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测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测绘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测绘学会
北京测绘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测绘学会

王磊

双月刊

1007-3000

bjch@chinajournal.net.cn bjch@bism.cn

010-63955085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北京测绘/Journal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实用性、超前性、信息量大、特色鲜明等特点,融科技、信息、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刊物, 不仅是广大测绘工作者的学习园地,而且是了解测绘科技发展与市场动态的窗口。本刊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以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目标,以宣传和贯彻党在测绘科技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北京市地方法规为宗旨,紧密结合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等开展技术与学术交流,介绍测绘体制改革经验,为测绘各界传播高、新科技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源数据自动构建三维地理场景技术

    吴晓雯易雅琴林东铨
    130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调查监测技术的进步,广东省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工作汇聚了多种感知数据类型,包括遥感影像、监控视频、无人机照片、移动终端照片等.为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本文依托多视图立体匹配方法,深入探讨利用多源感知数据自动构建三维地理场景的方法,并从调查监测的角度出发,对成果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数据源单独建模与本文方法建模成果,充分证实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数据成果的再利用,并探索出一种新的三维地理场景构建方法,推动常态化监测工作成果从二维向三维转变.

    调查监测多视图几何三维地理场景物联感知数据多源数据

    基于无人机摄影和点云配准的建筑露天深基坑变形视觉监测方法

    孙云
    1306-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顶部位移、地表沉降以及管线变形监测误差较大,影响建筑露天深基坑施工质量.为了减小建筑露天深基坑变形监测误差,本文设计一种基于无人机摄影和点云配准的建筑露天深基坑变形视觉监测方法.规划无人机飞行范围和航飞步骤,设置每次航飞参数以及航向和旁向重叠率,完成无人机摄影图像数据采集;建立露天深基坑变形监测模型,设计监测模型流程,基于点云配准实现变形监测;利用监测模型计算误差参数和两组同名点间坐标转换关系,得到校正坐标;进行点云之间的配准,实现变形视觉监测.利用工程实例对设计的监测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某工程的基坑顶部位移、地表沉降以及管线变形监测测试中,本文设计的监测方法与实际情况更接近,误差有效减小.

    无人机摄影点云配准露天深基坑变形监测

    基于Mesh模型和激光点云的高精度三维场景重建

    吴国平杨坤王亚栋
    1312-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场景建模技术是实现城市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数字孪生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测绘手段,新型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城市场景生命周期的管理变得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火车站为研究区,提出一种结合"激光扫描+倾斜摄影+人工建模"的技术方案,即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和人工建模技术实现城市场景高精度部件级的数字孪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三维模型平面中误差为南广场±0.17 m,北广场±0.12 m,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场景建模精度要求,为后续建筑物改造与维护提供更加丰富的几何和纹理信息,也为城市的维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激光点云倾斜摄影测量数字孪生三维建模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建筑模型单体化方法

    徐邦岁沈相宇
    1317-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景三维模型是一种三维虚拟展示的数字空间,能够对空间进行真实、立体化表达.然而,连续的实景三维模型无法对对象进行单独管理与分析.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实景三维模型,提出了一种分层"切割"与多边形几何相似性判定的建筑模型单体化方法.该方法实现建筑模型单体化的思路为:首先,对不同高程面的建筑物三角格网进行投影等处理,得到建筑初始轮廓;其次,采用多边形空间相似性判定方法提取建筑轮廓;最后,对单体化模型进行渲染,实现单个建筑模型的三维构建.通过实验对本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高效、自动实现建筑单体化构建,为模型中建筑对象的管理与分析提供了便利,对于当前实景中国建设的实体化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实景三维模型单体化轮廓提取几何相似性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代杰张斌
    1323-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发展划定生态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主要选取坡度、高程、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这5个因子对西秀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西秀区的生态敏感性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极敏感区与高敏感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4.37%,且多数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山地区域,研究表明西秀区的土地呈现高敏感性.该研究旨在为西秀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出建议.

    层次分析法西秀区土地生态敏感性

    基于GRACE数据反演关中平原水储量

    康明哲雷小鹏付兆祥周环...
    1330-1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2003-2022年关中平原水储量的变化,基于尺度因子恢复因截断和滤波引起的误差,并与水文模型和降雨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水储量整体呈递增趋势,约为0.96 cm/a.东北部递增速率最小约为0.46 cm/a,中部次之约为0.65 cm/a,西南部区域达到最大约为0.75 cm/a.关中平原水储量在一年中呈现"减—增—减"的趋势,即秋冬两季水储量明显高于春夏两季水储量.通过卫星重力与水文和降雨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水文数据和卫星重力计算的水储量时间变化序列基本一致.降雨是水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月平均降雨量与卫星重力反演的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并且水储量都是在夏秋出现峰值,冬春出现谷值.分析研究区域水储量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规律,为实现关中平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卫星重力水文模型水储量降雨关中平原

    高精度综合景观格局的中国人口暴露风险评价

    李琳张希光
    1335-1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M2.5、人口格网数据,采用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在高精度时空分辨率下,研究中国2000-2020年PM2.5人口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对中国的PM2.5人口暴露风险进行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在最佳移动窗口的基础上测算景观格局指数,以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揭示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及其人口暴露风险关系.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胡焕庸线东西侧PM2.5人口暴露风险值相差较大.从空间变化上看,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高污染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中原地区.研究发现,边缘密度(ED)、形状指数(LSI)有利于缓和PM2.5人口暴露风险等问题.边缘密度、形状指数和边缘形状复杂度降低可以有效地减少PM2.5人口暴露风险,而高破碎度的景观类型会导致削减PM2.5人口暴露风险作用进一步弱化.

    暴露风险评价景观指数评价模型高精度PM2.5

    基于改进密集连接网络的土地卫片场景分类方法

    吴志斌
    1341-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土地卫片图像场景识别的效率和精度,本文构建拉普拉斯金字塔-密集连接卷积网络(Lap-DenseNet)模型对土地场景应用进行识别分类,在Lap-DenseNet模型中Lap采用三层金字塔结构,DenseNet模型选用169层结构.将构建好的Lap-DenseNet模型应用到含有6种土地场景的卫片分类中,结果显示:Lap-DenseNet模型训练集的迭代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因为过拟合现象导致分类效果降低,当迭代次数为200次时分类效果最佳;Lap-DenseNet模型对农村道路分类效果最好,对以绿色背景为主的耕地复耕、未建设用地、农用地复绿分类效果较差,6种场景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93.66%;与谷歌卷积网络(GoogLeNet)、快速特征嵌入卷积网络(CaffeNet)、基于密集连接的双流深度特征融合卷积网络(TEX-TS-Net)、基于VGG16的附加资源卷积网络(ARCNet-VGG16)、基于Inception-v3的胶囊卷积网络(Inception-v3-CapsNet)、基于全局上下文空间注意和密集连接的卷积网络(GCSANet)共6种场景分类方法相比,Lap-DenseNet模型的分类效果最好,可在土地卫片场景分类工作中予以合理运用.

    土地卫片场景分类拉普拉斯金字塔-密集连接卷积网络(Lap-DenseNet)模型迭代次数分类准确率

    基于轻量网络的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

    陈振张小青周文娟
    1346-1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建筑物提取算法存在的将研究重点集中于精度提升,而忽略模型计算量和参数量增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的轻量网络模型.该模型以U-Net结构为基础,使用由深度可分离卷积和普通卷积组成的混合卷积单元搭建模型,以减少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同时,在模型的每个单元后增加轻量级的双注意力模块,加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建筑物提取精度,实现模型在性能和时空复杂度上的平衡.在Satellite dataset 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轻量网络模型的交并比(IoU)和F1分数达到了0.696 4和0.821 1,较U-Net模型分别提高了4.45%和3.18%;计算量和参数量较U-Net模型分别减少了34.56%和44.79%,整体性能提升明显.在提取效果方面,模型在面对复杂背景、小建筑物和周围地物干扰时的提取结果较其他神经网络模型更好.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轻量网络深度可分离卷积注意力模块

    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周桃勇丘泉
    1352-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多云雨天气造成光学遥感数据持续获取困难,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弥补光学影像缺失导致的土地利用高频次监测更新不及时、存在监测盲区的问题.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可在欧洲空间局官网免费下载,虽然成本低、获取容易,但变化检测精度低,实际应用困难,本文提出一种综合Sentinel-1A的强度信息、相位信息和外部高程信息的新增房屋识别方法.首先对SAR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后向散射系数图,采用对数比值法对多时相影像构造差异图,再使用阈值分割算法提取变化区域.然后利用复数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计算相干系数和坡度,进一步剔除坡度较大和相干性较高的伪变化图斑,得到最终的变化图斑.实验结果表明,在差异图的基础上融合坡度和相干性信息,可得到较为可靠的变化检测结果,总体精度提升约18%,对广东开展高频次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哨兵一号卫星变化检测土地利用房屋监测相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