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马宗华

双月刊

2095-7246

ahxbbjb@163.com

0551-65169048

230038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中医学院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玄府—气血—络脉"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张新钰黄斌邢冬月赵孟凡...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玄府郁闭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发病的始动因素,气血失和影响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进程,络脉瘀滞贯穿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病程.从"玄府—气血—络脉"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病因病机,运用开玄府、行气血、通络脉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可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

    玄府气血络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基于"心胃同治"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

    姚艳伟张悦杨璐刘万里...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不仅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还与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心胃同治"理论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在健脾和胃、斡旋枢机的同时兼以宣通心阳、清泻心火、养心安神等治疗,旨在改善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为GERD合并情志疾病的治疗探索出新的疗法,彰显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

    心胃同治焦虑抑郁胃食管反流病整体观念

    汪机基于五行生克运用人参、黄芪辨治气虚证咳嗽特色

    王晓群杨凤钱会南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机作为新安医学温补派的开创者,临证擅用甘温药物人参、黄芪治疗气虚证咳嗽,颇具特色.汪机在其代表作《石山医案》《医学原理》以及续注《读素问钞》中,基于脏腑五行生克关系治疗气虚证咳嗽:金赖土生,土亏金弱,宜培土生金;脾实肝柔,土弱木乘,可肝脾同调;金劲火藏,金虚火扬,当补金制火;并阐发其对人参、黄芪使用的独特见解与实践.汪机基于甘温论治气虚证咳嗽的理论与临床经验值得深入发掘研究,可为当今临床诊治咳嗽提供辨治思路与用药借鉴.

    人参黄芪咳嗽汪机新安医学

    血府逐瘀汤防治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陈乐君赵悦欣林洋吴华...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防治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acute radiation induced esophagitis,AR-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血府逐瘀汤干预与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级ARIE累积发生率、中医症状评分、体力状况、免疫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CD4+/CD8+、Th1/Th2比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Ⅲ级ARIE累积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显著降低(P<0.05),卡式功能状态(Karno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ECOG评分降低程度和KPS评分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TNF-α、IFN-γ水平,Th1/Th2均显著下降(P<0.05),CD4+/CD8+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IL-4、IFN-γ、TNF-α、Th1/Th2降低程度和CD4+/CD8+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防止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I~Ⅲ级ARIE向Ⅳ级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患者体力状态与生存质量.

    血府逐瘀汤食管癌放射性食管炎同步放化疗血瘀证

    益肾坚骨丸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周梦玲冯耀辉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肾健骨丸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骨代谢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最终治疗组共48例、对照组共47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每日予益肾坚骨丸和钙尔奇D片模拟剂,对照组每日予钙尔奇D片和益肾坚骨丸模拟剂,治疗周期为18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临床症状评分、骨代谢指标[β降解产物(β-isomerized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Ⅰ型胶原N端前肽(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NP)、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T值显著增加(P<0.05),骨质疏松症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β-CTX、TRA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PINP、B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上升程度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水平显著升高,且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坚骨丸可改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骨密度,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及提高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益肾坚骨丸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代谢性激素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

    程正果韩芳吕天丽孟帅...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方法 纳入19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1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12周的脑安滴丸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组在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对照组仅在入组当天进行1次扫描.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后、随访4周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者报告的结局(patients-reported outcomes,PRO)量表评分.分析治疗前两组间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差异脑区,以ALFF、ReHo的共同差异脑区为感兴趣脑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析计算观察组治疗前后ROI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并将FC的变化值与临床数据的改善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随访4周的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PRO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随访4周的VA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岛叶、双侧内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的ALFF值显著降低(P<0.05),右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P<0.05),左侧楔前叶的ReHo值显著降低(P<0.05).以左侧楔前叶为ROI,治疗后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壳核的FC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未发现治疗前后FC的变化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存在认知、情感、感觉等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而脑安滴丸可能是通过调控楔前叶—壳核的FC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脑安滴丸偏头痛低频振幅局部一致性功能连接

    国医大师韩明向基于宗气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纪文雯陈炜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明向认为,宗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气不足、肺气失司是COPD发生发展之始;宗气虚弱、心肺失衡是痰瘀产生之因;宗气亏虚、卫气不足是疾病反复发作之源;宗气虚脱、并发险证,最终危及生命.故韩明向提出从宗气论治COPD,补益肺脾以资胸中宗气为主,同时调畅宗气以涤痰行瘀、宣通气机,重视温补肾阳、助阳化气,兼顾护卫气以增强卫外功能.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国医大师韩明向宗气理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张杰以六经八纲辨治外感表证经验

    张晓军李家劼刘金星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杰治疗外感病经验丰富,认为外感表证的病因尤以风、寒、湿、燥之邪为重,且疫疠之邪仍归属于六淫之邪,外感表证的主要病机为营卫不和、气机升降失衡.张杰提出从六经八纲辨治,首辨阴阳以决方向,次辨寒热以定病性,终辨虚实以定治则;治疗上,总以伤寒温病相融,将经方与时方相结合,并创"流感解肌汤".

    外感表证八纲六经临床经验张杰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及疗效观察

    刘奕蕾王颖谢宗亮曹奕...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热敏灸组患者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WHOQOL-BRE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共有35例患者出现热敏化穴位现象,共出现119个热敏化穴位;热敏化穴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和阳陵泉.热敏灸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T评分、FMA量表评分、WMFT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常规针刺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应用热敏灸治疗该病时可优先选择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脑卒中中风痉挛性偏瘫热敏灸热敏化穴位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张玲张国庆陈赟朱玲玲...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合通调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对比两组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TF和N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及血清TF和NGF水平升高程度、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疗效显著.

    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气虚血瘀证通调针刺转铁蛋白神经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