)、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伴有BPD,将其分为BPD组(n=45)和非BPD组(n=91).分析早产儿BPD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BMP-7、miR-15b、25-(OH)D3对早产儿BP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有无脓毒血症及血浆BMP-7、miR-15b、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长、血浆BMP-7、miR-15b水平偏高、血浆25-(OH)D3水平偏低是早产儿B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5、2.208、2.280、2.517,P<0.05).血浆BMP-7、miR-15b、25-(OH)D3联合诊断早产儿BPD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高于血浆BMP-7、miR-15b、25-(OH)D3单独检测(0.822、0.849、0.824,P<0.05).结论 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与机械通气时间长、血浆BMP-7、miR-15b水平偏高、血浆25-(OH)D3水平偏低有关,且血浆BMP-7、miR-15b、25-(OH)D3联合检测对早产儿BPD的诊断价值更高.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骨形成蛋白-7微小核糖核酸-15b25羟基维生素D3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及分析

    秦万王明栋欧维正徐勇...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熔解曲线法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快速诊断和有效药物快速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利福平(RFP)、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氟喹诺酮类(FQs)为检测药物,应用熔解曲线法和微孔板药敏法,对比检测2021年1~7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罗氏固体培养阳性的84株菌株.两种方法药敏结果不一致的菌株用基因测序法作验证.结果 以微孔板法为标准,熔解曲线法对MDR-TB(微孔板诊断)的检出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依次为89.3%(75/84)、91.5%(43/47)、86.5%(32/37)、89.6%(43/48)、88.9%(32/36)、0.78.溶解曲线法对RFP、INH、EMB、FQs的检出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76.2%~97.6%、86.7%~95.7%、73.9%~100%、41.9%~100%、94.1%~98.6%和0.45~0.95.对22份(26.19%,22/84)微孔板法敏感、熔解曲线法耐药的菌株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均显示含有耐药突变;而微孔板法耐药、熔解曲线法敏感的6份(0.71%,6/84)菌株在测序区域均为野生型.结论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微孔板药敏法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一致性均较高,可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初筛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熔解曲线法微孔板法耐多药结核病耐药基因检测药物筛选

    摆位误差对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王玮梅长文宫尚明牛振洋...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技术测量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乳癌术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每位患者前3次放射治疗前的kV-CBCT图像,分别与计划CT图像配准,由配准系统计算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摆位误差.以第1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前的误差,以第2、3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后的误差,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按校正前、后误差大小平移计划中心点,计算校正前的计划(S-Plan)和校正后的计划(C-Plan)的剂量,并与治疗计划(T-Plan)进行比较,分析3者在计划靶区(PTV)、浅表区域、危及器官方面的剂量差异,以及计划的伽马通过率差异.结果 校正前摆位误差分别为(1.85±3.76)mm、(-1.80±3.25)mm、(-2.10±3.99)mm,校正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4±1.59)mm、(0.10±1.55)mm、(-0.01±1.47)mm.3组计划的PTV D98、D95、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和浅表区域Dme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患侧肺的V5、V20、V30、Dmean、心脏的Dmean、V5和脊髓Dmax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伽马通过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kV-CBCT测量并校正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左乳癌放射治疗千伏级锥形束CT摆位误差剂量分布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lncRNA MIAT和lncRNA XI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玉萍马会禹航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的水平,并探究二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以及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子宫肌瘤组,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与lncRNA XIS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MIAT、lncRNA XIST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肌瘤最大径、肌瘤数目、有无乳腺增生、流产次数、有无妇科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宫肌瘤组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最大径≥5 cm、肌瘤数目≥2个、有乳腺增生、流产次数≥2次、有妇科疾病的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肌瘤最大径<5 cm、肌瘤数目<2个、无乳腺增生、流产次数<2次、无妇科疾病的子宫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IAT≥1.45(OR=1.678,95%CI:1.342~2.098)、lncRNA XIST≥1.35(OR=1.315,95%CI:1.033~1.673)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ncRNA MIAT、lncRNA XIST诊断子宫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776,特异度分别为91.7%、86.7%,灵敏度分别为62.5%、71.7%,截断值分别为1.45、1.35,两者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846,特异度为97.5%,灵敏度为61.2%.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升高,二者与子宫肌瘤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子宫肌瘤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

    血清YKL-40、CRP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杜云龙付德龙樊小如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14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所有NRDS患者分为轻度NRDS组(77例)和重度NRDS组(63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05例)和死亡组(35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分娩的140例健康出产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YKL-40、CRP的表达水平;经Pearson法分析NRDS患儿血清YKL-40、CRP水平与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II(SNAPPE-II)评分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CRP对NRDS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RDS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RDS患儿血清YKL-40、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NRDS组比较,重度NRDS组患者血清YKL-40、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NRDS患儿血清YKL-40与CRP水平、SNAPPE-II评分均呈正相关(r=0.572、0.509,P<0.05).CRP水平与SNAPPE-II评分呈正相关(r=0.543,P<0.05);死亡组患儿血清YKL-40、CRP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YKL-40(OR=1.994,95%CI:1.116~3.562)、CRP(OR=2.015,95%CI:1.074~3.780)是NRDS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YKL-40、CRP预测NRDS患儿预后死亡的AUC为0.848(95%CI:0.768~0.928)、0.829(95%CI:0.734~0.923),血清YKL-40联合CRP预测NRDS患儿预后死亡的AUC为0.931(95%CI:0.890~0.972),灵敏度分别为80.00%、80.00%、94.30%,特异度分别为81.00%、80.00%、79.00%.结论 血清YKL-40、CRP表达与新生儿N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可作为NRDS患儿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呼吸窘迫综合征甲壳质酶蛋白40C反应蛋白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在梅毒抗体检测中的价值及适用范围研究

    石杜娟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光激化学发光法(LIC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性能指标,探寻GICA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以及患者自检的可能.方法 选取2022年2~5月收集的合肥市滨湖医院住院患者、门诊就诊者以及体检者共143人份血清标本,同时采用GICA、LICA、ELISA、CLI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ICA与LICA、ELISA、CLIA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并与TPPA比较得出一致性以及符合率;通过绘制出GICA、LICA、ELISA、CLI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根据计算所得最佳临界值进行分区,比较不同区间的TPPA符合率与GICA的TPPA符合率大小.结果 GICA的特异度与ELISA、LI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CA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L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CA与TPPA的符合率均高于ELISA、LICA、CL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和LICA与GICA的符合率均高于CLIA与GICA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交叉示意图可见,GICA阳性时至少伴有其他2种方法同时阳性.GI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与ELISA、LICA、CLIA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后发现ELISA、LICA和CLIA的S/CO值(样本吸光值/临界值)分别在1.00~12.00、1.00~10.00、1.00~4.00时的TPPA符合率与GICA的TPPA符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ICA作为快速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其各项指标均优于ELISA、LICA、CLIA,还能作为此3种方法初筛梅毒抗体阳性后的复检方法,为日后患者自检模式的实现也提供了可能性.

    梅毒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光激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