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温度光照下兰州百合鳞片气培效果

    曹彩霞巨秀婷祁维芳唐楠...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兰州百合鳞片试材,采用气培法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及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对兰州百合鳞片繁殖小鳞茎效果的影响,以期筛选兰州百合鳞片气培最适宜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气培温度条件下催培效果(腐烂率、生根率、分化率)以及小鳞茎催培效果(分化数、生根数、小鳞茎质量、小鳞茎分级)中以25℃处理的催培效果最好,其中鳞片分化率最高达到89.81%,小鳞茎分化数为146.48粒·(100片)-1,20℃处理次之,小鳞茎分化数达到146.67粒·(100片)-1;25、20℃处理的鳞片生根率均达到60.0%以上.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以A2B1处理下小鳞茎分化数最高,达到278粒·(100片)-1,生根数最多为424.33条·(100片)-1.其中温度对分化率、生根率、小鳞茎质量、小鳞茎分级(>4 mm)的影响均显著.光照对小鳞茎分化数影响显著且对小鳞茎质量影响极显著.通过催培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化率与腐烂率呈显著负相关,生根率与分化率、分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根数与分化数、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087 6%,其中分化率、分化数、生根率、小鳞茎质量可以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8种温度光照组合下的气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处理为A2B1.20~25℃为鳞片催培小鳞茎的适宜温度,同时25℃、500 lx环境下鳞片催培效果最佳,可在利用气培法进行兰州百合鳞片规模化繁殖生产中推广应用.

    兰州百合气培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小鳞茎

    pH和微量元素对中国石竹花色及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田广张衡贺学勤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野生中国石竹为试材,采用不同pH的酸碱缓冲液和含不同微量元素的溶液处理离体花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和微量元素对野生中国石竹花色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中国石竹的绿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H 4和pH 5时,花瓣变红,pH范围在6~8花色未变化,pH 9和pH 10时花瓣褪色;与pH 7下的相比,pH 4和pH 10下花色素苷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未处理相比,CuSO4<1.88×10-2 mol·L-1时,花蕾能正常开放,花色变浅,花色素苷含量减少;ZnSO4处理下花瓣中的花色素苷含量显著增加;随(NH4)2Mo2O7浓度的增加,花瓣蓝色加深,花色素苷含量增加.因此,中国石竹可适应的pH范围在6~8,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对其观赏性有影响.

    中国石竹花色金属元素pH花色素苷

    贵州辣椒生物效应及肥料利用率对稳定性肥料施用量的响应

    张萌魏全全芶久兰刘藜...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稳定性肥料和辣椒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稳定性肥料施用量对贵州辣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稳定性肥料在贵州黄壤区辣椒栽培种植中的科学施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FP)处理相比,施用稳定性肥料可以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其中鲜椒增产25.41%~29.10%,干椒增产2.52%~11.65%;施用稳定性肥料使辣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 1.21%~12.60%,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 7.10%~15.31%和0.53%~4.09%,同时SF2处理下维生素C含量较FP处理提高了 4.13%;与FP处理相比,施用稳定性肥料可以提高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而且可以使氮、磷、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13.42~22.75、6.99~11.77、13.71~30.79个百分点,以SF2处理最高;此外,施用稳定性肥料后,辣椒纯收入提高了 17.18%~33.03%.综合来看,稳定性肥料可以实现贵州辣椒增产提质和收益增收,该试验条件下推荐SF2(1 500 kg·hm-2)作为贵州黄壤区辣椒种植的最佳施用量.

    稳定性肥料辣椒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

    不同有机物料对菌-菜轮作土壤质量的影响

    瞿飞杨静赵夏云唐兵...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芯和稻谷壳为试材,设置稻谷壳(G)、玉米芯(Y)以及稻谷壳+玉米芯(GY)的混合有机物料3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菌-菜轮作土壤养分、粒径分布及酶活的影响,以期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改良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其中全氮(TN)、全磷(TP)、有效氮(AN)、有效钾(AK)、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对照 16.87%~45.23%、30.95%~44.76%、29.41%~33.33%、35.14%~63.64%、22.61%~53.87%,全钾(TK)与比重无显著变化.根据土壤粒径分级,该研究检测出粒径范围在0~200 μm,G+Y处理后粘粒含量显著提高;G、Y处理粘粒、粗粘粒、细粉粒含量显著降低,且占比较大,粗粉粒、细粒砂、粗粒砂含量显著提高.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G、G+Y处理使蔗糖酶活性降低,G+Y处理使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影响较小,处理间无显著变化.TN、TP、AN、AK、有机质、脲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TN与TP、AK、有机质、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N呈显著相关.TP与A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AN表现出与AK、有机质、脲酶显著相关.AK与有机制和脲酶呈极显著相关.有机质与脲酶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有机物料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增强土壤酶活性,综合来看单一有机物料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要优于混合物料,但混合物料较单一物料对土壤团聚结构影响更大.

    有机物料大球盖菇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土壤粒径

    褪黑素处理对西葫芦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

    王锋杨青珍赵旗峰张晓萍...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珍玉'西葫芦为试材,采用褪黑素处理的方法,研究了褪黑素处理对西葫芦果实低温(4±0.5)℃贮藏期间冷害、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西葫芦的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可显著降低西葫芦果实冷害指数、冷害率和失重率,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及a*值和b*值上升,并保持较高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同时褪黑素处理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膜透性上升.综上所述,褪黑素处理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维持膜透性减轻西葫芦果实冷害.

    西葫芦褪黑素冷害抗氧化酶品质

    大球盖菇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

    贾娇解修超宋玉孙娅...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球盖菇D5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大球盖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评价大球盖菇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及其胞外活性多糖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浓度30.3 g·L-1、酵母膏浓度为3.7 g·L-1、蛋白胨浓度1.0 g·L-1、KH2PO4浓度2.0 g·L-1、MgSO4·7H2O浓度1.0g·L-1、维生素B1浓度19.0 mg·L-1,此时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1.317 g·(200mL)-1和230.09 mg·L-1,较优化前分别提高37.7%和15.9%,胞外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其自由基的清除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

    大球盖菇胞外多糖响应面法培养基优化抗氧化

    青天葵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

    杨鑫凤周雅琴谭小明袁长格...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感染叶斑病的野生兰科药用植物青天葵(Nervilia fordii(Hance)Schltr.)叶片为试材,采取组织块分离法对其组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依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检验.随后,通过平皿对峙法筛选拮抗青天葵叶斑病的内生真菌,以期探究为害青天葵叶斑病害病原,并为有效防治该病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对青天葵叶片产生病害的病原鉴定为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采用平皿对峙法,共得到8株对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的青天葵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能,抑菌率达44%以上;其中青霉属(Penicillinum sp.)的1151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59.8%.

    毛唇芋兰变灰尾孢内生真菌拮抗

    怀菊快繁体系及组培苗分级标准的建立

    王锴乐纪宝玉裴莉昕李俊飞...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怀菊叶片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怀菊的快繁体系,以期在继代培养后,确定株高和地茎为最终分级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最佳灭菌方案为0.1%升汞处理3 min;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1 mg·L-1 NAA+20 g·L-1蔗糖,其诱导率达到8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1 IBA,其生根率为100%;通过聚类分析将怀菊组培苗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苗,Ⅰ级组培苗的等级标准为株高≥5 cm、地茎≥1.16 mm,共23株;Ⅱ级组培苗为4 cm≤株高<5 cm、1mm≤地茎<1.16 mm,共40株;Ⅲ级组培苗为1 cm≤株高<4 cm、地茎<1 mm,共17株,符合正态分布.该研究为怀菊规范化种植以及种苗制定通用标准时提供参考依据.

    怀菊组培苗分级

    不同栽培基质诱导对毛木耳产漆酶活性的影响

    李鹏向准熊雪杨玲...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个毛木耳菌株为试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木屑、玉米芯、棉籽壳和麦麸4种栽培基质诱导毛木耳菌株产漆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和改善毛木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产漆酶活性极显著不同(P<0.001),培养基质对漆酶活性也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01).供试菌株分泌的漆酶活性依次为毛木耳781>玉木耳01>漳耳43-28,且毛木耳781和玉木耳01分泌的漆酶活性最大,分别为355.28、334.44 U·L-1,而漳耳43-28仅为92.11 U·L-1.此外,在含麦麸的基础培养基中3个毛木耳菌株漆酶活性普遍高于含棉籽壳、木屑或玉米芯的基础培养基,说明麦麸对不同毛木耳菌株产漆酶的诱导作用更强.该研究得到了毛木耳菌株高产漆酶的栽培基质.

    毛木耳栽培基质漆酶液体发酵

    基于北方林菌模式下的香菇品种筛选研究

    宋爽宋庆港荣成博王守现...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6个香菇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析林下出菇方式下各品种生物学转化率、商品性状和营养成分,并与 日光温室出菇的环境条件和产量进行比较,研究了林菌模式下各香菇品种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林下食用菌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香菇"夏一"菌种平均生长速度较慢,但在林菌模式下"夏一"4潮菇产量分布较为平均,生物学转化率为67.59%,与 日光温室出菇相比无显著差异,菇型大小均一、菇质偏硬,子实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膳食纤维和粗多糖含量均排在供试品种的前3位,是北方林菌模式下较为适宜栽培的香菇优良品种.

    林菌模式香菇品种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