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易裂球和耐裂球甘蓝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基因CAD的表达分析

    丁小雅岳智臣赵彦婷李必元...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易裂球、耐裂球甘蓝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染色与转录组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蓝裂球性状与木质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木质素在甘蓝裂球形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易裂球甘蓝叶柄的木质化程度以及叶片的木质素含量均比耐裂球甘蓝略高;在甘蓝全基因组范围鉴定到10个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肉桂醇脱氢酶基因(CAD),分布于甘蓝6条染色体上;甘蓝CAD基因之间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差异较大;大部分CAD基因在2种甘蓝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5个CAD基因(BoCAD4、BoCAD7-LF、BoCAD7-MF2a、BoCAD7-MF2b和BoCAD9-MF2)在易裂球甘蓝中的表达量高于耐裂球甘蓝,与木质素测定结果一致.综上可知,木质素含量与甘蓝裂球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木质素并不是影响甘蓝裂球性状的主要因素.

    甘蓝裂球性木质素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表达

    茉莉酸甲酯对盐胁迫下茼蒿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的影响

    凌娜韩凌云黄智佳杨梓怡...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叶茼蒿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萌发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浓度(0.02、0.20、2.0、20、200 μmol·L-1)和浸泡时间(0、3、6、9、12、15 h)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盐胁迫下茼蒿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和芽长)、幼苗生长指标(根长、茎长、相对含水量)和幼苗生理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茉莉酸甲酯在茼蒿种子耐盐萌发及幼苗栽培管理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Cl胁迫下,MeJA处理种子均可以不同程度缓解盐害,其中20μmol·L-1MeJA溶液处理6 h为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显著提高茼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而且对茼蒿幼苗生长的效果也较好,叶绿素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

    茼蒿茉莉酸甲酯盐胁迫种子萌发生长生理

    低温胁迫下脱落酸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鹏博杨茂林冯国军刘大军...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菜豆品种"热那亚"为试材,采用水培萌发的方法,设定CK(常温对照)、LT(低温处理)和低温胁迫下9个不同浓度的 ABA处理,分别为100、75、50、25、10、5、1、0.5 mg·L-1和0.1 mg·L-1,通过统计种子发芽率、测定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ABA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外源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菜豆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以期为菜豆的耐低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0.1 mg·L-1ABA浸种处理能提高低温胁迫下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轴长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种子清除体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能力;提高低温胁迫下菜豆种子内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低温胁迫脱落酸种子萌发

    三种外源物质对植原体侵染"玛瑙红"樱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宋常美李庆宏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感染植原体病害的"玛瑙红"樱桃为试材,采用外源茉莉酸甲酯(0.1 mmol·L-1)、褪黑素(0.1 mmol·L-1)和四环素(1 mmol·L-1)进行处理,测定植株光合参数、叶绿素和相关酶活性,并进行叶片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 3种外源物质对植原体侵染后的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玛瑙红"樱桃植原体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物质能改善感病植株叶片的显微结构,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参数及部分酶活性.茉莉酸甲酯处理与四环素处理结果相似,优于褪黑素处理.

    "玛瑙红"樱桃茉莉酸甲酯褪黑素四环素光合作用

    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品质及果实脐腐病对钙肥的响应

    马彦霞王晓巍张玉鑫蒯佳琳...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西走廊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槽式栽培辣椒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果实脐腐病对钙肥浓度的响应规律,以期为戈壁温室辣椒的高品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钙肥浓度与果实和基质全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脐腐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喷施4 g·L-1 CaCl2的作用效果最佳,与不施钙处理相比,产量提高了15.8%,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全钙含量分别增加了 10.8%、9.2%、5.9%和31.8%,硝酸盐含量降低了 22.8%,果实脐腐病发生率平均降低了 58.7%.可见,钙肥浓度与辣椒产量、品质和脐腐病发生率关系密切;外源钙可通过调控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硝酸盐和全钙含量,有效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预防果实脐腐病.

    辣椒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外源钙产量品质脐腐病

    观花海棠新品种花器官色彩分析

    陆晓吉张往祥冯岚徐天炜...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00个观花海棠新品种为试材,采用数字化分析法,研究了观花海棠不同花器官色彩谱系,并进行不同开花进程间花色动态分析,以期建立海棠新品种花器官色彩分类体系,挖掘各花器官在不同开花时期的色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SCC-NBS色名表示法将观花海棠新品种各花器官色彩分为9个色系(白色、红色、紫粉色、红紫色、黄绿色、黄色、橙黄色、棕色和红绿渐变色系),较好地实现了 100份海棠新品种花器官色彩的还原与分类.观花海棠新品种花器官色彩在开花进程(大蕾期至盛花期)中各品种的主要花器官(花瓣、花柱、花丝)色彩在亮度(L)、饱和度(S)、色调角(H)3个维度皆呈规律性空间分布特点和阶段性变化趋势,即大多数观花海棠新品种均存在花器官色彩淡化现象.新品种各花器官的L值持续上升而S值持续下降,L值高而S值低的品种权重显著增加;花瓣和花丝的H值遵循顺时针向下旋转的下降趋势,而花柱的H值遵循逆时针向上旋转的上升趋势;不同色系的品种权重得出,红色系色相的波动最大.综上所述,通过数字化分析构建海棠不同花器官色彩谱系,数字色彩量化与ISCC-NBS色名表示法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义和分类观赏海棠花色,为新品种资源评价、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观赏海棠新品种花色表型ISCC-NBS色名表示法HSL色空间

    牡丹根际多功能促生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潜力分析

    卢明媚刘萍石犇杨瑞先...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牡丹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筛选培养基对牡丹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筛选所得促生菌株的固氮、溶磷、分泌吲哚乙酸(IAA)、产铁载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等促生特性进行检测,同时利用盆栽试验分析筛选菌株对小白菜幼苗的促生效果,以期从牡丹根际筛选出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菌株,为开发高效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依据和优良菌种资源.结果表明:从牡丹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多功能促生菌株,其中菌株N3、P2和N16兼具固氮、溶磷、产铁载体、分泌IAA能力,且菌株N3分泌IAA含量最高,为27.90 mg·L-1,P2溶解无机磷能力最强,溶磷圈直径/菌落直径(D/d)为3.77,其他菌株(L1、L5、L10、K5和N26)均具有2种及以上促生特性.菌株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3和P2属于泛菌属(Pantoea),菌株L1、L5和K5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N16属于假黄色单胞菌属(P seudoxanthomonas),L10和N26属于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盆栽试验结果显示4株代表菌株对小白菜均有一定的促生效果,表明牡丹根际促生菌具有制备微生物肥料的潜力.

    牡丹根际促生菌促生特性微生物肥料

    水稻秸秆覆盖对"阳光玫瑰"葡萄土壤和果实的影响

    曹婷李文涛顾克余沈宇...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水稻秸秆覆盖技术与当地常规铺设地布相比较方法,研究了二者在覆盖后土壤中含水量、温度、养分含量、团粒结构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变化差异,以期为优化和应用葡萄园水稻秸秆覆盖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铺设地布相比,水稻秸秆覆盖维持土壤含水量更优,减少水分蒸发方面效果更好;水稻秸秆覆盖维持地温稳定性明显好于铺设地布,尤其在高温季节,水稻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能够较稳定地维持不超过27 ℃,降温效果显著;水稻秸秆覆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铺设地布;水稻秸秆覆盖的土壤团聚体主要集中在小团聚体和大团聚体,且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微团聚体含量显著低于铺设地布的;水稻秸秆覆盖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铺设地布,从技术成本和整体效益核算,水稻秸秆覆盖每667 m2经济效益较铺设地布增加864元.

    葡萄水稻秸秆土壤团聚体

    南疆不同树龄核桃园土壤真菌多样性

    刘志金单路路张文琪亚库提汗·米尔扎...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疆不同树龄核桃园土壤为试材,采用Illumina Mi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同树龄土壤真菌多样性,以期为生物菌肥及生防菌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核桃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树龄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以及接合菌门(Zygomycota).且随着年份的增长土壤真菌丰富度先增加后降低,而多样性随年份增加逐年升高.在门、纲、目、科和属分类水平上,丰度一直增加的土壤真菌类群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酵母菌纲(Sacchar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小鬼伞科(Psathyrellaceae)、柯达酵母属(Kodamaea)、假鬼伞属(Coprinellus).该研究揭示了南疆不同树龄核桃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探明了不同树龄核桃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开发利用土壤真菌资源和深入研究土壤真菌多样性与果树营养水平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

    核桃土壤真菌真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壳聚糖-黄精精油复合涂膜对蓝莓果实的保鲜功效

    任鹏飞曲梦锐王东营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蓝莓果实为试材,采用黄精精油(浓度梯度设为0%、0.5%、1.0%、1.5%和2.0%)与1.5%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的方法,通过测定腐烂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该复合涂膜在蓝莓果实采后贮藏期间(0、3、6、9、12、15 d各时间点)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蓝莓果实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较于空白对照,经过壳聚糖与黄精精油复合涂膜处理的蓝莓果实能保持相对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低温贮藏15 d时,2.0%黄精精油处理的蓝莓果实,其腐烂率不足30%,减缓可滴定酸含量降低速度,同时明显抑制了呼吸强度和丙二醛含量的增长速度,并有效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这一发现不仅为蓝莓果实采后保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进一步优化蓝莓的贮藏条件和延长其货架期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壳聚糖黄精精油蓝莓果实涂膜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