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BE教育理念下南拳教学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实验研究

    林天孩权黎明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运用OBE理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干预.结合制定运动处方、线下示范讲解、分组演练及比赛等教学方法,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共历时3个月,对OBE教育理念下南拳教学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力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南拳教学干预对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人际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道德规范约束力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大学生南拳教学社会适应力

    武术普修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莫艳华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武术MOOC构建武术普修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武术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辅助和补充,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资源单一等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丰富了武术课程资源与武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培养和强化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动性,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武术套路学习质量和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和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国粹都具有促进作用.

    MO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脉络、问题及对策

    程千秋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龙舟运动是传承与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形成有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末):龙舟竞赛热是高校龙舟萌芽的温床;(2)完善发展阶段(2000年-2010年):竞赛驱动、组织体系完善促进高校龙舟普及;(3)创新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品牌赛事促进高校龙舟创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龙舟发展存在政策支撑不足、资金投入大、水上资源匮乏、学训矛盾突出、高水平教练员缺乏五个方面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促进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高校龙舟改革开放发展脉络发展困境

    立德树人视阈下中华射艺课程德育元素:价值意蕴、目标指向与实现进路

    陈英豪葛贝贝岳风杉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射艺课程中德育元素的实践价值、教学目标指向以及模范德育课程塑造进路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射艺课程德育元素挖掘是落实课程教改,推进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拓宽课程渠道,建设高质教育的时代诉求;是深化五育并举,培育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厚植文化自信,延续文化介导的重要手段.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培养兵强武湛、强化以礼入德、继承文化赓续、坚守知常善行的德行.实现进路:以渲染德育环境为点,从文化器物层精准发力;以设计德育体系为线,从文化制度层融汇贯通;以融合德育行径为面,从文化精神层构建格局;以引领德育架构为体,从文化示范层树立标杆.

    立德树人中华射艺德育育人

    中国城市大众健身现状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

    富驰宇郝楠梁帆
    93-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西省及广东省的12座城市大众健身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当前城市大众健身的特点,分析适合中国城市大众健身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的优化路径.

    城市大众健身现状民族传统体育优化路径

    困境与路径: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研究

    王佳敏徐长红陈红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地旅游是贵州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贵州省山地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贵州省山地旅游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贵州省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原生性、复合性、脆弱性的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生态与发展不平衡、精品意识淡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困境,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纾缓路径,以期能为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贵州省山地旅游困境与路径

    儿童乐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新场域

    徐文姚辉波李冲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共生理论与场域理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从纵向顺承逻辑视角分析儿童乐园重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新场域的现实可行性.研究认为:消费群体的"生活化"聚集、游乐项目的"兼容性"是儿童乐园的独特优势;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活化"传承是新场域的理想样态.从传承场域、传承人、传承方式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促进产业"点、线、面"散布;"双层"共进,形成"保护+承接"相衔接的传承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入日常生活,以期促进新场域的搭建,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群体效能.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儿童乐园场域共生

    民族村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袁健冯国华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村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对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引领作用.引导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体现在助推产业协调发展,拓宽乡民就业创业渠道,提高乡民生活品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传统文化特质流逝、增加相关利益主体矛盾冲突、产品竞争同质化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等现实困囿.鉴于此,以民族村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依托乡村经济振兴、生态振兴、人文振兴、治理振兴及社会振兴助推民族村寨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扎牢根基.

    乡村振兴民族村寨体育+旅游共同富裕

    贵州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向琦张宇轩黄宇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侗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研究解析,研究表明:侗族体育价值观迷失,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逐渐降低,文化根基受到了破坏,缺乏文化自觉性.通过史料以及实例对侗族的体育文化制度进行深入解析,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最后,针对侗族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

    贵州侗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困囿与纾解——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研究中心

    肖永祥
    113-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总结出当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的困囿,提出以下纾解之道:合理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增强创新驱动力;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完善品牌传播系统;引入和培育体旅复合型人才,推进人才建设.旨在带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的增长,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