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郭旭东

双月刊

1671-5330

xb@aynu.edu.cn

0372-2900111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东段安阳师院新校区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被害人错误同意效力新论:从"法益侵害违法"到"法益保护正当"

    樊祜玺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被害人认识错误的同意效力问题,全面无效说、原因和事实说过分追求行为人行为的客观违法性,造成对被害人主观能动性的忽视;法益关系错误说及其修正学说过于强调被害人主观状态陷于认识错误之下的能动性,忽略了客观认识错误状态对被害人决断的影响;折中说以法益关系错误说为核心的本质并未改变,对被害人主观意志受认识错误影响的价值判断涵括较窄。应当在因认识错误作出的同意均会导致法益受损的假定条件下,基于被害人客观性行为视角将以同意与否的真意表达为中心的法益侵害违法性判断转向被害人法益保护正当性判断,来妥善解决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引发的同意效力问题。

    认识错误同意效力法益侵害违法法益保护正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益视角转换——"存款流动性风险说"之提倡

    李宜霖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法益一元论为立场,从保护公民个人权益的角度出发,针对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界分,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限缩,根据质量区分说认为该罪实质侵犯的是当非法吸收的资金被用于非法经营存贷业务时所产生的存款流动性风险。从该法益出发,"存款"应当被解释为商业银行意义上用于存贷业务的资金,该罪应当被解释为准抽象危险犯,应将"扰乱金融秩序"的实质理解为将投资人存款流动性置于非正常风险,因此应当允许行为人对并不存在非正常存款流动性风险予以反证。

    P2P网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质量区分说准抽象危险犯

    黄仁宇"资本主义"研究述论

    李宝祥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仁宇的"资本主义"研究是其史学创获的组成部分,他考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径,揭示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他还从多元综合视角出发,阐释了"资本主义"的内涵。他的研究学术特色鲜明,在学术批判的同时也有学术继承,坚持中国本位并放眼世界,凭借研究对"大历史"观作了应用并予以延伸,其学术取向值得肯定。

    黄仁宇"资本主义"研究学术特色学术史意义

    满汉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清代度量衡制度

    马伟华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关前,在汉人社会计量标准的影响下,满人"约定俗成"地形成了自己的度量衡标准。入关之初,清朝维持了满汉两套不同的度量衡管理体系,康熙以乐律累黍说为依据,融合满汉计量传统,从形式上统一了清朝疆域内的度量衡标准;乾隆时期通过颁布标准器、重申法令、刊刻权衡表三项举措,因地制宜地完善了清朝的度量衡制度。融合了满汉两种文化的清代度量衡管理制度,突破了汉人社会传统的度量衡范式。

    清代度量衡制度文化交流乐律累黍说

    "藏书楼"一词能涵盖古代所有藏书机构么

    苏全有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中国藏书机构的称呼众多,如书馆、书楼、书籍馆、藏书楼、藏书阁、书堂、书院、书库、书藏等。就书楼而言,它具有藏书功能,还有书场、书店、编辑印刷等功能。学术界习惯于以"藏书楼"一词涵盖古代的藏书机构,掩盖了其称谓的混乱。"图书馆"一词在清末的生成是内生因素(汉语)与外生因素(英语与日语)的合成。

    藏书楼图书馆西学东渐

    宋诗话的"诗史"观及其与宋诗创作的关系——宋诗话的杜诗接受

    黄爱平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诗话的"诗史"观在杜诗解读中表现得很充分,包括如实纪录、表现艺术真实、蕴含褒贬以及善于叙事等内涵,但是对"诗史"概念的探讨不是宋诗话对杜诗接受的重点。宋诗话对杜诗内容的解读,主要采用"以诗为史"或者"诗史互证"的方法,关注重心在于杜诗内容的真实性,即诗歌的纪实性,极少阐述杜诗"诗"的特性。诗话所论杜诗"史"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不限于时事或重大事件,而是向平凡人生、生活日常扩展。诗话这种解读与宋代诗人年谱、编年诗文集编撰的学术风气有关,也对宋诗的叙事性以及日常生活化有影响。

    宋诗话诗史以诗为史叙事性日常生活

    隋唐四大类书辑录《论衡》研究

    唐笑琳
    94-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唐四大类书大量辑录《论衡》资料,该文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逐条分析,一方面从编者的编撰心态和宗旨方面反映当时人们接受《论衡》的倾向和兴趣点,且从四大类书保存《论衡》的丰富资料中能够窥探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是学术研究者非常重视的资料;另一方面有助于《论衡》的校勘和辑佚。隋唐四大类书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在之后的流传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正是隋唐四大类书对于《论衡》的征引,才使得《论衡》的传播更为深远。

    隋唐类书《论衡》辑录

    汉代对策研究述评

    吴博群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的对策,可以指对策制度,也可以指对策文。就汉代对策制度而言,20世纪以来,在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对其相关研究略有提及,呈现出零散、片段的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起,其研究范围有所扩大,基本问题介绍得更加清楚,相关著述有所增多。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展开,或将其纳入散文的范畴加以论述,或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加以分析。就汉代对策文而言,刘勰《文心雕龙》开创了将对策文纳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范畴的先河,后世文论家循此轨迹,多有论及汉代对策文者。此外,还有学者将对策制度与对策文相结合,探讨对策制度对对策文起到的生成作用,呈现出学科交叉的趋势,研究更为深入。

    汉代对策制度对策文研究述评

    甲骨文中"曰"的意义及相关问题研究

    刘燕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中的"曰"都是用作动词,有"说""称为、叫作"和"命令"三个义项,均为二价动作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带宾语。后世文献中的"曰"主要有"言说动词""称为动词""语助词"这三种用法,使令动词"曰"的用法在金文及后世文献中都没有见到。

    甲骨文动词介词

    从物性结构看《现代汉语词典》"安装"类释义元语言的分布与功能

    王洁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安装"类释义元语言主要用于某些器具、兵器和部件类名词的释语中,主要有两种类型:凸显领有关系的"装有"类和凸显安装位置的"安在"类,此外还有少数凸显施成过程的情形。"装有"类多用于描述非部件名词的构成角色,且大多与其功用信息关系密切;"安在"类常用于部件名词的释义,所释部件与附着体构成非典型的体点关系,也可用于非部件名词释义,所释事物对象与附着体之间构成邻体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在"安装"类元语言的歧义消除、释义模式的精准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代汉语词典》安装释义元语言物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