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大学

赵光达

双月刊

0479-8023

xbna@pku.edu.cn

010-62756706

100871

北京海淀北京大学校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创建于1955年12月,是北京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北京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海内外校友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北京大学18个理科院、系、所的30名教授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学报被国际权威检索文献数据库CA,SA,MR,GR以及EI等收录,是国内自然科学综合类学科的核心期刊,在国内的被引用率、影响因子等在综合类学术期刊中都名列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雄安新区壳幔结构揭示的大陆岩石圈改造模式

    张合蒋一然王虹宇温景充...
    1079-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宁杰远科研小组 2022年 10月到 2023年 7月期间布设的台间距约为 16 km的甚宽频带密集地震观测资料,基于蒋一然新发展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远震瑞利面波频散曲线提取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远震瑞利面波频散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虑了有限频效应的相速度成像以及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非线性技术的 S波速度结构反演,得到雄安新区的壳幔 S波速度结构.基于 S波速度结构得到以下认识:1)太行山地壳下方直接与软流圈物质相接触;2)太行山东南部华北平原地壳下方存在厚度不大的岩石圈地幔;2)太行山与其东部区域的地壳之间具有存在和不存在巨厚镁铁质下地壳的区别;太行山山前断裂一带是中生代晚期以来导致古老岩石圈拆沉的地幔热物质上升的核心区域;该地区岩石圈新生代以来经历的是拉伸兼冷却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最后,提出雄安新区高热流值的动力学模式.

    大陆岩石圈华北克拉通雄安新区壳幔结构克拉通破坏

    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背景下世界玉米海运格局变化研究

    赵鹏军尹昭有张梦竹牛樱楠...
    1094-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 2019,2021和 2022年的国际玉米贸易数据,通过矩阵构建和算法设计进行数据映射,探究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玉米海运格局的变化,得到以下结果.1)泛地中海、西北太平洋近岸海域和加勒比海海域是世界玉米航运的 3个核心.2)疫情和俄乌冲突对世界玉米航运结构的影响有限,局域变动大于整体变动,冲突对世界玉米航运格局的影响集中在泛地中海地区.玉米航运格局演化量变仍在持续积累.3)疫情和俄乌冲突都对航道玉米运量和运价产生双重效应,俄乌冲突干扰了疫情缓和后世界玉米航运的反弹.考虑到全球航运玉米单价上涨,黑海相关航道经济价值下降明显,南美经好望角至东亚、东南亚的大洋航道等经济价值增长态势良好.4)泛地中海海域航道具有高度的综合价值;虽然非洲大陆西侧岸线等航道的经济价值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国际服务价值.

    玉米海运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粮食安全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林草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张谱易媛媛徐晋涛
    1107-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 MODIS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林草用地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政策变动对林草用地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我国林地和"广义耕地"(即包含果园的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草地呈下降趋势.2)部分果园和林地未破坏耕作层,可恢复为耕地或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如果将这些土地考虑在内,则我国的耕地没有流失的趋势,18亿亩耕地红线目前并未受到威胁.3)退耕还林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黑龙江等省份,分别占全国耕地转为林地面积(10.95万 km2)的9.72%,9.28%和 7.68%;林地转耕地主要发生在四川、湖南和贵州等省份,分别占全国林地转为耕地面积(10.44万 km2)的 18.47%,9.59%和 9.35%.四川等省份退耕还林和复耕同时大量存在,可能是考虑地理位置和土壤质量等因素进行的良性调整,也可能是因为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政策区域的异质性而导致的无谓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4)以 2001年为耕地,2002年退耕还林的林地为例,退耕还林后的林地 18年后一半复耕(50%),部分保存(37%),极小部分退化(3%).5)退耕还林补贴能够降低退耕还林的林地复耕比例,但增加了自然条件不适合造林的土地由耕地转为林地的比例.

    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补贴复耕退化保存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郑强杨彬云相云郑成洋...
    1123-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营造近似自然林、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千年秀林",利用千年秀林观测站样地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照河北雄安新区 32个气象站气象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得到如下结果.1)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土壤含水量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显著,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1-3月土壤解冻后,土壤含水量小幅度升高,3-6月逐步下降,6月降到最低;6月以后呈现上升的趋势,8月达到年际最高;9月之后有下降的趋势.2)千年秀林 0~10 cm表层的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20~30 cm和 30~50 cm土层的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量之间变化规律不明显.3)降水强度对不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当日降水量超过 20 mm时,土壤湿度才会出现显著的变化.4)雄安新区气象站土壤水分含量数据与千年秀林实地观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千年秀林的植树管理提供水分变化的科学依据.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土壤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季节变化空间分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马华方叶兵贝亦明刘琪...
    1131-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 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 ESDA模型和 GTWR模型,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的时空关联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及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小,各省份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表现出由低向高演变的格局,空间分布上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增的特征.与 GWR模型相比,GTW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各影响因素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电力消费量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正向影响最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负向影响最大,且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时空分异GTWR模型

    关于致密物质的桃源对话

    周恩平姜金辰罗煜东王维扬...
    1143-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低温致密物质的状态方程,即中子星内部结构,是多信使天文学时代的核心课题.为了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特别是核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我们发起并组织"关于致密物质的桃源对话(DDF2024)"研讨会.与会者探讨了脉冲星天体物理学、瞬变现象、强子与核物质、超核物质夸克自由度、数值相对论等多领域话题,包括机制探讨、模型构建、观测影响及新设施介绍等,通过邀请报告和自由讨论展开深入的交流.会议期间探访了FAST望远镜.

    脉冲星中子星伽马射线暴快速射电暴致密物质数值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