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桉树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桉树科技
桉树科技

谢耀坚

季刊

1674-3172

anshukeji@163.com,cerc66@126.com

0759-2250345 2250346

524022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大道中30号

桉树科技/Journal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面向各省有条件发展按树的地区,交流桉树引种、繁育、生产、经营及加工利用等系列科研活动的经给与学术成果。译介国外先进技术资料,报导有关的科技活动动态与重要大事纪要。为广大从事桉树生产、科研或教学的林学会会员、职工、师生提供专业性学习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生理形态特征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曹昊阳刘宇升许宇星竹万宽...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进而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桉树人工林的建设、恢复以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以典型季节性干旱胁迫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分析尾巨桉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势和各冠层结构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明确尾巨桉旱雨季间各生理特征和冠层形态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其应对季节性干旱的生理形态响应.结果表明:尾巨桉旱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48 cm·min-1)显著小于雨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64 cm·min-1),平均气孔导度变化规律和平均蒸腾速率一致,旱季(0.39 mm·s-1)显著小于雨季(0.49 mm·s-1).尾巨桉旱季的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为-1.41 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为-1.79 Mpa,均显著小于雨季(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1.17 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1.47 MPa),正午与黎明前的水势差旱季平均为0.39 MPa,显著大于雨季的平均水势差(0.29 MPa).旱季的叶面积指数(LAI)为1.93,显著小于雨季的2.34,旱季的平均叶倾角(56.34°)和冠层总孔隙度(18.33%)均显著大于雨季(平均叶倾角53.26°,冠层总孔隙度13.85%).研究结果说明尾巨桉为应对季节性干旱,在冠层形态方面会通过主动的叶运动(增加叶倾角和主动落叶)方式来减小截获的辐射进而降低树体的水分散失;在生理方面,尾巨桉会通过降低冠层气孔导度来降低蒸腾速率从而减少树体的水分散失,同时还通过降低自身水势、增加叶片和土壤之间的水势差来提高其在旱季的吸水和保水能力.

    尾巨桉季节性干旱生理特征冠层结构

    雷州半岛轮伐期内尾细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许宇星竹万宽王志超黄润霞...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轮伐期内(1、3、5、7、8年)尾细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提出健康可持续的桉树人工林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从0~20 cm土层的3.45~7.31 g·kg-1下降至80~100 cm土层的1.90~3.01 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土壤碳储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 m深土层有机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40 cm,占总土壤碳储量比达到46.90%~53.00%.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均呈现先显著下降而后显著上升的趋势,且在5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中出现最低值,各龄级桉树人工林0~10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具体表现为从1年生到5年生显著下降,而从5年生到8年生显著回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土壤容重以及土壤含水量作为关键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碳储量.

    尾细桉林龄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桉树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改造措施的响应

    李泽波成雅君蔡诗文黄海桦...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代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留荒作为对照,探究了不同改造措施(3代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灰木莲纯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碳氮磷循环酶和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因子对土壤EMF的相对贡献,以期为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连栽不利于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地力,引入灰木莲树种混交或轮作对提高或维持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土壤EMF有积极作用.主要土壤因子均与EMF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速效磷(AP)是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主要的驱动因素.在桉树纯林中引入灰木莲树种能有效提升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EMF,对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桉树人工林改造措施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多功能性

    施肥对桉树萌芽林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黄康庭李一华郭彪滕晓峰...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桉树二代萌芽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普通桉树专用肥(T1)、有机肥(T2)、有机无机复混肥(T3)以及不施肥对照(CK)4种处理进行为期2年的试验,基于13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下桉树二代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质量,以期为选择适宜桉树二代萌芽林生长的肥料类型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能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镁、有效钙的含量,其中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4.57~4.85,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钾、有效态铜、锰、锌含量均以T3最大,土壤全氮、全钾、有效态铁、镁、钙均以T1最大,有效磷含量则以T2最大.以T3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最大(60.16%),其次是T1(56.32%),大小顺序为:T3>T1>T2>CK.合理施肥能有效提高桉树二代萌芽林土壤肥力质量,其中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提升效果最佳.

    树二代萌芽林土壤肥力质量土壤化学性质主成分分析

    广西桉树一元、二元林分形高表研建

    刘峰徐庆玲覃孙慧莫焕雄...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运用形高表准确测算桉树林分蓄积量,以期为采伐作业设计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基于234块样地建模数据中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形高值数学关系,分别拟合得到一元形高模型{Hf=129.99766×[(1-exp(-0.0037249×H)]0.978321}以及二元形高模型(Hf=0.577152×H1.20331×D-0.28581).研究结果显示一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ASE在±2%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均小于4%,预估精度P值达98%以上;二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ASE在±2%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均小于3%,预估精度P值超过了99.5%.两个形高模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林分形高表编制技术规程的要求,二元形高模型的各项指标整体优于一元形高模型.

    桉树形高表评价标准

    10年生尾巨桉DH32-28萌芽林生长规律及经济效益研究

    朱原立陈彪文杰陈永力...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样地调查和回归方程拟合的方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DH32-28生长规律和经济效益,以期为尾巨桉DH32-28人工林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年生尾巨桉DH32-28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27.8 m、18.64 cm、0.301 m3;树高在第6年出现生长最高峰,生长量为1.32 m;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第8年出现生长最高峰,生长量为0.68 cm、0.030 m3.树高级分布呈右偏的正态分布曲线,径阶分布呈左偏的正态分布曲线.树高-胸径生长曲线最优模型为y=0.001x3-0.113x2+3.446x-4.579.第8年是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以及规格材增长最多的时期.第10年时,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规格材出材量分别达0.301 m3、389.304 m3·hm-2、235.750 m3·hm-2,按市场价格计算,销售总额可达到183885.00元·hm-2.

    尾巨桉生长规律经济效益生长模型

    尾巨桉与黑木相思混交林初期生长效应

    覃泽凡郭萍黄福黄宗先...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桂南地区桉树人工林混交林模式,本研究以尾巨桉和黑木相思作为混交树种,对4种混交比例下1.5年生的尾巨桉和黑木相思的生长情况与同龄的纯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比例混交模式下尾巨桉和黑木相思的树高、胸径及枝下高均高于相对应的纯林,其中尾巨桉×黑木相思(3∶1)的混交模式对两树种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树高、胸径和枝下高分别比尾巨桉纯林、黑木相思纯林提高了37.1%、28.2%、20.5%和11.8%、31.1%、32.7%.

    尾巨桉黑木相思混交比例生长效应

    桉树伐桩控萌技术及其效果研究

    玄祖迎连辉明杨焕忠许雄坚...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处理对桉树伐桩控萌的影响,以探寻高效的伐桩除萌方法,为低效桉树林改造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草甘膦异丙胺盐作为处理药剂,结果表明:砍除伐桩萌芽条后立即喷涂草甘膦异丙胺盐的效果显著优于伐后20 d处理,且草甘膦浓度越大控萌效果越明显.喷涂草甘膦到伐桩韧皮部的控萌效果显著优于喷涂草甘膦到萌芽条切口,从经济成本估算来看,采用70%草甘膦喷涂伐桩韧皮部的成本最低,远低于原有的人工劈除萌芽条方法.因此,该方法可作为低效桉树林改造中控制伐桩萌芽的有效手段.

    桉树伐桩控萌草甘膦异丙胺盐

    入侵植物薇甘菊与菟丝子对桉树的化感作用

    黄汉林曹思妮庞洁吴晓杭...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近自然的角度出发,通过模拟自然状态下菟丝子寄生、薇甘菊侵害以及薇甘菊侵害同时被菟丝子寄生3种不同情况,研究了薇甘菊与菟丝子对桉树幼苗的化感作用,以期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桉树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菟丝子、薇甘菊还是二者综合处理桉树,均导致桉树叶片内的生理指标减少、抗逆性指标增加.菟丝子和薇甘菊组合对桉树生理指标和抗逆性指标的化感作用分别表现为促进与抑制.3种处理对桉树的生长发育均产生负面影响,在自然条件下暂时不能通过菟丝子对受薇甘菊危害的桉树进行生物防治.

    薇甘菊菟丝子化感作用桉树主成分分析

    马大相思无性系材性变异研究与综合评价

    王锋李娜刘德浩杜逸文...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马大相思无性系材性性状遗传变异情况并综合评价其优良无性系,以期为马大相思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和木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定广东四会大南山林场马大相思5年生9个无性系材性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木材纤维形态、木材组织比量),对测得的12个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马大相思9个无性系木材品质.结果表明:12个材性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14%之间,其中腔径比的变异系数最小,导管比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基本平均密度为0.506 g·cm-3,变异幅度为0.459~0.569 g·cm-3;各材性性状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5.0%,基本可以代表全部的遗传信息.根据3个主成分得分和相应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建立了马大相思9个无性系木材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是2号、8号和9号无性系;聚类分析将马大相思9个无性系分为3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马大相思木材材性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