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放学习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放学习研究
开放学习研究

张铁道

双月刊

1008-7648

xuebao@mail.btvu.org

010-82192129

100081

海淀区皂君庙甲4号

开放学习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CHSSCD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农村创业成功的影响研究

    佘镜怀张祺孙鹤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大业,必先用人.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力量.本文基于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评选出的69个案例,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以及选择式编码,分析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农村创业成功的核心影响因素,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探究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农村创业成功的路径.结果发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开展,具有增加农村创业者社会资本和专业知识、提高创业者个人能力的功能,从而帮助农村创业者有效地识别创业机会,获取更优质的创业资源,做出科学正确的创业行为,最终实现创业成功.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归纳、构建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影响农村创业成功的机理模型,据此提出未来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乡村振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创业成功扎根理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言语画像的构建研究

    高金慧马玉慧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研究表明,以教师课堂言语为载体的教学行为,可以占课堂中所有行为的80%左右,说明课堂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言语来进行的.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教育领域已经成为趋势,本研究采用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技术来分析教师课堂言语.首先构建了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言语的8个分类维度,前7个维度采用深度学习算法,选取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两个模型对70节初中数学课产生的10000多条教师言语文本进行分类,得出CNN模型的准确率为83.09%,RNN模型的准确率为80.26%.最后1个维度采用知识图谱技术提取教师课堂言语中带有前驱知识点的语句.最后结合两种技术生成了6张教师课堂言语画像.研究表明,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和知识图谱技术对教师课堂言语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同时,画像的产生给教师规范化使用课堂言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课堂言语深度学习教师画像

    流动中的试探:质性研究新手是如何进行追问的?

    许心怡刘昱辰朱金秋朱志勇...
    19-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访谈法作为质性研究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强的生成性与情境性,特别是其中的"追问"环节,是不少质性研究新手在研习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某"双一流"高校研究生质性研究校级方法课中的学生访谈视频与备忘录的分析,发现各研究合作小组中的质性研究新手,在实际开展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具备了一定的追问意识,尝试调动自身的"分寸感"和"敏锐感"来把握追问的时机,采用"澄清"与"具化"的方式来进行追问,但仍反思到自身存在对互动节奏与互动角色的把握有失分寸的问题,呈现出在"双重行动流"中试探性行动的状态.根据上述结论,研究者对质性研究访谈"追问"过程中的"视域融合"与"角色平衡"问题及质性研究方法的教学话题进行了反思与讨论.

    质性研究新手追问访谈

    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基于"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技术"课程的扎根理论研究

    石豫湘卢锋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混合式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究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这一问题仍需深入挖掘.对24名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探究影响大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并建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有效学习心理意识、学习投入、自我支持、学习资源、重要他人是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的5个主范畴.其中,有效学习心理意识直接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学习投入调节混合式有效学习心理意识与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的关系;自我支持、学习资源、重要他人既通过影响学习投入间接作用于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也调节有效学习心理意识与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析促进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产生的可行路径:混合式课程内容的分级设计、促进自我支持的脚手架提供以及教师和同伴支持的策略设计.

    混合式学习有效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数智化时代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困境及其超越——基于量子型领导的启示

    彭庚王帅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数智化时代,知识主体多元化、虚实情境互融、数智技术更迭、多向度信息裂变等现象重塑了教育主客体关系,打破了传统学校治理边界,颠覆了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并加剧了学校环境变化,中小学校长面临主体性危机凸显、整体性治理缺失、创新性发展受限、内生性发展不足等领导困境.究其原因,建基于牛顿式经典哲学世界观的传统领导范式,具有还原式认知、碎片化治理、稳态性追求、外源式动力等局限性,遮蔽了"成员"的主体性,限制了改革的整体性,抑制了组织的创造性,阻碍了成长的内生性,已无法适应数智化时代的学校治理需求.基于量子哲学世界观的量子型领导具有敏捷性、创新性、包容性、灵活性等多态特征,能够在动力机制、思维方式、互动关系和哲学假设等方面实现超越,为中小学校长提供新的启示.为此,中小学校长可通过内观自变、跨"界"协作、数智驱动、文化孕育的实践路径,迈向量子型领导.

    数智化时代中小学校长学校治理量子型领导

    创新与突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特色分析与启示

    尚晓晶江丰光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变革,《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确立了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立性地位,对我国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本研究在梳理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历程后,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等方面对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晰了新课标的亮点和突破点.针对分析结果对课程实施提出强化信息科技知、情、意、行相融合的课程取向,深化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课程培养目标,灵活设计具有体验性、真实性的跨学科主题内容,从整体性与连续性方面把握学段课程内容衔接等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什么影响了老年人数字技术学习的去与留:一项质性研究

    苏绚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厘清面向老年人的数字技术教育中,老年学员对数字技术课程的持续学习意愿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汕头市区某老年智能手机班学员进行一手访谈资料的收集,以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文本分析与三级编码,梳理并深入分析编码间的关系,建构老年人数字技术持续学习意愿机制,寻找老年人数字技术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价值及心理韧性是可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而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从供给侧角度讨论如何提升老年人对数字技术课程学习的价值感知.

    老年教育数字技术学习扎根理论自我决定理论

    数字时代老年大学学习环境评估与发展路径研究——评《互联网时代老年大学学习环境构建与评估》

    殷丙山
    61-62页

    《开放学习研究》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