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传统武德融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王泽谦张爱民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德作为一种美德、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可以作为规范人们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准则,渗透在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指导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武德融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旨在提高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与保障教学质量,力担教育使命.

    武德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吴丽华旷婷婷
    77-7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征和育人功能,将课程内容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并从教师思政意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育人价值实现的具体实施途径.

    课程思政民族传统体育育人价值

    新疆塔吉克族牦牛叼羊"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研究

    王强李鑫江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口述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牦牛叼羊传承人的口述材料为主要调查对象,赋予"非遗"传承人话语权,回忆其生命历程、从艺之路和难忘经历;以传承人视角解说牦牛叼羊比赛规则、发展现状及传承困境.经整理和分析口述史资料得出:牦牛叼羊技艺的传承主要以家族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具有双重身份的"非遗"传承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朴实的言语表达出对祖国的忠诚,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战友的怀念之情;传承人对"非遗"项目的热爱及坚守,对荣誉的珍惜,使其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与尊重;口述史以"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唤醒了"非遗"传承人的身体文化认同,通过在当地实施"体育+"的旅游发展模式,传承人在增加参赛队员及创新表演项目等问题上提出设想,并大胆改革,这对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及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着积极作用.

    牦牛叼羊记忆与表达爱国护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体育文化促进广场舞品牌赛事创新路径研究

    王硕权柳荷解延华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场舞品牌赛事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剖析广场舞品牌赛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并尝试融入红色体育文化促进广场舞赛事创新,打造具有时代性的广场舞品牌赛事.研究结果:红色体育文化促进广场舞品牌赛事创新发展有以下四个路径:政府关注引导赛事设计、挖掘红色体育文化资源融合赛事主题、结合红色文旅深度开发赛事内容和扩大社会影响做好赛事宣传.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创新广场舞品牌赛事,继承红色体育文化,推动广场舞项目茁壮发展.

    红色体育文化广场舞品牌赛事创新发展

    健身气功参与社区健康促进的协同嵌入机制研究——基于在YT市QIQuan社区的实践

    李莉张庆梅孙卫肖尹海立...
    88-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身气功以何种方式参与社区健康促进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是时代赋予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深入开展社区状况调查、组建健身气功队伍、指导社区体育锻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推动健身气功参与社区健康促进的协同嵌入机制.该机制包括多主体嵌入、多要素嵌入和多阶段嵌入三个方面的内涵.即政府、社工机构、高校、社区居委会为实现共同目标建立协同关系,分别从政策支持、项目运作、社区教育和社区动员四个方面,将健身气功的政策形态、项目形态和知识形态转化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形态,从而实现健身气功嵌入社区健康促进的目标.

    健身气功社区健康促进协同嵌入机制

    供给侧视阈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赵韦光卢安马佩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梳理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境,指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依托政策和资源开发产品新供给;依托产品与创新谋求产业新业态;依托媒介与受众开创消费新需求,依托"多元化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建议.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

    花毽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训练策略研究

    谢维俊朱琳
    97-9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毽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广受人们喜爱.近年来,花毽运动呈逐年增长之势发展,但在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训练方法研究领域仍显不足,限制了我国花毽运动的广泛开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整理、分析,紧扣花毽独特属性,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出发,重点关注运动员体能、技术、战术及心理竞技能力特征,制定针对性训练策略,为我国花毽运动的训练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花毽运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能力运动训练

    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视角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探析

    罗兰琼吴翠翠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析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下创新机、抓机遇、赢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为体旅融合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创造机遇;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类型与分布、特征与功能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续写时代新篇章,抓时代机遇;贵州省在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市场导向、协调区域发展、理清关系在文化繁荣进程中赢未来.

    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的生产性保护与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实现路径探究

    杨潇林天皇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体现了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日渐减少的状况,在传承和保护的多年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呈现出的现代化进程削弱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识、经济"回流效应",导致传承人才匮乏、配套设施开发不完善,缺乏引流能力的现状.因此,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生产性保护与生活传承中的生产和生活属性、核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生产性保护与生活传承.最后提出了破除协同壁垒,树立协同培养理念、完善分配制度,推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激励制度,助力社会充分参与的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实现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生产性保护人才培养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钢火烧龙校园传承研究

    彭进银董俊伟陈子逸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钢火烧龙的校园传承为研究对象,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的价值和当前困境,并提出相应策略,为推进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提供参考依据,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传统体育项目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烧龙校园传承现实困境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