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病毒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

侯云德

双月刊

1000-8721

bdxb@chinajournal.net.cn

010-63536460

100052

北京西城区迎新街100号

病毒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登载内容为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和病毒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读者对象为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以及病毒学的医务工作者。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MEDLINE、MEDLARS数据库,《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已经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主要栏目有论著、简报、综述、述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与猴痘感染的相关性

    潘静怡詹晨昕张安琪
    757-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很少有关于猴痘病毒感染过程是否有铁死亡相关机制参与的研究.本研究探索了猴痘病毒感染与铁死亡之间可能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联系.本文在 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选择编号 GSE(Gene expression omnibus series)36 854数据集来分析并鉴定了 540个猴痘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FerrDb网站收集铁死亡相关基因后,利用维恩图鉴定猴痘差异表达基因与铁死亡基因之间的13个共有基因.对共有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后发现,共有基因主要富集在对脂多糖反应、细胞质核糖核蛋白颗粒、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参与猴痘疾病进程.利用NetworkAnalyst平台分别构建了 TF(Transcription factor)-共有基因、共有基因-miRNA(microRNA,miRNA)、TF-共有基因-miRNA、共有基因相关蛋白质-化学物的相关互作调控网络,并探讨了共有基因与不同互作网络的密切联系.这些研究有助于探索铁死亡与猴痘病毒感染间的潜在分子机制和生物学联系,为猴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猴痘铁死亡生物信息学共有基因网络分析

    猴痘病毒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评价

    王雪琛李涛杨晓岚孙娅坤...
    772-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研发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猴痘的疫苗或药物成为目前全球研究重点之一.本研究以猴痘主要抗原蛋白其中的A29L、E8L、M1R为研究基础,加入His标签构建质粒、原核表达、纯化,并对表达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后续将3种抗原蛋白与CpG-ODN 1826单佐剂、铝单佐剂或CpG与铝复合佐剂三次免疫小鼠,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病毒蚀斑减少中和实验测定三价疫苗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能力.结果表明,重组蛋白A29L、E8L、M1R诱导后均可溶性表达且表达量及纯度良好.三价疫苗以CpG-ODN 1826佐剂联合铝佐剂施行肌肉注射一组表现出较好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能力.本研究为研发特异性针对猴痘的疫苗或药物提供基础.

    猴痘猴痘病毒原核表达蛋白纯化佐剂

    宁夏首例猴痘病毒测序及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裴建新吴长城张银豪蒯文和...
    779-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构建宁夏猴痘病毒分子溯源技术平台,为本地区猴痘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以宁夏首例猴痘病毒核酸阳性样本DNA为模板,超灵敏度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捕获构建扩增子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的Nextseq 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序列拼接后使用在线分析工具Nextclade分析病毒核苷酸变异、基因组谱系分型并进行溯源.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和抗体A35R蛋白序列及结构.口咽拭子和痘疱液靶基因F3L的Ct值分别为33.6和17.8,痘疱液的病载量高于咽拭子.痘疱液为样本测序后获得有效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平均深度为2 306×,基因组覆盖率为99.12%,序列属于Ⅱb(西非分支)C.1型,存在84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引起36个氨基酸突变.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GISAID猴痘病毒数据库中进化关系较近的为云南省提交序列EPI_ISL_18059183(2023-06-28采样)和日本近期的流行株,其中宁夏序列在共享8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的基础上携带3个独有核苷酸突变位点(C94049T、C142797T、C174897T).SWISS MODEL同源建模分析A35R蛋白的球状结构域与牛痘病毒A33R蛋白高度相似.成功从痘疱液中获得猴痘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全长197 209bp,构建了病毒变异和分子溯源技术平台.

    猴痘病毒分子流行病学高通量测序基因特征同源建模

    一起东北黑熊死亡病例的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

    孙政张如涂长春杨艳玲...
    787-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熊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黑熊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使用常规细菌检测和病毒组学分析,对一起黑熊死亡案例进行病原分析.细菌学检测发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A型魏氏梭菌阳性,但结合临床症状,排除了细菌感染的可能.随后使用RNA和DNA病毒组技术相结合,对其进行全病毒组分析,结果发现了 Parvovirus、Anellovirus、Circovirus等7个病毒信息,其中肾脏携带的病毒最为丰富,有7个科.在这些病毒中,Parvovirus、Anellovirus和Circovirus与已知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小于90%,而其余病毒与当前已知病毒同源性高达99%.绝大多数病毒致病性不明确,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的细小病毒在黑熊中呈现系统感染,且与美国的一株熊细小病毒NS1氨基酸同源性为86.8%,但其与此次黑熊死亡的关联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次用病毒组技术对黑熊样本病毒组进行分析,结果虽不能判定此次黑熊死亡的原因,但相关数据为了解黑熊病毒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东北黑熊细菌检测病毒宏基因组细小病毒

    南非2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单抗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朱昱茜石正旺罗俊聪陈婕...
    794-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南非2型口蹄疫病毒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南非2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的VP1蛋白使用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待加强免疫后取血清效价最稳定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进行融合,应用间接ELISA筛选针对南非2型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特异性试验、叠加试验和抗体亚型鉴定等方法对筛选的单克隆抗体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研究成功表达南非2型VP1蛋白,筛选出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针对南非2型VP1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3B2和6F2),其亚型分别为IgG2a和IgG1,叠加试验结果表明2株单抗的叠加系数>40%,说明两株单抗针对不同的抗原位点;单抗的效价可达1∶256 000,特异性试验证明2株单抗均不与O型、A型口蹄疫病毒及其他常见猪病病毒产生交叉反应.由此可见,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性,为南非2型口蹄疫病毒定型诊断和未来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南非2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海宋煜吴汉李桂珍...
    802-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及其酶标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ASFV抗体的竞争ELISA法.分别利用纯化的ASFV 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腹水经辛酸-硫酸铵法纯化得到相应的mAbs,并使用HRP标记,建立竞争ELISA法并优化反应条件,对该法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进行评估.制备的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纯度良好,融合后的细胞株经Western blot鉴定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株均为IgG类抗体,纯化后的mAbs符合抗体IgG分子量大小,经HRP标记后活性较高.竞争ELISA优化结果显示,血清与酶标mAbs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8和1∶3200,临界值判定PI≤14.71%为阴性,PI≥18.97%为阳性,在14.71%≤PI≤18.97%期间为可疑,试剂盒敏感性为1∶128,经检测临床样品表明符合率极高.成功建立了 ASFV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为ASFV的预防和大规模血清样品检测提供有效监测工具,并为ASFV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非洲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竞争ELISAp30p72MGF360

    猪札幌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建立及遗传进化分析

    杜松舒相华姚俊袁红...
    81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札幌病毒(Porcine sapovirus,PoSaV)是一种引起猪急性胃肠炎的肠道病毒,对于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PoSaV感染猪只表现出的症状与其他腹泻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难以区分.为了检测该病毒并了解其在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PoSaV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GⅢ基因型,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通过特异性评价,灵敏度和重复性检测,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试验从贵州省获取20份腹泻母猪肛拭子样品,通过RT-PCR进行检测,并进行VP1全基因扩增测序,使用MEGA7.0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在拷贝值为1×101·μL-1时可以达到普通RT-PCR方法100倍以上的检出限.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在检测猪腹泻临床样本中发现阳性率为85%(17/20).将获得的17条VP1全基因序列与国内外14条参考毒株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有测序毒株与参考序列核苛酸同源性介于81.0%-99.2%,氨基酸同源性介于80.8%-97.6%,并且均与美国经典Cowden毒株亲缘性较远.所有测序毒株与YNAN、YNAN2020亲缘性较近,其中5株(GZ-VP1-3、GZ-VP1-5、GZ-VP1-6、GZ-VP1-9、GZ-VP1-11)与云南省分离株YNAN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6.9%-97.6%,亲缘性最为亲近,表明可能由一个原始毒株进化而来.测序毒株均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较近,但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在91.8%-100%,显示VPl基因存在一定程度变异.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PoSaV检测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前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对PoSaV防控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猪札幌病毒荧光定量PCRVP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一种实验室去除噬菌体制剂内毒素方法的建立

    袁文源林焱朱伟云
    823-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被噬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外膜脂多糖,是噬菌体制剂中的主要污染物,可能引发机体严重免疫反应.因此,去除内毒素对于噬菌体应用非常重要.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了透析法、超滤法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分别去除噬菌体制剂中的内毒素,并检测不同方法处理后噬菌体制剂中内毒素浓度及噬菌体滴度.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有效去除噬菌体制剂中的内毒素,其中透析法48h去除内毒素的效果最优,去除率达到99.9%以上.此外,超滤法得到的噬菌体回收率显著低于透析法,且每噬菌斑形成单位内毒素含量更高.超滤和透析结合的方法能在牺牲部分回收率的情况下节省时间,且内毒素去除率也能达到99%以上.综上,本文建立了一种通过透析去除噬菌体制剂内毒素的方法,与传统超滤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回收率高的优点,可以作为实验室去除噬菌体制剂内毒素的可行方法.

    噬菌体内毒素透析超滤

    2012-2023年度滨州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基因进化特征分析

    张丽芳尹秀升赵娜娜张静...
    830-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滨州市2012-2023年流感季节甲型H3N2流感的遗传和抗原特征,本文采集滨州市2012至2023年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选取45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代表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lign,MEGA分析基因进化特征.2012-2023年度监测标本10137份,季节性流感(甲型H3N2、甲型H1N1、BY系、BV系)病毒总阳性率16.2%,8个年度监测到甲型H3N2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 9.6%、1.6%、6.0%、0.1%、10.4%、7.3%、19.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902,P<0.001).45株病毒的全基因组8个片段序列相似性中位数97.2%~99.0%.各片段均位于相应分支,未发现基因重配.HA基因上128(A-T-A-T),131(T-K-T-K),135(T-K-T),138(A-S-A)位点有回复突变现象.2012-2023年度滨州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监测到3次演化,位于4个主要分支,引起分支演化的HA基因的突变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抗原漂移是引起分支演化的基础.

    甲型H3N2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支演化

    核酸联检反应性鉴别非反应性献血者中隐匿性乙肝感染状况分析

    朱守兵陆盈孙建杨钦博...
    837-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联检反应性鉴别非反应性献血者(Non-discriminating reactive donation,NDRD)中隐匿性乙肝感染(Occult hepatitis-B virus infection,OBI)情况,对既往在绍兴地区献血的NDRD进行追踪,首先使用化学发光试验检测HBsAg,使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HBVDNA,首次追踪检测增加化学发光试验检测HBsAb,同时选取HBsAg阴性且HBVDNA也阴性合格献血者标本76份和确认为OBI的献血者标本52份作为对照检测HBsAb,经追踪检测HBsAg阴性且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判定为OBI,对不同人群血清中HBsAb阳性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血清HBsAb浓度及不同追踪检测次数确定为OBI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共追踪检测66人,其中经确认为OBI的12人,NDRD中OBI的比例18.18%,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献血者确认为OBI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献血者确认为OBI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阴性且HBV DNA阴性合格献血者、NDRD和确认为OBI的献血者中HBsAb阳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D中不同血清HBsAb浓度的献血者确认为OBI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追踪检测次数组OBI检出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NDRD中OBI的比例较高,年龄越大的NDRD确定为OBI比例越高,血清HBsAb浓度大于300IU/L的NDRD中未发现O BI,HBsAb浓度大于300IU/L可以用作NDRD归队和保留的指标,追踪检测5次及以上的NDRD确认为OBI的比例明显增高,为增加NDRD中OBI的检出率,可以增加核酸检测次数至5次及以上.

    核酸联检反应性鉴别非反应性献血者核酸检测隐匿性乙肝感染HBsAb检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