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边疆经济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边疆经济与文化
边疆经济与文化

孙松滨

月刊

1672-5409

bjjjywh@vip.sina.com

0451-86373434 88067468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边疆经济与文化/Journal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边疆经济,激活边疆文化的需要,荟萃百家睿智,让世人了解中国边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挑战及路径选择

    王丽娅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三五"时期新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后续帮扶阶段,搬迁群众的社会融入应受到重点关注。随着搬迁群众搬入新的生存空间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他们面临着生产生活方式重建、社会治理方式重适、社交生活习惯重塑及自我身份认同重构等现实困境。建议从构建村(社区)共同体的角度重新塑造搬迁群众的生计空间、心理空间和文化空间。具体而言,就是从提高就业质量构建经济共同体、完善治理机制构建政治共同体、增进文化认同构建文化共同体以及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情感共同体等方面破解难题,实现从"扶"到"立",促进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生活,为促进更广范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提供路径借鉴。

    新疆易地扶贫搬迁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村寨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床金嘎查特色村寨为例

    王永涛白晓梅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承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床金嘎查以党建引领、文化融进、典型培育为发展逻辑,以特色文化、生态条件、产业结构等构成乡村差异化发展的独特优势。对床金嘎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乡村建设主体流失严重、特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困境,提出在以特色村寨生态和文化价值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重塑乡村主体参与力、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动力、加强乡村生态保护等举措,为深入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乡村振兴特色村寨床金嘎查

    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以新疆克州阿合奇县为例

    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激活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模式的关键因素。如今,位于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克州阿合奇县,正依托其特有的非遗项目《玛纳斯》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条件,积极开发其独有的文化旅游项目——"柯尔克孜族非遗小镇",这无疑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此类项目的启动。旨在深入剖析阿合奇县文化旅游资源的驱动力,探讨自然生态环境、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柯尔克孜族非遗小镇"项目中相互融合的关系,并深入分析该文化旅游项目在审美、教育、市场等方面的价值体现。

    柯尔克孜族非遗小镇《玛纳斯》文化旅游

    金坑梯田景区乡村酒店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梁景慧吴忠军粟巧兰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构建梯田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体系,合理开展梯田景区乡村酒店规划布局建设活动,文章以金坑梯田景区乡村酒店环境景观为研究对象,以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主观层面基于SBE法进行评价得到 57 名评价者的主观偏好,客观层面以金坑梯田景区dem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相关技术,选取景点可见度、视域面积比、相对距离景观视觉敏感度、相对坡度景观视觉敏感度、醒目程度景观视觉敏感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将主观偏好评价与客观评价进行等比例加权后发现,观测点御野全景的景观视觉资源最好,观测点江山阁的景观视觉资源最差。综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可以极大地提高景观视觉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以此构建的梯田景观视觉资源评价模型,为梯田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风景园林梯田景观景观视觉GISSBE

    韧性视域下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鄂伦春族的考察

    付成斌戴佳郭奕岑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开始增强,面临现代化重构的发展难题。"韧性"理论强调了系统面对不确定风险时主动适应和吸收外界干扰的综合能力,其知识内容对于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兼容性。基于该理论模型,文章提出"资源-环境-主体-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东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前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存在资源衰退、场域剥离、主体乏力以及机制收缩等屏障困境。面向未来,人口较少民族应该深挖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强化文创环境自身适应,加强赓续主体组织供给以及提升机制创新内生效能,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增强自身发展韧性,实现现代化发展。

    韧性理论鄂伦春族现代化发展

    "东北三少"民族文化与哈尔滨市文旅发展研究

    郭雨欣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头文学、民歌舞蹈、狩猎和桦皮文化是"东北三少"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也是推动东北文旅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三少"民族历史文化借助哈尔滨市文旅爆火获得更大关注,这是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途径的重要实践。文旅产业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通过不断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地域合作、民族文化宣传人才的培养、塑造出共有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来推进"三交+文旅融合"实践,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东北三少"哈尔滨市文旅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夏冶金业初探

    郭恺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夏矿藏分布集中在宋夏沿边等地区,矿种齐备,以铁矿为主,冶炼原料具有一定优势。西夏冶金制造部门完备,工匠门类齐全,分工细致,劳动力除罪犯以外,还有大量体工从事工艺技术含量较低劳作。西夏对冶铜方法有较高认识,冶金成品按精度科学分类,冷锻硬化加工技术深受宋朝认可,兵器制作精良。西夏冶金业反映了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勤劳和智慧,也充分体现各民族之间手工业技术的交流与融通。

    西夏手工业冶金业交往交流交融

    杨应琚西北治理述论

    李志坚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定准噶尔后,着眼于西北战略安全总体布局的乾隆帝特意调熟悉西北的杨应琚担任陕甘总督。杨应琚根据时局发展,考虑边疆治理效率,及时上奏朝廷,更设西北行政设置,调整陕甘军政区划;奉旨考察新疆后对新疆行政建置、官员设置以及衙署官舍等事宜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更设西宁地区行政设置,根据治所距离调整所属辖地,完善行政格局,保留土司以稳定西北地区社会。杨应琚奏请屯垦西北,为甘肃屯垦先后六次上奏,为新疆屯垦先后七次上奏,提出许多针对性很强的具体屯种措施,多次招募人口赴新疆屯垦,因地制宜地发展水利,新疆地区屯垦功绩十分显著。杨应琚创设市场,健全贸易管理机构,改进西北茶叶贸易。

    清代杨应琚行政设置屯垦茶叶贸易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现代审视及其价值研究

    史焕翔邱在起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体育伦理思想,在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理性审视和反思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是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西方体育伦理思想的挑战,内在发展转化也面临各种冲突,但其所蕴含的优秀基因也为现代体育伦理生长提供了文化沃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现代体育伦理构建提供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现代化冲突

    喀什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路径探赜

    许科龙波喀迪尔牙·阿布都赛米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是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途径,是加快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手段。喀什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成效高,但同时存在法规意识薄弱、不平衡不充分、内生动力不足、缺乏优秀师资力量等问题。喀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要精准施策,科学引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以"文化润疆"为主体,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助力下增强文化认同;需要加强宣传工作,明确推普责任主体,发挥窗口单位引领示范作用与学校的推普主阵地作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