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代书院诗的文化阐释

    李光生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以书院为题材或背景的诗歌创作的繁荣。书院诗涉及书院与科举、理学、佛道及休闲之关系等诸多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指出的是,理学家的介入极大损害了书院诗的审美特质。

    宋代书院诗科举理学佛道

    论当代传统诗词创作的守正创新

    刘晓勇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诗词创作的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正"与"新"是相辅相成的。传统诗词创作守正创新必须遵守民族语言的美学原则,必须追求全兼全顾的整体诗意,必须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跳动,必须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

    当代传统诗词守正创新

    视觉象形艺术的"画语权"和"话语权"分析

    郑摄龚东风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论及"象""言""意"之关系时指出"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现代学者库尔特·考夫卡(1886-1941)把视觉思维称为革命性的动力事件和永不熄灭的智慧之光。本文重点分析朝鲜半岛以及非洲轮廓图的格式塔意象建构,认为从象形到形象的视觉思维具有动力学特征,"画语权"和"话语权"对当代国际传播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视觉象形艺术格式塔理论"画语权"话语权

    贵州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刘康王玲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格局演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可为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地理探测器以及其他空间分析工具,揭示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综合指数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贵州县域旅游经济呈现联系频繁化、合作紧密化的发展态势。绥阳、织金、西秀、白云、观山湖、乌当6县区在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地位较为明显。随着旅游经济网络中"第三方"角色逐渐增多,县区间旅游直接合作越来越弱。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综合指数由以贵阳周边县区为中心的单核集聚空间分布格局逐渐演化为以贵阳、安顺、毕节、遵义四市核心县区为中心的'四核驱动'模式,这一演变是交通条件、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水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质量等多种因素及其空间交互作用强度驱动的结果。交通条件作为旅游经济网络格局演变的首要正向影响因子,其影响程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合理使用固定资产投资、重视旅游劳动力培养、提升旅游资源质量,以期促进贵州县域旅游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格局演化影响因素贵州

    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马莉唐蜜赵草草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西部地区12省2010-2021年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相对差异的测定,通过莫兰指数对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一阶段泰尔指数分解结果中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趋势和区域总体差异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从贡献率来看,西南地区的贡献率均大于西北地区的贡献率,这表明西南地区的区域协调更需要重视;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具有空间相关性且整体异质性范围小,H-H集聚区集中在陕西、重庆、宁夏等地区,L-L集聚区集中在青海、云南、西藏、广西等地区。

    区域经济差异泰尔指数基尼系数莫兰指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宪法基本原则应把握的三个关键

    陈道发李芳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宪法基本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宪法精神,统率宪法内容并指导全部行宪过程,是大学生宪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宪法基本原则,须在讲准讲清讲透宪法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方面发力,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我国宪法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坚定宪法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宪法基本原则三个关键

    "三位一体、双创融合、校馆合作"的新时代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康学院为例

    成党伟
    105-10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美育承担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新时代育人使命。推进符合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新时代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是地方高校强化美育育人功能的重要路径。本文立足地方高校美育工作实际,围绕构建"三位一体、双创融合、校馆合作"多层次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提升地方高校美育育人质量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新时代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改革

    清代陕西刻书家张鹏飞佚文三篇考释

    孟文强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现的张鹏飞三篇佚文具有较高的文献校勘价值。《<陈太仆课孙草>序》对考察张鹏飞的刻书活动和教育理念提供了补充,《皇清诰授通奉大夫甘肃布政使司布政使东川温公墓志铭》则可以借张鹏飞之行文,考察汉阴进士温予巽的仕宦及死亡谜题。《张补山记》一文展现了张鹏飞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会试之际与京师士大夫们雅集的盛况。

    张鹏飞温予巽刻书

    数字化时代虚拟实践困境的现实症结及消解路径

    刘芹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的兴起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生存空间。以数字化为中介的虚拟实践拓展了人们的生存观和价值观,是对现代性的聚合与重构。主体性的异化与丧失、社会交往的疏离与失范、数字鸿沟的分化与扩大也加速推进消解虚拟实践困境的社会要求,构成虚拟实践重建的内在动因。为了在更深层次上对虚拟实践的多重发展悖论进行反思,从当前虚拟实践困境入手,剖析虚拟实践中社会发展与主体认知的矛盾、技术膨胀与道德缺失的割裂以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促进虚拟实践困境的消解,要从加强虚拟网络教育、完善人的虚拟发展规范、建构虚拟生态环境和调整虚实相生价值向度等维度探寻虚实共生的实现路径。

    数字化时代虚拟实践虚实共生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何旺旺钱周伟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建,自从2014年10月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其作出相关部署之后,随之得以迅速推进。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并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2018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该决定作出修改。2018年3月,宪法宣誓制度顺利入宪。作为程序性制度的宪法宣誓,既是特定公职人员履新之时的法定仪式,又是其自觉遵守宪法的政治表态,亦可成为普通民众遵守宪法的榜样示范。所以,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增强普通民众尤其是履行宪法宣誓法定义务的主体的宪法意识,对于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宣誓《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宪法制度宪法意识培育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