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客观审视南派拳术创始人蔡九仪的传说

    林友标章舜娇
    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厘清广东武术源流的史实,讲好武林故事,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了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塱鹤村的蔡九仪故居、武馆旧址和村落布局等遗迹,结果表明:传说中广东武术创始人蔡九仪的身份是虚构的,但故事的素材可能是真实的.佐证故事素材的真实性,可以为肇庆市高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服务,为地方文化品牌的塑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

    体育史传说广东武术蔡九仪传说

    健康中国视阈下的太极养生观述论

    王军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主动养生"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新时尚,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修身、养身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为丰富和完善太极养生文化,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太极拳的哲理、拳理、"圆"理和医理后,发现太极拳在哲理上讲究身心兼修;在拳理上强调攻守兼备;在"圆"理上追求防身实用;在医理上注重防病与治未病,是"健康中国"经典的康养方式.

    太极拳健康养生

    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探讨四时与顺时运动

    潘冬梅辛静李芬常欢...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阳学说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的阴阳二气变化使一年四时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节律性特征.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生长与收藏的根本.人体阴阳气血随四时变化而变化,保持机体与其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可增进人体健康.顺时运动遵循四时气候节律性变化规律,符合顺时养生法则.顺时运动即人体在一年四时中的运动强度随四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研究显示:中等运动强度最为科学,夏季的运动强度最大,以中等偏高强度为主;春季和秋季运动强度次之,以中等强度为主;冬季运动强度最小,以中等偏低强度为主.

    中等运动强度四时顺时运动中医学阴阳学说

    儒家思想与传统武术文化的关系探究

    许家铭左文泉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与传统武术道德和武术精神密切相关.传统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瑰宝,宽容、忍让、坚强、勇敢、诚实和谦让是武术道德和武术精神的重要内容,这也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研读儒家文化的思想,探究儒家思想与传统武术的关系,从而挖掘武术文化内涵,推动武术进一步发展.

    儒家思想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墨学道德义利观视角下传统武术侠义精神研究

    宋博文隋东旭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学道德义利观的主要内涵有:"兼爱""贵义""非攻"等思想.墨学道德义利观对传统武术侠义精神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兼爱"思想,助力习武者修炼"侠"人格;"贵义"思想,将"义"提升为习武者的最高行为准则;"非攻"思想,助力习武者明悟攻守之道.传统武术侠义精神引入墨学道德义利观后,其内涵主要表现为:言行信果、贵义重诺;尚武非攻、仗义行侠;心怀天下、利国利民.墨学道德义利观视野下传统武术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主要为:传统武术侠义精神"贵义重诺"的内涵,助力构建崇尚公义和诚信的社会氛围;传统武术侠义精神"尚武非攻"的内涵,助力弘扬民族尚武精神;传统武术侠义精神"心怀天下"的内涵,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墨学道德义利观传统武术侠义精神

    李景林对民国时期武当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甘毅臻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景林自幼习武,是以"武当剑术"闻名遐迩的民国时期十大武术宗师之一,被世人尊称为"剑仙",先后担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及山东国术馆馆长等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李景林在民国时期对武当武术的发展影响进行探研.研究结果表明:李景林是民国时期武当武术的代表人物;注重对武当武术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以国术馆(校)教育为纽带,推动武当武术传播和促进武当武术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武当武术武当剑术武术发展

    新时代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研究

    高晓晟李欣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新时代高校武术运动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意义以及发展策略.高校武术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培养优秀武术人才,而且还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在高校武术运动发展中,应加强对高校武术运动的管理和推广,注重完善相关制度,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发展平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专业发展潜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武术人才,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高校武术运动

    发生·内涵·对策:中国武术象形拳研究

    王伟业张彤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发生、内涵、对策三个层面对中国武术象形拳进行深度探析.研究认为:(1)象形拳的发生是因为人类"自身不足"而展开的技术生产,是一种代具性拳术;(2)象形拳是"一形两意"的身体技术及文化内涵,既要模仿动物之形,也要呈现动物内在精神的"意态"与模仿技术的"拳意";(3)针对象形拳的"拳意"缺席,提出:第一,回归自然,师法自然,寻找动物的"第一自然力";第二,有关部门制定突出攻防意识的比赛规则;第三,教练员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练员的攻防意识与意志引导;第四,师生自觉探赜武术正典与问艺于民间.

    中国武术象形拳发生内涵

    民间武术生存困境的历史归因与应对策略研究

    彭雪燕崔怀猛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背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导致困境的历史因素做详细探讨.结果表明:民间武术一直没有摆脱生存危机的困扰,但从未出现过类似于古希腊奥林匹克那种断代传承的现象.

    民间武术困境策略艺术暴力尚武精神

    以"自己"为方法:中国武术在构建世界体育格局中的现实审释与纾解之策

    范东方田文波张峻玮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武术长期以西方体育制度解释中国武术发展的现实问题,以推动中国武术走出西方体育制度体系框架,建立自身话语体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以"自己"为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以"自己"为方法的现实审释主要在于中国体育话语的世界崛起、西方体育意识形态的异化、中国传统武术人文意蕴的优势.中国武术要实现以"自己"为方法就必须有序推进中国武术意识领域制高点,利用西方体育的破窗效应变破局为新局,不断细化中国传统武术的学科理论根基,创新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场域的体育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武术的自身发展,实现中国武术的"中国意义"与"中国价值".

    以"自己"为方法中国武术世界格局国际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