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徐小力

双月刊

1674-6864

bistxb@bistu.edu.cn

010-62939132

100192

北京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他的前身是《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更名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出版。学报始终坚持学术第一的标准和科学、创新、前瞻、实用的原则,旨在展示当代中国科技进步,反映学校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特别是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契机,发表了一批知名学者和专家稿件,获得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在综合性科学技术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本刊排名125位,影响因子0.536。 本刊始终把源头创新作为期刊进步的基点.组稿中注重基金项目和重大选题,努力贴近国民经济,引领学科前沿,鼓励跨国、跨地域合作项目,是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和北京市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窗口.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 μm激光消融技术在生物组织中的应用

    张誉张雯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因其能量集中、稳定性好、易于使用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近年来,2 μm激光凭借着高水分子吸收系数的优势成为生物组织消融和碎石手术的理想选择,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简要阐述了激光消融生物组织的光分布与光传热机制,介绍了 2μm激光在体外组织、体内组织和碎石手术中的应用,总结了激光功率、工作模式、脉冲频率等对不同生物组织目标的影响,得出掺铥光纤激光器具有在激光消融领域替代掺钬钇铝石榴石(Ho:YAG)激光器潜力的结论。最后,讨论了掺铥光纤激光器在生物医疗领域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趋势。

    激光消融激光碎石2μm激光掺铥光纤激光器

    基于偏移变量的相位编码精确展开方法

    杜迎聪张晓青郭阳宽端木正...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相位编码过程中包裹相位边界和级次边界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移变量的相位编码精确展开方法。在解析条纹边缘时,对相位求解公式增加偏移变量,有效约束包裹相位边界,进而获得正确的绝对相位。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消除了边界不匹配带来的相位跳变问题,在不增加投影图像数目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准确地恢复绝对相位,并进行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相位编码结构光相位展开

    基于改进MobileNetV2的轻量化轴承故障诊断

    万浩黄民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故障诊断模型普遍计算成本、时间成本和通信成本高,轻量化模型诊断精度低、抗噪能力弱,不适宜边缘环境部署的问题,提出了 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改进MobileNetV2的轻量化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将原始信号转变为时频图作为输入样本,结合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与MobileNetV2,在较低参数量与计算量的情况下,提升了模型的故障诊断精度与抗噪能力。基于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2 dB信噪比下准确率可以达到98。27%,与其他模型相比,在轻量化的同时具有更好的故障诊断精度和抗噪性,更适用于边缘场景下的故障诊断。

    轴承连续小波变换MobileNetV2轻量化模型故障诊断

    多级斯特封的密封性能分析

    孙英杰孙江宏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背压影响下的多级斯特封密封性能转变规律,以两级斯特封为例,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从宏观结构力学角度研究背压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考虑粗糙度与空化效应,搭建流固耦合的混合弹流润滑模型,从密封机理角度进一步分析背压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宏观上,随着背压值增加第一级斯特封接触长度减少且逐渐失去密封效果,接触压力向唇口集中且峰值升高,易疲劳磨损;第二级斯特封的O形圈将压力有效传递至密封环,使接触压力增加且压力峰值外移,摩擦阻力增加。在密封机理上,第一级斯特封的介质外泄、第二级斯特封的介质回流和两级斯特封的净泄漏量差促使背压形成;背压造成内外行程总摩擦力不稳定,设备运行不畅且难以控制。

    斯特封多级密封结构结构力学密封机理

    基于工况参数信息的摩擦界面形貌反演

    王煜鑫吴健鹏杨成冰王立勇...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湿式离合器设计,增强传动系统可靠性,并为工程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以湿式离合器为研究对象,设计通用机械性能测试仪(universal mechanical testing machine,UMT)摩擦磨损试验机盘-盘实验,在给定工况下应用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算法,构建了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三维微界面形貌反演模型。通过对比11组工况下的真实值和反演值,验证了 RNN反演模型的准确性,其中测试工况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04%,决定系数为0。980 6。最后,借助反演模型分析了转速和压力2个工况参数对界面形貌特征的影响,湿式摩擦副界面形貌受压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微界面形貌数据反演循环神经网络湿式摩擦副

    基于时间感知图卷积网络的船舶航迹预测

    王宇侯凌燕王超赵青娟...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舶航迹数据非等距时间间隔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感知图卷积网络的船舶航迹预测方法。该方法将船舶的时序航迹数据转换为图结构,结合改进的高斯核函数,以图节点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欧式距离构建时空带权邻接矩阵,显式建模非等距时间间隔采样点间的时空关联强度,以此捕捉船舶航迹数据的时空动态关系;通过图卷积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依据时空带权邻接矩阵,提取图中节点的时空特征并加权,使模型聚焦于船舶航迹的关键时空信息。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采集的公开数据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预测精度有显著提升。

    航迹预测非等距时间间隔带权邻接矩阵图卷积网络自注意力机制

    融合双通道标签语义的多标签文本分类模型

    冯心昊吕学强马登豪滕尚志...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标签文本分类任务中的标签语义表示,提出了一种双通道标签语义增强模型。该模型包含2个重要的组成模块:基于标签共现的图卷积网络模块和基于预训练的标签语义嵌入模块。前者利用图卷积网络捕获标签之间的语义关联,增强每个标签的语义信息;后者利用预训练模型中的先验知识,增强标签的语义表示。最后,利用注意力机制融合并深度编码来自双通道的标签语义信息。在2个公开数据集AAPD、RCV1-V2上的多标签文本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主流基线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精确率、召回率和微F1(Micro-F1)均有显著提升。

    多标签文本分类标签语义嵌入预训练语言模型图卷积网络

    一种基于场景重建的新视角下视频合成方法

    刘林峰丁濛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视角视频中少量视角前提下的动态场景,提出了一种新视角下的视频合成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高斯抛雪球算法及一系列衍生模型,使用三维高斯函数为体素拟合静态标准场景,结合K-Planes作为变形场,并引入图像的深度信息,最终拟合动态场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稳定地生成过渡视角视频,为视频处理和影视拍摄领域的视角变换效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视觉神经辐射场新视角合成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对比学习的多模态情感分析

    方旭东王兴芬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中各模态信息融合不充分以及对时序依赖性挖掘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跨模态注意力、全局自注意力和对比学习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提高了情感理解的深度。具体来说,首先,分别提取音频、文本、图像3个模态的特征,并将它们映射到同一向量空间中。随后,采用跨注意力机制和全局注意力机制对模态间数据进行有效建模和融合。同时,引入基于数据、标签和时序的对比学习任务,深化模型对多模态特征差异性的理解。在CMU-MOSI和CMU-MOSEI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模态不变和模态特定表示(modality-invariant and-specific representations,MISA)模型,本文模型的二分类准确率分别提升了 1。2和1。6百分点,且F1值分别提升了 1。0和1。6百分点。

    多模态情感分析注意力机制对比学习

    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教科书语步识别及应用

    王润欣李宁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纸质图书存在的无法快速定位知识概念、从字面难以把握教科书写作的逻辑结构和难以建立知识间的关联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教科书语步识别方法。首先,设计教科书语步结构,构建教科书语步分类数据集;然后,利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分别对稀缺语步和无明显特征语步进行语料生成和特征增强;最后,结合语步识别数据集和增强后语步数据,微调教科书语步识别初始模型,得到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教科书语步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初始模型BERT-wwm-ext相比,经过大语言模型辅助的语步识别模型总体准确率提升5。06百分点,达到95。44%,Macro-F1值提升2。54百分点,达到93。51%。利用该语步识别模型自动构建了教科书知识图谱及书后索引,较清晰地展现了教科书写作的逻辑结构。

    数字教材语步识别大语言模型知识图谱书后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