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噪声与危险水平混合条件下危险识别变化特征——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证据

    李乃文肖雪雅牛莉霞
    1913-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噪声和危险水平混合环境下矿工危险识别内在加工过程各指标的变化特征,模拟了有噪声高危险、有噪声低危险、无噪声高危险、无噪声低危险4种不同的环境,召集23名矿工,通过便携式脑电采集系统、人机功效分析系统、无线传感生理仪及E-prime程序采集被试试验中的多模态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噪声环境下被试正确率降低、反应时间变长;噪声环境中P300成分额区波幅最大,噪声影响大脑的高级认知加工,噪声环境下被试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3个指标都显著升高.噪声对高危险场景的影响更大,无噪声环境下低危险场景往往更难识别,在安全管理中要重视安全隐患的排查.从认知神经科学层面研究危险识别的内在加工机制,为噪声和危险水平对危险识别的影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可为噪声防治以及矿山和煤矿企业安全隐患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安全人体学危险识别噪声环境危险水平多模态数据

    基于"灰色+非线性回归"的煤矿死亡人数预测

    景国勋卢一瑾王远声郭绍帅...
    1922-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我国煤矿现阶段安全管理水平,从煤矿近年死亡人数为切入点,分析灰色模型[Gray Model,GM(1,1)]、回归模型在煤矿事故的预测效果,进而建立"灰色+回归"模型.首先,建立灰色模型,利用后残差比值、小概率误差验证灰色模型的预测等级为"好",满足改进要求;其次,对回归模型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灰色+回归"预测模型,并对3类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评估;最后,利用"灰色+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23年煤矿死亡人数.结果显示:以2021-2022年数据为基准,"灰色+非线性回归"预测相对误差依次为4.5%和1.3%,预测结果接近实际值,适用于短中期预测;经分析,"灰色+非线性回归"对煤矿死亡人数预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23年煤矿死亡人数控制在123-136人,煤矿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

    安全工程死亡人数灰色模型"灰色+非线性回归"模型事故预测

    耦合均值-相关性的起重伤害事故致因ZIP模型研究

    晋良海邹颂香李新哲邵波...
    1930-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起重伤害事故高发频发,导致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为探究起重伤害事故致因的影响程度,采集2011-2021年376份起重伤害事故调查报告,依据事故致因24Model和系统安全分析法识别事故致因,构建起重伤害事故致因的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Zero-Inflated Poisson,ZIP),并通过 Vuong 方法和拟合优度检验准则进行检验;综合考虑事故致因发生频次的均值、致因和事故发生的相关性,运用弹性分析方法对事故致因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排序.结果表明:ZIP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优于泊松回归模型,各事故致因对起重伤害事故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安全监管不到位C6(Tk=1.0221)、安全意识淡薄H1(Tk=0.5117)、作业人员违规作业H3(T=0.4758)、作业人员无证上岗H2(Tk=0.2116)、专项施工方案不合格C7(Tk=0.1234)和结构构件破坏或连接不可靠M3(Tk=0.1045).研究从事故致因发生频次的均值、致因和事故发生的相关性两个维度刻画事故致因对起重伤害事故的影响程度,为起重伤害事故风险分级管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安全工程起重伤害事故零膨胀泊松(ZIP)回归模型致因分析弹性系数

    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动态综合评价

    江玉杰万征陈继红
    1937-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价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通过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水上交通安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事故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角度出发,建立包含8个指标的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博弈赋权法对熵权法所得权重和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所得权重进行组合,以确定各时段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再次,通过混合时序算子集结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值,求得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的动态综合评价值,进而判断各地区海事事故的治理效果.最后,运用所建评价模型对2017-2021年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4个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赋权TOPSIS法相比,博弈赋权-TOPSIS法所得静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与单一时序算子相比,混合时序算子所得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随着海事事故治理策略和治理强度不同,上海和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上升趋势,而浙江和山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下降趋势;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强,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弱;上海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好,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差.

    安全社会工程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动态综合评价博弈赋权-TOPSIS法混合时序算子

    火灾烟气流动对半开竖井连廊疏散效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杨溢韦芊竹周白霞李燕...
    1947-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在外廊与半开竖井结构设计耦合情况下火灾烟气流动对疏散安全性的影响,采用Revit与PyroSi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模拟两类火灾场景下不同火源功率、天井结构因子及楼梯间开口变化下的烟气流动过程,分析连廊与室内受潜在火灾烟雾传播危害的情况.结果表明:(1)竖井火灾连廊疏散安全性可维持时间主要受烟气减光性影响,随着扩散高度的升高,烟气温度下降较快,烟气温度对连廊安全基本不产生影响,上部楼层安全性受烟气影响最大,建议高层天井处加装固定式防火窗取代自动闭合式防火窗;(2)室内火灾烟气从前室扩散导致着火层上层的连廊安全性可维持时间小于室内逃生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日常保证防火门与防火窗正常关闭,住户逃生时关闭户门至关重要.研究为消防安全管理及改造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公共安全数值模拟高层住宅烟气蔓延外廊竖井

    考虑恐慌行人和多救援人员分区引导的疏散研究

    王益朱佳波胡义
    1955-1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紧急情况下多救援人员对恐慌行人疏散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考虑恐慌行人和多救援人员分区引导的元胞自动机扩展模型.首先,在模型中引入了恐慌因子Pm(t)定量反应恐慌情绪对行人疏散的影响;然后,考虑当多个救援人员存在时,协作开展分区救援的行为;最后,通过仿真重点分析了恐慌情绪阈值、救援人员数量及危险源位置对疏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恐慌情绪阈值和危险源位置显著影响人群的恐慌传播过程和疏散过程;救援人员的引导提高了疏散效率;当多名救援人员存在时,实行分区引导更有利于疏散;出现救援人数不足时,根据危险源的位置和恐慌传播过程对疏散的影响合理地分配救援人员能够提高疏散效率.

    公共安全元胞自动机恐慌情绪救援人员分区引导疏散

    不确定情景下考虑灾民感知的应急物资调度研究

    王付宇葛雪飞王欣蕊葛琬琪...
    1965-1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规模突发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生理与心理痛楚问题,考虑模糊需求情景下灾区道路受损、物资相对短缺、灾区需求紧迫度差异等因素,同时考虑灾民有限理性下物资竞争心理,运用前景理论刻画灾民对物资分配、运抵时间的综合感知,以灾区运输时间感知满意度最大、物资分配感知损失最小、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应急物资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改进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求解,引入混沌反向学习、差分进化、非线性收敛等策略实现对GWO算法的改进,并以2008年四川地震案例数据展开分析验证,依据模糊逻辑加权法选择合适的应急调度方案.研究表明,该模型可合理衡量有限理性下灾民综合感知,改进算法能够得出更加公平高效的调度方案,有效解决了灾后模糊需求情景下应急物资调度问题.

    公共安全感知满意度模糊需求应急物资分配改进灰狼优化算法(GWO)

    富铝精炼渣处理高浓度模拟含氟废水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黄毅李凯希刘凯张禹航...
    1977-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富铝精炼渣中的CaO和Al2O3等化学成分处理高质量浓度模拟含氟废水,研究温度、pH值、渣投加质量浓度、氟离子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废水中总硬度变化,并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 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分析手段探索富铝精炼渣去除氟离子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反应体系偏酸性,反应温度处于高温区域(60~80℃)时有利于氟离子去除.当pH=6,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加入15 g/L的精炼渣,500 mg/L和1 000 mg/L模拟含氟废水中氟离子的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L,处理效果优于石灰、氯化钙等常规沉淀剂.富铝精炼渣对废水中氟离子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化学沉淀作用和化学键合作用.

    环境工程学精炼渣含氟废水化学沉淀化学键合

    人工智能在废水处理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分析

    王田力陈伊宁李昂孙宝平...
    1985-1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应用研究的发展态势,对1990-2023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990篇人工智能与废水处理交叉领域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地引用次数(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TCLS)排名前 4 的期刊分别是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和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本地引用次数(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TLCS)排名前10的期刊中有6个期刊来自于英国,其他期刊分别来自于中国、意大利、德国和美国.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发文量、TLCS全球排名第一,全球引用次数(Total Global Citation Score,TGCS)全球排名第一,体现了中国学者对人工智能与废水处理交叉领域的关注度较高.在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中有4所来自中国,分别是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计的发文量占前10总数的25.1%.有4名中国学者进入了发文量前10,分别为北京工业大学的Qiao J F、Wang D、Han H G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RenNQ.通过关键词分析发现,人工神经网络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神经网络来预测废水处理的效果是当前的热点话题.

    环境工程学废水处理人工智能

    脱硅污泥对氟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盛广宏罗士宇汪红洪诗怡...
    1997-2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钢板表面清洗废酸净化过程中产生的脱硅污泥作为氟离子的吸附剂,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XRF)、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copy,FT-IR)对脱硅污泥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并探讨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和位点能量分布.结果显示:脱硅污泥含有大量的针状羟基氧化铁晶体,Zeta电位为6.98,溶液初始pH值在2~10时对氟离子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25 ℃时对氟离子的实际吸附质量比达6.3 mg/g,吸附遵循内络合模式,受多电荷阴离子干扰较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Elovich模型,是一个自发放热的物理单分子层均匀吸附过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化学吸附,吸附主要发生在低能区,吸附机理涉及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

    环境工程学脱硅污泥吸附能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