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郭旭东

双月刊

1671-5330

xb@aynu.edu.cn

0372-2900111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东段安阳师院新校区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告知—同意制度的适用困境及优化路径

    王绍禺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隐私政策的告知—同意框架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制度设计,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信息保护的需要。告知—同意制度将信息披露的决定权赋予用户。然而这种信息自决机制面临设立时未曾预料的适用困境,受到平台技术强势、用户隐私悖论、政府政策导向和信息保护立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个人信息仍然面临被侵害的风险。优化告知—同意制度应当确立信息忠诚义务,以设定忠诚义务构筑兼具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信息关系底线,并引领信息治理的走向。

    告知—同意个人信息自决忠诚义务

    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规范化建构

    孙瑞鸿程彤彤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法治化,应充分发挥法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建立督察工作长效制度,促进督察工作规范化,促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价值最大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基础性工作,需要对现有督察制度进行科学适用与适度延伸,即从柔性规制、权用统配理性、协同秉性三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范化进行科学建构。前两者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内在行为上的调整与规范,后者则强调跨区域督察协作的落实。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范化建构

    河南省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彦辉王会丽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赋能增效的重要作用。文章从专利转化运用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专利转化成效突出、产业企业专利转化运用价值凸显、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初见成效、高价值专利产出能力不断增强等五个方面概括总结河南省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现状,并对河南省各地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发展不均衡、中小微企业专利转化运用能力不够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运营能力有待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等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对全面加强河南省专利转化运用政策宣传和实务培训、注重从源头上系统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尽快完善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专利转化运用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专利转化运用对策

    关于陷害教唆行为可罚性的思考

    王文龙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界对陷害教唆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当前理论界界定的陷害教唆概念并不妥当,达成统一概念是研究陷害教唆行为可罚与否的基础。同时,因陷害教唆行为常与教唆未遂、未遂教唆、诱惑侦查等相似行为混淆,在讨论陷害教唆行为可罚性之前,还需明确陷害教唆行为与此类行为的边界。陷害教唆行为具有可罚性是刑法处罚的理论基础,刑法可以通过单独增设条款的方式对陷害教唆行为作出规定。

    陷害教唆未遂教唆教唆未遂可罚性

    先秦史学的时代精神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刘承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史学的时代精神,一是自觉反映三代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二是宏观总结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三是对重大历史变动做出深刻的历史反思。先秦史家开创的通史撰述方式、通识的史学视野和通变的历史意识,开辟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干道,体现出史家从心灵上对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深度认可,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不断演进、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因。

    先秦史学时代精神中华文明连续性

    鹿传霖王懿荣往来信札考释

    李文君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宫博物院藏有鹿传霖与王懿荣二人往来信札4通,这些信札对研究鹿传霖与王懿荣的往来、地方大员与京官的关系、晚清北方籍官员的姻亲网络等都有重要价值;信札还可以丰富并补充《王懿荣集》的内容,为鹿传霖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

    鹿传霖王懿荣信札张之洞樊增祥

    公共考古视野下考古资源的优化与利用

    杨宽
    85-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考古资源共享不充分、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在完善法律法规、明晰权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手段,通过网络直播、云盘数据存储等技术使考古资源真正地实现共享与互动。同时,为了提高资源互动共享的质量与民众参与水平,还应加强考古学基础教育体系建设,将考古学知识作为通识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并由考古从业者编著适应大众需求的通俗读物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补充内容。

    公共考古考古资源互联网技术

    游移与坚守——1930年代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政治姿态考辨

    张玲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张文学远离政治、强调文学的独立性是作家沈从文一贯的创作原则,然而事实上,他的言论主张与文学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却形成了一种悖论。1934年之前的作品看起来是与政治无关联的纯文学写作,但之后的作品中政治意识却颇为浓厚,无论是对政治有意地"远离",还是主动地"迎合",沈从文在1930年代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这种行动和思想上的矛盾复杂性,实际上都是沈从文针对"政治"的某种姿态,与其一直坚守的政治文化意识并不矛盾。文章试图通过分析1930年代前后期沈从文在"文学"与"政治"之间游移与坚守的精神表现以及所遭遇的精神困境,对沈从文这一时期政治姿态的变化作出回答。

    1930年代沈从文政治姿态变化

    中国文学跨学科建设的媒介问题与范式重构——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赵卫东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转型背景下,中国文学跨学科建设的媒介问题突显出来。新媒介的参与和嵌入媒介的出现,改写了文学的媒介属性及存在形态,导致媒介结构的失序与意义的紊乱;传统的学科规范及文学边界被打破,文艺学研究偏向媒介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回归中国文学的学科性成为推进媒介融合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文学性为中心,借鉴西方语言学和社会学理论,在媒介领域探索重构文艺学研究的跨学科范式,推动文学媒介系统的多元共生与琴瑟和鸣。

    中国文学跨学科媒介问题跨媒介文学性

    南方哥特风格下《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现代主义元素解析

    杜文佳
    101-10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南方哥特文学呈现出现代主义的独特风格。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在哥特氛围影响下揭示了社会等级、阶级冲突、性别壁障及传统观念等现实问题。文章从三方面解析小说中的南方哥特风格与现代主义元素的结合,体现出受害者和施害者界限感模糊、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学异化及性别视角下的宗法权威与社会期望关系的呈现。

    美国文学南方哥特风格《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