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边疆经济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边疆经济与文化
边疆经济与文化

孙松滨

月刊

1672-5409

bjjjywh@vip.sina.com

0451-86373434 88067468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边疆经济与文化/Journal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边疆经济,激活边疆文化的需要,荟萃百家睿智,让世人了解中国边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西南红色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胡凯强许宪隆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西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人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3 年的革命斗争实践造就了浙西南红色文化的鲜明特征,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存。今天,历久弥新的浙西南红色文化在红色基因传承及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去寻找和探索浙西南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浙西南红色文化,凝聚人心共识,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浙西南红色文化形成传承

    论边疆民族地区"三全育人"三方协同路径创新

    殷琼孔德轩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新征程上,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培养具有志愿精神的公民等突出的时代任务。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秉持"三全育人"理念,破除育人主体单一性、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育人新模式",拓宽育人知识来源、保证育人时间和空间连续性、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协同家庭、社会,不断推进高校实践育人路径的创新,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三全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曹立中孙佳琪孙仪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不仅关乎各民族之间的广泛、全面、深度交往、交流和交融能否更高质量地延续下去,还有利于深层次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结合新疆地区高校嵌入式共居为契机,分析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为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新疆高校嵌入式共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耦合探析

    王小云谷建杰王亚南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担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后备力量,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强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增强其方向性、实效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着力点,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二者耦合,有利于推动国家教育和谐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生态平衡".

    民族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耦合

    论党不同历史阶段人民至上出版价值取向

    胡虹霞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并大力倡导和践行人民至上的出版价值取向.第一阶段(1935-1976),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第二阶段(1977-1992),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的价值准绳;第三阶段(1992-200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版的价值根基;第四阶段(2002-2012),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是出版工作的根本导向.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推进出版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人民至上价值取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研究

    孙鹏宇孙明哲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类文明前进是其首要意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其本质属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提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自信,昭示了东方文明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化解人类文明交往困局的中国方案,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和引领价值。

    文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