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景-应对"视角下应急预案本体构建:以电网企业为例

    栗婧贠佳颖关城张志珍...
    2768-2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与处置,首先,在"情景-应对"视角下,基于公共三角形模型和灾害系统理论思想,结合前因-行为-后果本体(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s,ABC)模型和通用形式化本体(General Formal Ontology,GFO)顶层模型,构建应急预案"扩展前因-行为-后果(Extended-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s,EABC)"顶层本体;其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与预案文本结构,形成"6W1H"预案结构化范式,并划分情景流、阶段流、决策流、组织流和资源流,表达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与预案本体要素之间的动态映射关系;最后,以某国网公司台风事件应急预案部分示例,展示基于EABC顶层本体和结构化范式的表达实例.结果显示,构建的本体结构及表达范式能够针对应急处置阶段和过程快速有效实现职责匹配、任务设置和资源调配等功能,为应急预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安全工程情景应对应急预案本体构建结构化

    负面舆情演化下的应急物资优化调度研究

    段在鹏俞思雅杨泽鸿郭进...
    2776-2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短缺及分配不均等问题会使灾民产生心理焦虑,负面情绪的释放会进一步发酵成为负面舆情,进而影响应急救援效果.首先,构建以降低负面舆情为主、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应急物资调度模型;其次,提出相对重要度优先、最短路径优先及比例分配3种调度策略;然后设计多目标改进算法和多目标传统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2022年上海疫情为参考进行案例求解分析.结果表明:(1)考虑舆情演化的调度模型可更均衡地满足各灾区的应急物资需求,各地区物资满足率均达到75%以上,能有效减缓负面情绪;(2)传统多目标算法求解时间较短但物资满足率较低,多目标改进算法耗时较长但物资满足率均达到70%以上;(3)采用"相对重要性优先策略"救援效果较好,各地区物资满足率达90%以上,采用"按比例分配策略"在救援初期能有效降低舆情影响.

    公共安全舆情演化调度策略优化算法郎之万方程

    "4·29"特别重大房屋倒塌事件舆情主题聚类及演化研究

    晋良海王昕煜张文王抒情...
    2787-2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房屋倒塌突发事件舆情主题及演化规律,可为应急主管部门引导和调控舆情提供实践指导.以长沙"4·29"特别重大房屋倒塌事件为对象,收集新浪微博平台上事件发生后8 d内的网民评论,运用词频-逆文本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算法提取关键词,计算共现频率并刻画共现网络关系,耦合困惑度与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进行舆情主题聚类;采用对应分析方法,识别舆情主题的相关性,探究舆情主题随时间的热度变化趋势,揭示房屋倒塌事件舆情主题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得到的7个舆情主题依据相关性可耦合为救援善后T1、调查追究T2、安全防范T3三大主题;以流言传播、官方召开发布会为最佳节点,将舆情传播划分为演化特征不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前期主题T1占优,中期主题T2、T3占优,后期主题T1再次占优.通过类比分析化工爆炸事件舆情演化特征,验证了主题T1、T2、T3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演变起关键作用,满足公众对主题T1、T2和T3的信息诉求是舆情平缓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治理提供参考.

    安全社会工程建筑物倒塌网络舆情分析聚类演化规律

    固化材料复配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试验研究

    夏威夷杜成磊丁亮蔡光华...
    2797-2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工配置的高质量比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分别开展工业废弃物、废弃生物质和矿物材料固化土的浸出毒性和pH值测试,发现不同固化原料对重金属Pb、Zn、Cd、As的固化效果存在明显的选择性;综合考虑原料生产的经济性、友好性和能耗指标,在优选出的固化原料基础上,复配形成了两种经济高效的复配固化剂B1和复配固化剂B2;以真实高质量比污染土为修复对象,开展复配固化剂固化效果、长期稳定性测试,以及固化土体pH值、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测试.试验结果显示:复配固化剂B1和复配固化剂B2对4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各掺量下重金属固化率均高于80%,且固化率随着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复配固化剂B1对Pb、Zn和Cd的固定效果优于复配固化剂B2,而复配固化剂B2对于As的固定效果优于复配固化剂B1;土壤中Pb、Zn、Cd和As的固定作用主要发生在28 d以内,其后随着龄期增长修复土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变化较小,修复效果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两种复配固化剂均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pH值;与复配固化剂B1相比,复配固化剂B2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强度,大幅降低固化体的可渗透性,综合固化稳定化效果更佳.

    环境工程学污染土壤修复材料pH值强度

    Fe(Ⅱ)催化不同氧化剂对土壤中苯并[a]芘降解效果研究

    孙勇
    2811-2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去除污染场地中典型多环芳烃污染物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比研究了基于 Fe(Ⅱ)催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过氧化钙(Calcium Peroxide,CP)和过碳酸钠(Sodium Percarbonate,SPC)3种不同氧化剂对土壤中BaP的去除效果,进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水土质量比对BaP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基于Fe(Ⅱ)催化、柠檬酸(Citric Acid,CA)螯合Fe(Ⅱ)催化以及硫化亚铁(FeS)强化Fe(Ⅱ)催化3种不同催化方式下,PS、CP和SPC 3种氧化剂对土壤中BaP的去除效果呈现PS优于CP和SPC,且PS/Fe(Ⅱ)/CA体系表现出最优的BaP去除效果.当PS和Fe(Ⅱ)-CA 的投加量分别为 0.2 mmol/g 和 0.002 mmol/g时,5 h后土壤中BaP的去除率达80.2%;氧化剂PS投加量和n[Fe(Ⅱ)]∶n(CA)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PS/Fe(Ⅱ)/CA体系中BaP的去除;水土质量比的增加对BaP的降解呈现抑制作用,当水土质量比为1∶1时,BaP的去除效果最好,达 90.5%.

    环境工程学多环芳烃化学氧化铁催化剂土壤修复

    氮掺杂生物炭负载Fe0增强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吴铮张文白杨黄涛...
    2818-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中密度纤维板及氧化铁皮共热解制备了负载零价铁的氮掺杂生物炭(ZVI/N-BC),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eroxy disulfate,PDS)增强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结果显示,初始pH值为6,PDS投加质量浓度为6.8 g/L,生物炭投加质量浓度为19.2 g/L,反应时间为35 min时,厌氧消化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及含水率降低至47.93 s和67.44%.机理分析指出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增强主要归功于ZVI/N-BC+PDS的非均相氧化作用.PDS通过sp2碳、吡啶氮、Fe0产生·SO4-和·OH,高效降解细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释放大量结合水;ZVI/N-BC+PDS能通过改变胞外蛋白质二级结构,提升EPS表面疏水官能团丰度,增强消化污泥疏水性;ZVI/N-BC作为骨架材料在污泥内部形成坚固的输水通道,在活性氧物种的协同作用下,厌氧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显著增强.研究为厌氧消化污泥减量提供了"以废治废"新思路.

    环境工程学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过硫酸盐零价铁氮掺杂生物炭

    超音速气动喷雾技术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

    张天陶爽葛少成李胜...
    2830-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音速气动喷雾降尘是一种新型的微米级雾滴高效捕尘技术,在呼吸性粉尘治理方面效果良好,但造成的严重噪声污染不可忽视.为探究其噪声特性及致噪机理,研究采用试验的方法,利用YSD130噪声分析仪对超音速同轴雾化降尘装置噪声展开测定,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声源处气流噪声与喷雾噪声,分析其在不同压力、水流量下的频谱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显示:超音速动力喷雾噪声以高频噪声为主,随着频率的增加,声压级增加,其噪声均值为110.1 dB,会造成人的听力系统受损.不完全的雾化会导致低频段(<500 Hz)的声压级增加,长期接触易引发神经衰弱、失眠、头疼等症状;更高效的雾化会导致中高频段(≥500 Hz)的声压级增加,长期暴露于该环境易引发声带疲劳、声带炎症等症状.在相同水流量下,随着压力的增大,超音速气动喷雾噪声的声压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压力下,随着水流量的增加,不同频段的声压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气流能量降低和层间相对速度下降是噪声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水流量为60 mL/min,气动压力为0.4 MPa时,噪声各项参数最大.研究结果丰富了气动喷雾噪声理论,可为超音速气动喷雾装置结构优化、噪声防治技术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环境工程学气动喷雾噪声超音速气动雾化噪声测量频谱特性致噪机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影响效应的仿真研究

    危浪王翠霞李雅琴
    2837-2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逐步退役,如何做到有效回收利用成为社会难题.研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实际,建立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回收利用技术创新、补贴与税收优惠和推进梯次利用3项政策进行单一政策及组合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情景仿真分析.研究显示:回收产业发展初期经济性较差,2026年前投资回报率低于10%的预期水平;与没有政策干预的基准情景相比,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政策可以有效促进退役动力电池中金属资源回收,预计到2035年时锂金属回收量比基准情景提高25.3%;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能激励企业扩大回收利用产能,提高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量;推进梯次利用政策的实施可降低动力电池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梯次利用比例提升到50%的政策情形下,2035年可减少近430万t碳排放;3项政策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在组合实施情景下,2035年退役电池回收量接近800万t.基于政策仿真结果,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环境工程学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影响系统动力学

    韧性理念下旧工业区更新改造优先级研究

    李勤刘怡君崔净雅陈宗浩...
    2849-2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盘活存量用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根据疫情常态下对于城市韧性提升的新要求,旧工业区(Old Industrial Zone,OIZ)更新改造项目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增强自身应对外界伤害的能力,并为城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提供应急响应空间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在广泛查阅文献、实地调研项目以及参考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了旧工业区使用者满意度的基本属性,选取北京、西安和深圳典型旧工业区更新改造项目进行满意度调研,运用非对称影 响绩效分析法(Asymmetric Impact-Performance Analysis,AIPA)量化旧工业区属性绩效与使用者满意度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将属性维度定位在AIPA矩阵的4个象限,讨论了为提升满意度应采取的属性绩效管理优先级顺序.结果显示:旧工业区属性可分为既有建筑、生态环境、社会韧性和政策韧性4个维度.综合考虑属性绩效水平,对改造内容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提出各属性的提升策略,最大限度提高使用者对改造项目的满意度.同时,以期为政策制定者、规划者和设计人员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借鉴,为旧工业区使用者提供一个稳健的、具备抵御风险能力的空间环境,为同类型的更新改造项目提供科学适用的参考依据.

    环境工程学旧工业区(OIZ)韧性更新改造非对称影响绩效分析

    西安PM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分子特性和来源季节差异

    杨毅赵明佳张亚楠刘伟...
    2860-2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采用紫外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西安市PM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s,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季节PM2.5及其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秋、春、夏,且南北郊差异不显著.PM2.5 中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质量浓度为3.50-17.29μg/m3,冬季WSOC质量浓度最高.四季的WSOM中均含有紫外光类腐殖质和可见光类腐殖质.秋、冬和夏季类富里酸的荧光强度占比最大.WSOM的E2/E3、E3/E4和AAE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冬、春、夏、秋.SUVA254和MAE365值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冬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腐殖化程度较小,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大,光吸收能力对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强;秋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腐殖化程度较强,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弱;夏季WSOM的芳香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及春季WSOM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弱.碳组分质量浓度、UV254、α350和荧光强度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1).WSOM的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生物源指数(Biogenic Index,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值分别为 1.51~2.15、0.88~1.46、1.18~3.19.冬季WSOM的自生来源最高,夏季WSOM的陆源来源比例相对较大.西安市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陕西省区域气团传输.西安市四季PM2.5碳组成及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存在季节差异,但北郊和南郊的紫外荧光光谱特性和来源差异不显著.

    环境学PM2.5水溶性有机物(WSOM)荧光特性平行因子分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