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常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与分析

    游书娴吴湘军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常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常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而分析常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发现,常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暂无国家级项目立项,省级项目较少,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特色项目;传承人群体缺乏青年主力、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常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衍生与双刃关系.根据现状提出:加强体系建设,完善评价管理机制;发挥地域民族优势,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模式等对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地区保护现状

    大运河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以河北段为例

    王子健张丽孙妍王怡...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法,通过构建地理集中指数模型等探讨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大运河文化迈入新时代、践行新精神提供决策意义和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武术类项目为主,呈聚集分布特征;通过点密度发现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分布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特征.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河北段沿线空间分布

    岭南民俗体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对国家认同机制的研究

    胡颖梁娄立杰阳家鹏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岭南民俗体育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国家认同机制.通过研究发现,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促进国家认同的关键机制.岭南民俗体育的内涵、记忆和符号可以唤起青少年对文化、身份和民族的认同.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相关路径,以多种方式促进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

    岭南民俗体育国家认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

    文化润疆背景下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杨家颖隋红
    116-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文化润疆背景下探讨推动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实际规避风险挑战,提出抓机遇、迎挑战的实现路径:坚定党中央对文化润疆工程的全面领导;明确民族传统体育定位;合理处理好内外、新旧的矛盾与冲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手段和关键节点.

    文化润疆民族传统体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李敬德李梦园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任重而道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7~2023年间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情况,研究发现,相关学者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国式摔跤"绝招"技术的形成与培优

    张玻源朱金棒马世坤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体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式摔跤"绝招"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式摔跤"绝招"的形成与培优进行多角度审视,旨在打造有效的"绝招"技术.研究认为:中国式摔跤"绝招"技术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针对培养、规范动作;中期巩固稳定、强化精度;后期量取质变、动态发挥;对于"绝招"技术的培优需要从针对性把位抓握与把位转换、连贯技能的组合与变换、身体素质优势的选择与互补、攻防战术思维的使用与协同四个方面来实现;进而归纳了规则的限制与导向、对手的交流与反馈、技术的倾向与风格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教练员与运动员提出建议:心理状态平稳,思维冷静清晰、重视体能训练,强化耐力输出、发展全面技术,突出重点"绝招".

    中国式摔跤"绝招"形成培养影响因素

    符号学视域下波密"西巴斗熊节"文化研究

    于润泽杨建军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归纳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符号象征理论及体育人类学知识,探究波密"西巴斗熊节"的仪式结构、符号内涵及文化效用,以此挖掘"西巴斗熊节"的深层含义,促进西藏地区人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营造保护环境、珍惜生态的良好氛围,加强民族团结,共同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西巴斗熊节"有着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能够增强人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意识.对于"巴西斗熊节"的研究可以促进西藏地区人民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遵纪守法、互帮互助的意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西巴斗熊节",可以促进西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西巴斗熊节"的传播与推广能够增强西藏地区人民的文化自信,维护民族团结,激发中华体育精神.研究认为,"西巴斗熊节"作为一种历代传承的身体文化,有着加强民族认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激发中华体育精神的功能与意义.

    "西巴斗熊节"符号学藏族中华体育精神

    文化润疆:中华体育文化助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李吉海臧留鸿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民族交融的内在驱动力正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特征的主动认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厘清文化润疆的核心要义,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时代意涵,通过对优秀体育文化及其载体的观察和逻辑分析可知,体育文化具有促进民族交往的时代意涵,并提出实践路径.

    文化润疆体育文化文化认同

    江口县水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梵净山旅游资源运营路径研究

    杨林邵如蓉杨全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口县分布着极具特色的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水族自称"虽",但汉语音为"水",其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水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梵净山、红十八师归建地等旅游景点给极具特色的水族同胞们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文章将从江口县水族传统体育项目入手,运用田野调查法、实地勘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江口县水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业的路径,从而寻求江口县体旅融合过程中潜在的运营模式.

    江口县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运营路径

    乡村学校体育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时代特征及价值意蕴研究

    于潇兰景越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分析了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适宜的提出生命教育理念,并在乡村体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拓展现有乡村体育研究的视角和范畴,完善乡村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对乡村学校教育发展以及乡村体育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乡村生命教育体育教育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