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德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德育)
北京教育(德育)
北京教育(德育)/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BL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探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田雪飞宋鑫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或者项目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秉持着学生是知识的探寻者,教师是学生引路人的理念,强调以合作生成和实践转化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PBL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实践环节包括师生携手共创课程问题、分组合作拟定解决方案、项目展示实现全面联动、评价反思促使教学完善等.只有把握好这四个环节中的关键问题,才能使PBL教学模式更好地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之中.

    PBL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新时代"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科学意蕴

    刘旭雯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呈现出"因何融入""融入什么""谁来融入""怎样融入"的科学意蕴.在"因何融入"上,是对新时代"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考量;在"融入什么"上,着重阐释新时代"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科学内涵;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新时代"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顶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进行整体推进.

    新时代"四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高校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的双向融合初探

    赖明明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双向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方向之一.党史学习教育材料具有权威性、思想性、理论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高校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双向融合的效果就是实现双赢,既可以增强思政课的学理性,又可以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的亲和力.

    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教学方法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业专项实践调查活动为例

    董俊霞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举措.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就业专项实践调查活动,对提升学生职业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自我觉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意义重大.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业专项实践调查活动为例,探索总结了将社会实践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既要坚持需求、效果和成果导向,精选实践主题、丰富实践内容、注重成果转化,还需配套健全协同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强化资源整合等举措,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社会实践职业生涯教育协同育人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探索

    李斌杨航宇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描述学生群体特征、评估与改进育人措施、识别学生类群、预测学生成长发展、识别异常行为或群体等.结合思政育人实践的未来需求,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实现高效协同、强化数据思维和法律意识等建议.

    数据挖掘标准过程高校育人

    培养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路径探析——以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

    蔡雪黄晓慧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培养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意义深远.加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培养,需要高校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多元化路径,积极构建"知华友华爱华"的教育格局,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高校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

    新时代深化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路径创新——以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例

    赵秉前吴晋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愿服务是新时代高校一体化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由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是志愿服务育人的实践途径和重要载体,对志愿者主体、大学生群体、服务对象乃至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新时代深化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要以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辐射带动,持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库、队伍库、师资库、基地库、项目库、文化库、保障库,发挥高校优势,切实提升志愿服务育人质量.

    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生支教团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审视与思考

    刘阳张景波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质量是检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指标之一.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统筹协调、教育主导、平台建设、引导方式上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发挥制度优势、深化教育引导、强化学生本位,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靶向性和受众体验等,有助于促进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落地和效果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非常规突发事件高校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三个着力点探究

    张驰张东明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加剧了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不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而且给当下的校园和谐带来了不稳定因素.针对当前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特点、面临的问题以及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从"体系""技术""赋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思路,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解决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困境.

    心理危机大学生干预

    团体艺术治疗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案设计

    黄雅梅马健生
    87-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体艺术治疗的应用从特殊教育和医学领域逐步扩大到普通学校教育领域,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崭新领域.女大学生因遗传基础、生理周期、教养方式、社会环境等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团体艺术治疗方式深受女大学生喜爱;另一方面,团体艺术治疗成效更贴合女大学生的需求.在构建团体艺术治疗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活动评价指标,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评价的实践方案.

    团体艺术治疗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