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音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音乐
北方音乐

李寿华

月刊

1002-767X

HXYYTV@sina.com

0451-86037021

150040

香坊区文府街6-1号

北方音乐/Journal Northern Mus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1986-1992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历程

    施咏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86-199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上承1978年以来抒情歌曲为主的过渡期,下启1993年起"泛地域"风格的城市民谣风,成为"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第二次高潮。该阶段以崔健《一无所有》(1986)为代表的"西北风"为开端,涉及"东北风""东南风"等多地域,以及藏、蒙等多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此外,戏歌、古诗词风的流行歌曲,也是这一阶段流行歌曲民族化的歌种类别。音乐理论界对"西北风"歌潮等问题的起因、意义、得失,以及与民族音乐的关系的相关探讨也为其后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提供了社会价值取向与基本范式的借鉴。

    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戏歌

    田野工作中的"故乡"与"他乡"选择——以新疆卫拉特托布秀尔音乐田野考察为例

    梁晓卉杨红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音乐学强调实地考察,田野地点的选择则是该工作关键一步。我国民族音乐学受传统"采风"观念的影响,研究焦点多聚焦于本土,导致我国的音乐田野具有地点间性特征,"故乡"与"他乡"是其两种地点选择方式。文章以新疆卫拉特托布秀尔田野考察的地点选择过程为例,反思调查中的地点选择问题,分析地点间性下的田野叙事,阐释音乐田野体验中的地点认知,对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工作加以理论补充。

    新疆田野工作故乡他乡地点间性托布秀尔音乐

    一幅共历时交错的学科织锦——为赖斯牛津音乐人文通识读本《民族音乐学》中译本序

    萧梅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的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蒂莫西·赖斯(Timothy Rice)为"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系列撰写的《民族音乐学》,是一部以学科观念、方法论深入学者实践和学术发展史的言简意赅的导论。该著分别从学科定义、学科简史、研究方法论、音乐的性质、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音乐家的个人研究、撰写音乐史、现代的民族音乐学,以及民族音乐学家的工作九个方面分章勾勒学科轮廓。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说明学术观点,使读者清晰并轻松地随其表述,走进丰富的民族音乐学世界。

    蒂莫西·赖斯(TimothyRice)《民族音乐学》学科观念方法论

    交流·创新·发展——首届"哈音·博学乐风"音乐学博士论坛综述

    王宇翔王岩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0月28-29日,由哈尔滨音乐学院研究生处与音乐学系共同主办的首届"哈音·博学乐风"音乐学博士论坛,以"学科发展·学术创新·学习交流"为主题,采取线下观摩、线上交流的形式召开。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悉尼大学、哈尔滨音乐学院等6所院校与音乐研究机构的23名音乐博士生参与了为期一天半的论坛,共有6场学术研讨会,涉及古代音乐史与形态研究、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音乐家与作品分析、音乐学理论与表演美学研究等5个专题,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也凸显了哈尔滨音乐学院在音乐学学科与博士生培养方面的创新发展理念。

    交流创新发展"哈音·博学乐风"博士论坛综述

    辽西走廊与辽宁唐墓音乐文化遗存之探究

    李虎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丝绸之路、辽西走廊为视角,以辽宁朝阳纺织厂M2号唐墓及纤维厂唐代孙则墓出土的音乐文化遗存(乐俑)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乐俑的组合形式、乐器特征及其所反映的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情况。文章认为,纺织厂M2号墓中的"抚琴俑"应为"卧箜篌俑",该墓的伎乐组合符合隋唐七、九、十部乐中"高丽乐"的特征;孙则墓仪仗骑马奏乐俑是东北地区此类音乐文化遗存的首次发现。作者认为,这些遗存属于丝绸之路、辽西走廊上唐代东北与中原文化交流系统中的文化。

    辽宁朝阳辽西走廊唐墓乐俑乐俑组合音乐遗存

    关陇地区唐墓乐像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薛睿
    12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墓遗存一直是隋唐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关陇地区唐墓乐像的史料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关陇地区唐墓遗存中的乐器、歌舞乐像为研究对象,将乐像置于墓葬中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对其功能、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讨唐墓乐像的内容与功能,阐述乐像之于唐墓中的功用及考古价值。

    关陇地区唐墓乐像功用表现形式

    20世纪30年代上海晚报时代曲史料研究

    李子林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7年前发行于上海地区的四份晚报——《大晚报》《新夜报》《大美晚报》《华美晚报》包含有丰富的时代曲史料。这些史料呈现了时代曲在20纪30年代的传播方式,见证了时代曲对抗日救亡音乐思潮的呼应,记录了社会大众对时代曲的真实观感,对研究近代时代曲乃至近代上海区域音乐史,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20世纪30年代晚报时代曲歌舞团体史料

    哈尔滨音乐学院原创清唱剧《冰凌花——永远的赵一曼》成功首演

    哈尔滨音乐学院作曲系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哈尔滨音乐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封3页

    哈音"东北亚音乐文化发展"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哈尔滨音乐学院科研处(艺术实践处)哈尔滨音乐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封2页

    首届"哈音·博学乐风"音乐学博士论坛成功举办

    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