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的机场旅客风险评估研究

    赵振武李雪琴贾朋霖
    3487-3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有效地评价旅客风险,提高旅客出行便捷性,以机场离港旅客为研究对象,借助旅客姓名记录获取评价旅客风险的相关信息,结合旅客安检信息,编制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构建民航旅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模型对旅客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影响旅客风险等级划分的8个指标中,年飞行次数和托运行李违禁品记录重要性最大,性别重要性最小;相较于多种传统的算法,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的分类性能更高,准确率达到97%。研究结果对机场实施旅客分类安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安全社会工程旅客风险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BO-RF)风险等级

    考虑空间关联效应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分析模型研究

    田毕江王国锐李之啸孟祥海...
    3496-3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别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并确定相邻路段间安全效应的空间关联作用,以云南省某山区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运行条件、道路几何线形两方面收集事故影响因素,整理了 3 258起交通事故数据,利用同质法划分出686个路段(即事故建模时的基本路段单元)。在现有负二项(Negative Binomial,NB)模型和混合效应负二项(Mixed-Effects Negative Binomial,MENB)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空间关联效应项,构建了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空间关联效应(Space Related Partie,SP)模型,并与NB和MENB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模型估计及敏感性分析,识别出对事故风险有显著影响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路段长度、平曲线偏角与曲率、纵坡坡度、竖曲线坡差绝对值、平均坡度七个因素。模型检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P模型整体表现优于NB模型,拟合优度优于MENB模型,可对事故影响因素进行安全效应分析;立交路段事故风险高于基本路段;路段前后的平曲线偏角、纵坡坡度等越大,对路段产生的风险溢出越大。

    安全工程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影响因素安全效应负二项(NB)模型空间关联效应(SP)模型

    框架效应视角下煤矿安全标识有效性影响研究

    牛莉霞高振津杜瑞欣
    3505-3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煤矿技术致因事故率逐年下降、人因事故率却高居不下的背景下,煤矿安全标识作为安全信息的重要载体,如何影响矿工的安全认知和决策过程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研究内容。为探索安全标识有效性影响机理,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结合框架效应,借助ErgoLAB Experiment平台和Tobii Pro Nano眼动仪收集了 30名被试的试验数据,研究在不同作业情境(高风险或低风险)下,不同损益框架的煤矿安全标识对矿工再认记忆任务和眼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风险作业情境及使用损失框架展示的安全标识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再认记忆正确率;在低风险作业情境的安全标识设计中,可以突出潜在风险和损失,以吸引矿工有限的安全注意力。研究结果可为安全标识优化设计提供证据和参考,有助于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人体学框架效应安全标识煤矿作业情境眼动试验

    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反光衣和安全帽检测方法

    谢国波肖峰林志毅谢建辉...
    3513-3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算法在复杂的工地环境中进行反光衣和安全帽检测时存在的无法有效区分目标和背景的微小差异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X的反光衣和安全帽检测算法。首先,将主干网络中空间金字塔池化中的最大池化替换为平均池化,减少特征图的信息损失和过拟合风险;其次,设计一种带权注意力模块(Weighted 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W-CBAM)嵌入特征融合层,通过权重系数提升对特征图空间维度的关注,增强特征图的表达能力;最后,添加自适应特征融合(Adaptively Spatial Feature Fusion,ASFF)模块,解决多尺度特征融合时存在的不一致性问题。在扩充后的公开反光衣安全帽数据集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精度高达98。79%,优于原始的YOLOX算法和其他先进算法,同时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满足施工环境检测需求。

    安全工程反光衣检测安全帽检测YOLOX注意力模块自适应特征融合

    低照明复杂环境下吸烟行为检测技术研究

    谭梦颖王祥聂磊
    3522-3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时的吸烟行为监测对于保障工地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针对隧道等低照明环境因光照强度低、光线分布混杂、点光源过曝光而导致的烟支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YOLOv5s(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s)的吸烟行为检测模型。首先,设计一种图像增强方法,旨在限制点光源过曝光产生的局部高光,增强烟支特征细节,改善图像对比度。其次,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使模型更加聚焦烟支目标区域的内容信息和位置信息。最后,改进多尺度检测头,增加适用于烟支的更小检测层,提升模型对烟支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显示,研究提出的针对低照明环境的检测模型可将平均检测精度从91。8%提升至95。9%,相较于原模型和其他经典模型,检测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安全工程低照度图像目标检测图像增强注意力机制

    医护人员建言对医疗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颖谢科范蒋梦瑶杜玫洁...
    3532-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医护人员建言对医疗安全的影响机制,分析其建言行为带来的结果,通过文献分析和质性访谈,结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社会信息加工处理理论,构建一个含有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混合模型。运用便利抽样法对湖北省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415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Process宏程序就医护人员建言对医疗安全的影响机制的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建言参与能够正向影响医疗安全水平,科室氛围和建言激励对建言参与有正向影响效应,建言质量和建言采用在建言参与和医疗安全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建言实施条件正向调节建言采用与医疗安全之间关系。研究为在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充分了解医护人员建言行为对医疗安全的影响,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参考。

    安全社会科学建言行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中介效应

    中巴经济走廊安全风险外溢路径及耦合效应研究

    朱毅朱欣妮唐鸣遥
    3541-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武装冲突延宕起伏、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因素的交织叠加给"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安全风险预警带来严峻挑战。研究以中巴经济走廊沿线传统安全风险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之间的复杂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和扎根理论构建关键安全风险因子集合,从单一路径传导和扩散式传导两个维度建构海外重大项目安全风险演化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改进后的节点重要度计算方法L-onion,以风险因子耦合强度和抱团趋势量化关键风险因子在风险演化过程中的驱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新形势下我国海外重大项目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提供实践指导。

    公共安全中巴经济走廊耦合强度节点抱团动态演化

    考虑换乘通道利用的地铁换乘站行人疏散引导策略研究

    朱孔金朱军王小艳梅鹏...
    3548-3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换乘地铁站的安全管理因其结构更为复杂、客流交织更为严重而备受关注。以某T形换乘地铁站为例,基于元胞自动机场域模型构建了考虑换乘通道利用程度的行人紧急疏散模型,并分别设计了面向站台层和站厅层的行人引导策略,对比分析了不同疏散策略组合对换乘地铁站行人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T形换乘地铁站中等规模(约3 000人)疏散场景下,与无引导策略相比,同时考虑站台引导和站厅引导的疏散用时更短,且疏散人员分布更均衡;针对换乘通道利用程度调配的疏散分区设计,存在最优分隔间距,总疏散人数的变化对最优分隔间距没有影响,但疏散人员在各个站台的分布比例对最优分隔间距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有助于T形换乘地铁站内的密集人群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行人疏散疏散引导地铁换乘站场域模型

    不同姿态人群的火场疏散模型研究

    张俊罗梦好宋卫国任祥霞...
    3556-3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火灾疏散中,火场高温烟气带来的物理威胁和心理压力会对人员疏散产生影响。为了量化火灾环境下人员可能采用的弯腰、爬行等疏散姿态及其与火源间的交互对疏散过程的影响,采用椭圆表征行人不同的运动姿态,考虑火源产生的物理和心理影响,基于社会力模型建立了一种混合姿态火场疏散模型。本模型能够再现试验中观测到的行人绕行及避让火源行为,可根据火源状态提前规划疏散路径避开高温区域。研究发现,当人员采用爬行、蹲行和弯腰行走三种姿态疏散时,人群的疏散时间随密度和火源温度升高而延长。随着路径风险差异增大和行人危险敏感度提高,选择安全路径的行人比例逐渐增大。研究可以为火灾环境下人员的安全应急疏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公共安全行人安全运动姿态火灾疏散疏散模型

    火灾产物动态影响下的飞机客舱人员应急撤离仿真研究

    程明乔嘉鑫韦柯宇
    3565-3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客舱火灾对人员疏散过程的动态影响,利用Pyrosim对单通道客舱燃油泄漏火灾场景进行数值模拟,建立火灾产物数据三维矩阵,分析火灾发展过程及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行为的动态作用。基于Anylogic搭建人员动态仿真疏散模型,通过组织真人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最近出口疏散、分区疏散、避火疏散三种疏散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不同策略的疏散时间。结果表明:出口通过人数对整体疏散时间影响明显;采用分区疏散策略效果最优,最佳分区位置的相对排数在距前舱门10排和距后舱门11排处;采用避火策略疏散时间最长,起火位置在翼上出口中部和客舱尾部时整体疏散时间最长。该研究为客舱人员火灾疏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所建立模型可为客舱火灾疏散提供仿真工具。

    安全工程客舱火灾数值模拟应急撤离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