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庆师范学院

汪祚民

双月刊

1003-4730

xuxiufang@aqtc.edu.cn

0556-5500129

246133

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庆师范学院主办的、刊登科学研究论文的学术理论刊物,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种。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10月,1985年公开发行,199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面向高校文科师生、社会科学工作者和中学文科教师;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陈独秀研究"、"皖江文化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10月,1995年公开发行。该刊面向高校理科师生、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中学理科教师;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出版87期,被国内有影响的文摘报刊转摘294篇(不完全统计),2001年被转摘21篇,在全国高师院校学报中排名第31位,居本省同类院校学报第一位。自然科学版已出版48期,多篇文章被《化学文摘》、《物理学文摘》摘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分化到融合:高校学生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关联逻辑

    汪长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上的关联性.关联背景方面:二者都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最高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本遵循,以协同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提升育人质量为价值旨归.关联要素方面:二者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功能等方面存在功能性一致与叠合.党建思政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开辟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场域和新图景.然而,实际工作中存在党建与思政分离、功用与实用脱节困囿.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需在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上进行根本性突破,不断增强二者融入力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构建新时代"党建+思政"育人体系.其关联策略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掌握领导权;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引领力;把好政治、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方向,占领制高点;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协同力.

    党建思政融合育人立德树人"三全育人"

    新时代高校家风文化育人的价值意义、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

    方晓珍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态,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联系着党风、政风、社风,也影响着校风、教风、学风.将家风文化引入高校校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成效、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具体举措.将优秀家风文化引进校园,探索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既具有现实价值,更具有深远意义.

    高校立德树人家风文化

    以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彭陈杜世雄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体现,还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特征,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现实意义层面,新时代以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价值耦合层面,二者在价值主体、价值属性、价值目标、价值功能等维度高度契合.实现路径层面,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性引领作用、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化提升、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性参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性构建,为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优质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和健全运行机制,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进程.

    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治理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清初桐城遗民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汪孔丰
    23页

    口述史视野下的明末清初桐城女性文学蠡探——以钱澄之、方子耀佚文二篇为中心的考察

    黄笑何易展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存钱澄之《前恭人方太君哀词》与方子耀《方恭人命二子说》佚文2篇,不但正可比较口述文学中的性别视野差异,又可深窥这一特殊的女性视角的"家训"题材与传统诗教中的"求女"及《关雎》中之"母教"或"后妃之德"的关系与渊源.钱氏与方氏佚文2则亦可窥蠡明末清初安徽桐城家族姻娅及文学之萌蘖,且方氏自传文献具有口述文学性质,对于明末清初遗民史实及桐城女性文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哀词钱澄之方子耀训子说桐城派

    论方以智《诗说》"正变"观及其诗学实践

    童溪乔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说》是方以智为数不多的阐发诗学理论和进行诗学批评的专章.它基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正变"观,针对明代诗坛的时文风气,结合三教融通的哲学方法,阐明了理想化的诗歌发展理念:正变相济、融会通变.其诗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说》中的"正变"观,又与其存在着矛盾而统一的关系.

    方以智《诗说》"正变"观诗学实践

    寻找作家研究中的多维支点

    陈宗俊
    42页

    一次跨文体写作的可贵尝试——论潘军系列作品《重瞳——霸王自叙》

    陈宗俊胡鹏飞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瞳——霸王自叙》是先锋作家潘军同一母题下的系列作品总称,它包括同名小说、话剧、戏曲和电影等几种样式,创作时间前后长达十余年.在系列作品中,作家在尊重既有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等采取重新解读和借题发挥,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项羽故事."第一人称"和"诗骚"手法的运用,让系列作品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抒情色彩.《重瞳——霸王自叙》系列作品,是当代作家中少有的遵从"内心写作"的一次跨文体写作创新.

    潘军《重瞳——霸王自叙》跨文体写作

    论潘军小说《独白与手势》与戏曲的因缘

    赵修广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白与手势》叙说艺术家"他"("我")张扬生命意志、躬行爱的多元实践、致力艺术创造的生命历程.其中蕴含系列原型意象、戏曲因素,与作品主题建构、人物塑形、叙事结构与节奏、场景意境等存在密切关联.取法西洋现代小说、电影与川剧创作理念与手法,融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理念与方法于一炉.人物关系与命运结局繁复多元、立体多维,借鉴却戏仿、解构戏曲人物原型模式,书写并阐发当代人际关系伦理、因缘情感、命运图式.

    潘军《独白与手势》原型意象戏曲戏仿叙事节奏

    金山高氏家族与"诗界革命"

    雷丽娟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3年前后,金山高氏家族在"诗界革命"的影响下登上诗坛,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新诗.高氏家族政治立场由维新转向革命后,出于对梁启超重视诗歌社会功能诗学观念的认同,他们在诗作中宣扬民族民主革命,在"革其精神"层面丰富发展了"诗界革命"的内涵.其后,受国粹思潮的影响,他们开始否定昔日之我,"以复古为革新",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发掘诗歌革新的新路径,即倡导古典诗歌的风雅传统与"兴观群怨"的诗学理念,主张诗歌观照现实;以传统夷夏之辨与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抵抗异族统治的地域文化传统为诗歌养分,倡导民族民主革命,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

    诗界革命金山高氏高旭高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