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南拳之工字伏虎拳文化研究

    裴超磊翟美玲权黎明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工字伏虎拳的起源、技法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南拳文化的价值体系,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研究发现,工字伏虎拳是"以小冲大,以弱击强,半两消千斤"的刚极至柔的武术,除具有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工字伏虎拳文化研究洪拳南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摔跤的美学特征研究

    李洋杨显龙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年,侗族摔跤被列入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6年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金奖.侗族摔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表演价值注定了其与体育美学的联系.文章以体育美学为指导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探析贵州省黎平县侗族摔跤运动的美学特征,以期增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美学理论色彩,进一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美学理论.研究发现,侗族摔跤具有竞技美、技术美、力量美、观赏美和行为美等美学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摔跤美学特征

    从竞技武术对练套路管窥运动的胜负观

    赵蓓蓓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竞技武术,列入竞赛体育内.文章主要以竞技武术对练套路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首先,介绍从传统武术到竞技武术发展变化;其次,论述竞技武术对练的"演练"方式;最后,窥视竞技对练套路运动中的胜负观.研究发现:虽然竞技武术对练是在演练对抗招式的套路,与真正的格斗等体育项目性质不同,但是若能将习练武术的精神转换于各类运动中,则其中包含的胜负观在其他各类运动中都有可借鉴之处,这不仅能够弘扬和发展体育精神,而且对体育以外的生活追求和人生目标都有指导意义.

    竞技武术竞技对练套路胜负观

    武术短兵竞赛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研究

    黎芸仪杨青
    84-8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兵运动竞赛形式建构之时,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打上中国文化的标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器物与非物质两个方面对武术短兵竞赛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兵应采用剑形,并延长兵柄以利双手技术的使用;护具应轻便实用,制成盔甲形状,并电子化;竞赛场地可为圆形擂台,台面画太极阴阳鱼.礼仪方面,行礼以直立抱兵礼为主要方式,抱兵是右手持兵,左手相抱;接兵以身体立正,双手承接为礼.规则方面,应采用"一剑制",方便评判的同时,也体现君子以技服人的风度.

    武术短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呈现

    中医院校太极拳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

    单静怡张大伟王舰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太极拳课程的育人价值,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分别从太极拳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目标、意义及建设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将太极拳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医院校太极拳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教-练-赛"融合:体教融合背景下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齐大路朱宏鄢行辉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化体教融合,传统的武术课程教学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体教融合与"教-练-赛"融合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有着相同的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媒介手段和目标导向.体教融合为"教-练-赛"融合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保障,"教-练-赛"融合武术课程教学模式为体教融合提供了路径选择.

    体教融合武术课程"教-练-赛"融合教学模式

    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融合研究

    骆松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含了丰富的技艺和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和科技的发展,如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的融合,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探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融合的策略与方法.在注重融入传统武术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综合的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利用科技辅助教学,推动个性化教学等融合策略,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武术的技艺和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

    高校武术教学传统武术现代教学理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特色课程开发初探——以忻州挠羊赛为例

    朱清华曹凌紫
    98-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挠羊赛作为忻州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如今大多仅在乡村地区举行,多为群众自发组织,缺少城市普及和官方组织渠道推广,这也使得这项非遗活动与大量城市青少年渐行渐远.现如今挠羊赛已成为上一代人的记忆,面对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担忧挠羊赛的传承问题.如何在政策指引下传承挠羊赛,如何传承挠羊赛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这需要在忻州当地开发与挠羊赛相关的民族体育特色课程,将挠羊赛与升学机制巧妙结合,实现课程的可持续性,培养新生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体育特色课程开发

    高校武术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刘勇李龙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推动武术文化发展,掌握锻炼身体的技术手段.武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柔韧、耐力、身体协调性等,在一定程度上磨炼了学生意志,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文章针对高校武术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对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找到构建武术课程育人模式的方法,为武术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高校武术课程育人模式构建

    "健康中国"视阈下高校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健康水平、人格培养、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王芳芳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中国"行动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它的实现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密切相关.在"健康中国"视阈下,将太极拳引入高校教育,能够对大学生的健康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文章深入分析研究"健康中国"视阈下太极拳的健身特点,太极拳对于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影响,太极拳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太极拳对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用,旨在促进高校太极拳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独立人格的持续养成.

    "健康中国"高校太极拳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