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阳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阳工学院学报
安阳工学院学报

万鹏杰

双月刊

1673-2928

aygxyxb@126.com

0372-2909894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

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叠加传承

    何鑫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异源汇通是叠加关系的基础.通过构建新文化体系、打造信息化平台、构建传承仪式链、建立与完善保障制度、打破传统传播场域限制等,推动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叠加传承,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新时代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叠加传承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学意蕴探析

    赵凤娟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人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蕴含着深厚的人学意蕴.具体表现为:文化发展要依靠人,将人视为文化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力量;文化发展是为了人,强调"以文化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学意蕴,有裨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至上人学意蕴

    红旗渠精神融入青少年研学教育的路径研究

    常卓航莫媛媛
    10-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旗渠精神是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10年修渠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生动体现.用红旗渠精神去教育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塑造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旗渠精神青少年研学教育价值路径

    论红旗渠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张文凯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旗渠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实践主体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具有统一性,这是两者契合的逻辑前提.红旗渠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主体结构主要表现在宇宙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方面.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两者契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提炼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要践行弘扬红旗渠精神,挖潜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内涵.

    红旗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

    恩格斯对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考察

    郭金龙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过重要的持续性的学术影响.一是引导马克思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剖析路径;二是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借鉴;三是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论点支援和补充;四是帮助马克思确证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共产主义结论.客观全面把握《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转向的影响,是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学术思想关系的重要方面.

    恩格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列斐伏尔论空间生产的结构——基于三位一体和空间史的视角

    肖孟哲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后现代理论,特别是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空间提供了一个思想锚点,启发了后马克思主义对于城市-空间的批判思潮.基于列斐伏尔"三位一体"理论和空间史的视角,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思想母体,即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德国辩证法和语言学及其内在关联的逻辑,分析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结构.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三位一体空间史

    新时代高校助力新农人职业技能提升路径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陈佳美思王纲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和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贯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工程技术院校,在开展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立足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依托科技扶贫专家与博士帮扶团、电子商务扶贫培训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等,将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体系、研修班、科创活动等一系列新农人培育方案落地,并取得显著成果.依据实践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新时代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赋能新农人培育的发展构想,通过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育人作用,推动新农人培育与时代新人培养双向互动、有效衔接,实现"新工科"与"新农科"互融互通.

    新农人高校农民职业技能培育互联网+

    "饭圈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与治理

    徐颖勰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饭圈文化"是由同一明星的粉丝推动,依托互联网平台而成立的相同趣缘群体,具有群体极化、偶像狂热迷恋与角色替代等特征.目前,"饭圈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影响较大,这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践行带来多重挑战.基于此,通过发挥"饭圈文化"正向价值,开展网络文化协同治理,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等途径,引领大学生自觉学习、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饭圈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解治理

    论民法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陈丽洪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是我国德法并重治国之道的重要体现.结合民法典的核心理念,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民法典的立法编纂在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规则等方面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司法实践活动实施民法典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体现司法适用

    论网络暴力致人损害的刑法规制

    王超孔龙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暴力致人损害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对社会发展、网络环境及其侵权相关者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从我国网络暴力致人损害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法律具有一定的缺陷.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出台有关网络暴力更详尽的司法解释、普及网络法律知识等措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宣传机制.

    网络暴力致人损害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