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大学

赵光达

双月刊

0479-8023

xbna@pku.edu.cn

010-62756706

100871

北京海淀北京大学校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创建于1955年12月,是北京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北京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海内外校友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北京大学18个理科院、系、所的30名教授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学报被国际权威检索文献数据库CA,SA,MR,GR以及EI等收录,是国内自然科学综合类学科的核心期刊,在国内的被引用率、影响因子等在综合类学术期刊中都名列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遥感光学影像舰船样本仿真

    冀锐马磊张靖王卫红...
    883-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遥感数据获取的真实舰船数据集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对样本数量的需求.针对此问题,利用三维模型和能够进行风格迁移的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一种高质量的包含舰船目标的三波段光学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仿真方法.基于构建的数据集,进行仿真样本的生成及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合成在视觉上接近真实影像的图像,通过加入合成样本对目标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可以使Faster-RCNN和YOLOv5的全类平均正确率mAP分别提升2.6%和2.3%.

    舰船目标检测高分辨率光学影像仿真样本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

    三江流域(云南区段)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石婕妤吴秀芹董贵华
    893-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中国西南典型丘陵山区的耕地非粮化态势并提供针对性的管控策略,以三江流域(云南区段)为研究区,探究该地区非粮化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从耕地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投入因素3个角度来识别非粮化的驱动力,划分非粮化的驱动类型,得到如下结果表明.1)2019年三江流域(云南区段)非粮化总面积为100.41万hm2,非粮化率均值为34.69%,其中金沙江流域中各县级单元的非粮化程度明显高于怒江和澜沧江流域.2)粮食单位产出量、乡村人口占比、坡度和人均耕地面积是耕地非粮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耕地非粮化的驱动类型可划分为资源驱动型、劳动力驱动型和经济驱动型,其中劳动力驱动型是区域内主要的驱动类型,经济驱动型均为县级市或市辖区,资源驱动型主要分布在经济驱动型的周围.根据不同驱动类型的县域,寻求耕地非粮化的不同管控途径,有助于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耕地非粮化随机森林驱动类型三江流域

    中国大陆农作物受灾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樊艳翔黄清子邵文忠
    905-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农作物受灾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综合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Dagum基尼系数,探讨中国大陆农作物受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Catboos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农作物受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农作物受灾水平整体上呈现带状分布特征,黄土高原区域长期以来受灾水平较高,整体而言,黄土高原以北区域农作物受灾程度强于以南区域,在黄土高原以南区域,华中平原整体上受灾水平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始终高于中部和东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缩小,西部则有扩大趋势,西部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西北地区受灾水平整体上高于西南;水利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农作物受灾的主导影响因素.

    农作物受灾时空格局影响因素Catboost模型Tobit回归模型

    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为例

    孟祥鑫李芍毅胡森昶唐文哲...
    917-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案例,提出基于多能互补视角的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框架,并设计问卷,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放问卷,调研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均值分析结果表明,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电价机制的确定、参与方责权利分配以及缺少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影响因素分为政策支持、电力市场需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激励机制与收益分配、多能互补智慧管理以及"源网荷储"共赢六大类,并提出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体系,构建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相关方管理组织架构.最后,提出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管理策略、抽水蓄能电站电网调节与新能源消纳综合管理策略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系统搭建策略.

    多能互补源网荷储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

    泰安市夏季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田莎莎宋梦迪祖可欣宋锴...
    927-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9年5月10日—6月10日对泰安市大气PM2.5中的碳组分、水溶性离子进行在线监测,分析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讨论泰安市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泰安市夏季PM2.5的质量浓度为37.7μg/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阈值(35μg/m3)的1.1倍.水溶性离子在PM2.5中占比最高,为47.3%.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在早晨7:00出现峰值(单峰).泰安市夏季OC/EC比值在1.1~17.5之间,说明泰安市主要受生物质燃烧、燃煤和尾气排放混合源的影响.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结果表明,PM2.5结果中二次硝酸盐、生物质燃烧源、二次硫酸盐和燃煤源的贡献比分别为22.0%,46.7%,29.9%和1.4%.

    PM2.5化学组成来源解析泰安

    北京市绿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视角

    张豪习皓龙嘉骞郑秋月...
    935-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视角,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绿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看,2005—2020年,绿隔地区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空间上圈层格局明显;2)两道绿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不同,第一道绿隔地区相对更低,且一直延续下降趋势,第二道绿隔地区2015年后止降回升;3)从驱动因素看,NBS措施对绿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驱动作用,其中绿色基础设施在两道绿隔地区都表现出显著的驱动作用,而生态基础设施仅在第二道绿隔地区表现出显著的驱动作用.北京市进入减量发展新阶段以来,绿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未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用NBS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驱动因素绿隔地区北京

    西方城市规划对居住分异的影响及其启示

    刘炜刘梦姿龚岳阙槿楠...
    945-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居住分异易引发社会隔离等城市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和总结其对居住分异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发现西方城市规划直接而显著地影响城市居住分异格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土地利用区划的包容性以及开发密度影响居住分异程度;2)住房规划中的住房类型与产权多样性能缓解居住分异;3)在城市形态方面,城市规模、住区封闭性和建筑地块的面积等可能影响居住分异程度.从土地利用、住区模式和街区形态角度,对我国城市规划应对居住分异提出建议.

    居住分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区划住房规划城市形态

    土壤激发效应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秦文宽冯继广胡云龙张秋芳...
    957-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效应在全球土壤中广泛存在,但方向和强度具有极大的分异性.针对土壤激发效应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较为认可的机制,包括底物优先利用、共代谢、养分挖掘和化学计量分解假说等.探究影响激发效应的方向和强度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将其划分为外源有机物的性质、土壤理化特性、分解者和环境条件四大类.未来应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以便模拟真实环境下激发效应的发生过程,并重点关注土层、时间等的变化对激发效应强度和方向的影响,为改进土壤碳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激发效应机制有机物土壤环境

    周光召——矢志不渝强国梦

    971-9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