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污泥重金属镉(Cd)钝化及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刘静马茂亭康凌云赵会薇...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活污泥、钝化剂和"绿冠F1"小油菜为试材,采用盆栽培养试验法,研究6种钝化剂对生活污泥重金属Cd钝化特征,以及污泥不同施用量和是否配施钝化剂对油菜生长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生活污泥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粉煤灰能显著降低城市生活污泥中有效态Cd含量.施用污泥能够显著增加蔬菜产量、提高土壤含水量、pH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和植株Cd浓度,提高了污染风险;但是污泥和粉煤灰的配施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和植株可食用部分Cd含量.综合分析,添加粉煤灰的4.0%污泥处理对于增加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以及蔬菜可食用部分Cd含量效果最佳.

    污泥农用钝化剂粉煤灰重金属Cd

    土壤微生物量及养分对设施农业种植年限的响应

    于淼冯健王智学吴红艳...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公营子镇番茄种植大棚不同种植年限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年限取样法,取O、1、5、10、15、20年以上的土壤样本,利用熏蒸提取法和常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耕层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变化,以期为保证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朝阳地区设施农业土壤随种植年限增加多数养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先增加后下降,在5年时达到峰值,比1年高17.3%;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0年,比1年高39.1%;土壤微生物量磷(SMBP)呈先下降后突然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0年.朝阳地区设施土壤养分在种植过程中累积严重,应抓住5~10年的时间节点进行合理耕作.

    种植年限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粗梗稠李中花色苷的提取及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李晓娇刘超何春燕桂奇峰...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粗梗稠李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花色苷,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粗梗稠李功能农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为1∶ 60g·mL-1、pH 1.0、超声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0℃,该条件下,花色苷的平均提取量为0.632 mg·g-1;粗梗稠李花色苷对·OH、DPPH·、ABTS+·、O2-·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高浓度时对FE2+有较好的螯合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49、12.49 mg·L-1和6.25 mg·L-1.

    粗梗稠李花色苷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气调过程中O2含量对西兰花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马阳历张玉笑郭衍银黄雪...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兰花为试材,采用气调处理的方法,以自然空气为对照(CK),设置20%O2+20%CO2、50%O2 +20%CO2、80%O2+20%CO2的气体比例,研究了20℃贮藏条件下O2对西兰花的贮藏品质和叶绿素降解的影响,阐明O2促进西兰花黄化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高O2条件下叶绿素的降解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高O2比例降低了西兰花体内叶绿素、维生素C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气调处理中O2比例提高能够促进叶绿素b还原酶编码基因(BoNYC1)、滞绿蛋白编码基因(BoSGR)、脱镁叶绿素酶编码基因(BoPPH)、脱镁叶绿酸a氧化酶编码基因(BoPaO)、红色叶绿素降解产物还原酶编码基因(BoRCCR)表达水平,尤其是BoSGR、BoPPH和BoRCCR相对表达量高峰提前出现,促进了叶绿素分解代谢,加速了西兰花黄化进程.其中,O2促进叶绿素降解过程中BoPPH基因表达可能是促进黄化的主要原因,SGR则通过互作影响BoPPH表达.

    西兰花气调黄化高氧叶绿素降解

    种植密度对穿心莲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简少芬陈东亮钟楚黄雪静...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药用植物穿心莲为试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T1:40 cm×40 cm;T2:40 cm×30 cm;T3:30 cm×20 cm;T4:20 cm×20 cm)对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和穿心莲内酯积累的影响,以期为穿心莲合理密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增加,冠幅和叶绿素a/b下降.单株生物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T3和T4分别较T1降低24.2%和46.2%;相反,T3和T4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较T1提高1.02倍和1.15倍.T3、T4增加了茎秆中蔗糖的积累,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片和茎秆(T3除外)淀粉积累减少,叶片总氮含量和氮代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等活性增加.T4条件下叶片和茎秆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较T1下降了23.9%和38.9%.叶片和茎秆中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与相应器官中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叶片中穿心莲内酯含量与淀粉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促进了穿心莲氮代谢,增加了碳水化合物消耗,从而降低穿心莲内酯积累.综合考虑穿心莲产量和内酯含量,以株行距30 cm×20 cm最适宜.

    穿心莲种植密度碳氮代谢内酯

    何首乌种子萌发条件的优化和育苗条件的筛选

    李娟林海丹童家赟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野生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种子为试材,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萌发试验,设置了4个温度条件(20~25、20~30、25℃和25~30℃),2种发芽床(纸上和沙上),3个浓度赤霉素溶液(0.125、0.250、0.500 mg·mL-1,蒸馏水作对照)浸种;采用育苗盘进行育苗试验,设置了3种育苗基质(塘泥、沙、塘泥加沙混合)和3个播种深度(0、0.5、1.0 cm);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和苗长等指标,考察了各组种子萌发和出苗效果,以期为何首乌种子质量检测和育苗栽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温度考察中,何首乌种子在变温20~25℃条件下获得最高发芽率(75.8%),恒温25℃(TP)培养时发芽势最高(P<0.05);3个浓度赤霉素溶液浸种均能显著提高发芽率,浓度为0.500 mg·mL-1时发芽率最高(87.0%).育苗基质选择试验中塘泥培养出苗率最高,沙子培养的幼苗胚根最长(P<0.05).采用塘泥为基质,播种深度0.5 cm时有最高的出苗整齐度(GE),播种深度增加至1.0 cm时出苗率显著降低.

    何首乌种子萌发赤霉素育苗

    不同产地柴胡种子的微观及分子鉴定

    韩晓伟冯家兴靳爱红卢瑞克...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收集的28份柴胡种子为试材,采用种子外观鉴定和D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8份柴胡种子间的亲缘关系,以期为DNA条形码和种子的形态特征结合来鉴定柴胡种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利用ITS2分析北柴胡种子的序列聚为一支,黑柴胡聚为一支,抱茎柴胡与窄竹叶柴胡聚为一支,有很好的单系性,与柴胡种子形态特征的分析结果一致.

    柴胡种子形态特征ITS2DNA条形码

    桑黄菌株S-1培养条件研究

    李剑梅池景良谢存一张疏雨...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桑黄培养条件人工栽培

    煤矸石栽培基质在农业中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武海霞郭爱科陶涛冀雅珍...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煤矸石在农业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为栽培基质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该研究在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煤矸石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利用途径、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煤矸石在农业资源化利用中的发展趋势.

    煤矸石栽培基质重金属

    紫薇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梁建刘世晗刘桢梁桂婵...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度缩短优良种质苗木的培育周期,加速良种的无性化推广应用,同时为育种提供新的途径.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紫薇属植物组培技术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培养基的选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配比,并对紫薇属植物组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国内紫薇属植物组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紫薇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