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唐登蕓陈伟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用系统思维全面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深邃逻辑与实践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以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培育劳动力竞争新优势,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效贯通和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

    促进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之纲:科技进步

    李芒葛楠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路径是以科技引领人才和教育发展.科技是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力量,具有继承性和渐进性、社会性和人文性、全球性和交融性、时代性和超前性等多元性发展特征.科技与人才和教育之间存在辩证互补的关系.一方面,科技与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实体.科技为创新人才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亦需创新人才反哺科技进步.另一方面,科技与教育是和谐发展、双向赋能的关系.科技进步更新了现代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亦需高等教育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作为基础支撑.

    教育新质生产力科技进步创新人才教育发展科学研究

    以高质量"双一流"建设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

    葛信勇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一流"建设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目标一致性、要素关联性和落实一体性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上,"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深刻把握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向,高质量推动"双一流"建设任务落实落地,自觉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双一流"建设全面创新新质生产力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张炜王帅徐沛鋆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创新要素的有序汇聚、创新要素的联动建设、创新要素的自组织运行三个阶段,即通过新型生产关系的动态调整,驱动各类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有序流动.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宏观层面,应全面顶层设计融合式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在中观层面,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在微观层面,应完善产学研融通创新和重大现实场景驱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卡点、阻点.

    国家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的路径研究

    邓恒陈聪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质生产力急需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通过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增强整个社会对创新的认同和尊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支撑和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制度、数据产权制度、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方式,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制度回应.毋庸置疑,新质生产力的本质逻辑是教育、人才、科技的内循环,教育是循环的起点和基础,人才是循环的关键,科技是循环的推动力和表现形式,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闪光点、人才的主力军、科技的智囊团,全方位助力内循环不断优化,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创新

    施晓光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催生了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也重构了学校教育的新样态,对教学流程和教师发展提出新要求.从分析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和动力入手,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系统性影响;从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再造、教育教学方法革新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地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促进北京人才高地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北京工业大学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促进人才高地建设的实践

    张辉金浏刘美荣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活力支撑,因此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地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地方人才高地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以加强人才的聚集、培养和使用,为地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借鉴.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五维探析

    钱周伟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博士、硕士学位点数量大幅增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数量随之增加,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量""质"齐升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结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发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本要求,应当注重内化和外化相统一,注重从知识、情感、意志、信仰及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培养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研究生培养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助力科技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于北京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

    刘爽健西鹏黄崇一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与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政策、科研、人才、品牌等优势,是培养科技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主体.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研究北京大学下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并提出新型研发机构在管理机制、服务保障、校地协作、评价体系、交流合作等方面助力科技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建议.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北京大学

    数字新质人才培养视阈下的财经人才核心素养培养

    徐志伟刘红梅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经高校是为国家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是财经高校的使命和担当.新质生产力发展使得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出现新的跃升,对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研究以数字新质人才培养视阈下财经人才核心素养改革为主线,凝练数字新质财经人才核心素养内涵,发现培养过程现存问题,结合财经高校实践提出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新质生产力财经高校数字新质人才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