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小说的文化身份及其使命

    李春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动力即作者的言志之欲,二是外部动力即群众的阅读需求.文章在汉文化语境下探讨了中国小说文化身份从最初生成到全面建构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国小说从概念提出到文化身份确立,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是在人民的哺育和社会的滋养下成长壮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绵延不衰,决定了中国小说文化身份的稳定性.无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怎样从西方文学中借鉴新的表现手法,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文本实验,只要是用汉字写作,就永远改变不了中国小说的纯正血统.

    中国小说文化身份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术思维水平

    蒋万胜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方式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作者写出千古不朽的学术精品.带有浓厚日常思维色彩的思维方式虽然也能够写出主题新颖、观点独到、信息丰富的学术作品,但却不能写出论证严密、说理透彻、结构优美的学术精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术思维水平,通过独立性写作、重视逻辑词使用、注意事物分类等促使研究者形成具有复杂思维特征的学术思维,进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精品.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语言文字使用学术研究活动学术思维

    理论·内涵·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维度论析

    沈寿程杜守春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就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全面体悟这一科学理论的时代伟力,需从理论、内涵与价值三重维度进行探讨.在理论之维,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魂脉"引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精髓,充分肯定党的百年文化建设成果,谱写了党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在内涵之维,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特征,其价值旨归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其文化底气是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在价值之维,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锚定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为人类文明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三重维度

    论现代性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葛展源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需要对中国现代性进行辩证的和历史的评析.中国现代性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同一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指向,也符合现代性的一般特征与基本规律,又因其原初动因与发展中体现的价值立场等差异而独具中国特色.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沿着人本逻辑取代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方向前行.通过对现代性的不断探索,中国否定了经典现代性与苏东模式进而逐渐扬弃被拜物教所笼罩的资本逻辑,最终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现代性标定了新的文明坐标与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现代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否定扬弃

    "新青年"形象的建构与嬗变——以《新青年》为例的考察

    秦晓
    25-2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青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份革命杂志,在推动青年思想转变与社会启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新青年》的宣传和推动,"新青年"作为崭新的社会形象和特殊的公共身份才被社会广泛认知.《新青年》促进了青年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从初期主张"民主"与"科学"等思想理念,到后期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新青年》中的"新青年"形象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发展的特点."新青年"形象的嬗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复杂面貌和必然趋势,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青年》青年形象嬗变马克思主义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订农户计划的阻滞归因与应对策略——以《解放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肖凯强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曾一度将订农户计划作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改造散漫个体农民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却出现大量农民匿报虚报、敷衍应对、拒绝合作的态度和行为,阻滞了订农户计划的推行.究其原因,除基层干部不当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外,个体农民所具有的传统观念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虽然边区政府针对问题及时作出政策举措的调整,但是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订农户计划最终不得不由全边区的普遍推行转变为小范围的自愿施行.对陕甘宁边区政府推行订农户计划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新时代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陕甘宁边区订农户计划农民基层干部

    刘邦峣关之战及相关军事地理研究

    王红超闫哲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峣关之战"系灭秦之最后一战,是役刘邦率领楚军走"武关道"冲出秦岭,一举消灭了关中残余秦军,最终兵至霸上逼降秦王子婴,胜利平秦.但由于史载语焉不详,兼该地区地理情况复杂,导致此战具体经过一直难以理解.近年来蓝田地区的古代军事地理又有了新的发现,为开展"峣关之战"专题研究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史籍研究,可以解读出"啗降之计""秦峣下军据守思乡城""破秦峣下叛军蓝田南""刘邦乘胜破蓝田""武关道主支线""秦蓝田地望"等系列成果,并可据此绘制出战役地形图,直观、立体地再现整个战役过程.同时通过历史地理研究,对本地区长久以来的"秦汉峣关"和"隋唐蓝关"之争问题关键点进行了辨析,厘清了"峣关"的历史沿革.

    峣关刘邦蓝田蓝关古道峣下军

    儒诗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分析

    崔锁江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诗在广义上包括中国古代一般文人创作的以儒学为主题的诗歌.狭义的儒诗则是儒者创作的诗歌.其内涵可以划分为景物、志行、道学、心性、颂圣等五大主题.道学诗给人造成刻板印象,被看作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儒诗.儒诗的基本形态深受儒家诗学的影响,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各自的儒学思想,在诗歌文学研究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儒诗儒学儒者道学诗学

    晚唐离别诗的盛唐余韵

    蔡星灿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和军功制的影响,诗人性情及人生经历,诗人主动追求盛唐的审美风格.

    盛唐气象晚唐离别诗盛唐余韵

    论魏禧骚体赋《括囊》《献岁》

    周婷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的魏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骚体赋有《括囊》《献岁》二赋,具有一定价值.论文以魏禧的两篇骚体赋为中心,以文本细读法对其文章内容、文体及表现手法展开具体分析.魏禧骚体赋《括囊》所蕴含的文学意蕴主要表现为直道难行之怨怼悲凉,《献岁》主要表现为面对世道不公的反诘发问.魏禧骚体赋在内容上继承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文体方面表现为对屈原辞赋的一脉相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魏禧骚体赋祖述屈原爱国思想及辞赋写作的同时,其精擅古文的创作经历亦对其骚体赋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表现出与古为新的创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魏禧骚体赋屈原辞赋《括囊》《献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