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松材线虫细胞色素cyp-13A11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分析

    盛东萍张晓阳冯梦婷叶建仁...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松材线虫cyp-13A11基因RNA干扰载体,研究cyp-13A11基因的功能,为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松材线虫cyp-13A11基因片段,构建至pEASY-T1干扰载体上并转入Trans1-T1大肠杆菌菌株.采用浸泡法对松材线虫进行RNA干扰,通过qRT-PCR检测cyp-13A11基因的表达,将干扰后的线虫分别接种至长满灰葡萄孢菌丝的培养皿中和黑松苗上,测定RNA干扰后线虫的取食、繁殖、致病力和干扰效率等指标.[结果]成功构建了带有pEASY-T1干扰载体的Trans1-T1菌株并且能够合成cyp-13A11 dsRNA,通过RNA干扰抑制了松材线虫cyp-13A11基因的表达.松材线虫RNA干扰后接种至灰葡萄孢第3天,cyp-13A11 dsRNA处理松材线虫的取食面积较小,ddH2O处理松材线虫取食面积达到了整体的2/3;接种第6天,cyp-13A11 dsRNA处理松材线虫的取食面积为整体的1/3,而ddH2O处理松材线虫已将灰葡萄孢菌丝取食殆尽.ddH2O处理松材线虫的繁殖数量比cyp-13A11 dsRNA处理高4.28倍.松材线虫接种至黑松苗第10天,ddH2O处理黑松发病率为22.2%,而cyp-13A11 dsRNA处理黑松发病率为5.6%;接种至20天,ddH2O处理的黑松发病率为44.4%,cyp-13A11 dsRNA处理的黑松发病率为33.3%;直至接种30天,ddH2O和cyp-13A11 dsRNA处理的黑松全部枯萎,发病率达到100%.[结论]成功构建了松材线虫cyp-13A11基因RNA干扰载体,cyp-13A11基因表达沉默后影响了松材线虫的取食,降低了松材线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

    松材线虫cyp-13A11基因载体构建RNA干扰功能分析

    东京都23区综合公园周边商业设施的分布特征研究

    胡盛劼陈泓宇李雄
    10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综合公园的使用与功能不再局限于其实际形态边界,而是逐渐与外部商业设施建立联系并共同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推动力.分析外部商业设施分布特征并识别其与综合公园之间的潜在规律和联系,可为未来公园与商业设施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东京都23区19座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数据获取,使用核密度估算、空间插值方法,定量分析综合公园周边商业设施的分布特征,结合综合公园自身特点、相关政策和本土文化等进行定性考察,总结商业设施分布特征与公园的联系.[结果](1)城市发展早期阶段,宏观政策侧重于建立城市形象、防灾体系,促使综合公园周边商业用地规模大且与公园结合紧密,至中、后期转向解决城市问题、更新城市环境,促使综合公园周边商业用地规模小且与公园结合松散.(2)突出主题的综合公园促进周边商业设施集聚,在以历史为主题的公园周边表现为高集聚规模与程度、单集聚中心,在以功能和景观为主题的综合公园周边表现为集聚规模与程度低、多中心集聚.(3)综合公园功能设置与业态的集聚需求相匹配时,促使周边集聚需求强的商业设施集聚规模与程度高、集聚中心相对集中,促使集聚需求弱或不具备集聚需求的业态呈相反情况.(4)综合公园周边商业地价表现为中心区高于非中心区、非中心区内西高东低,89.48%的综合公园周边商业地价低于所在区平均地价,功能配置丰富的综合公园周边通常伴有地价高值产生.[结论]在规划层面,建议基于城市发展阶段及核心问题,制定与实际情况契合、与后续建设连贯的规划方案.在建设层面,建议公园配置回应城市及周边环境的使用需求,引导适宜类型的商业设施向综合公园周边集聚,实现二者作为整体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平衡发展.

    风景园林东京都23区综合公园商业设施分布特征

    DSC法研究水分含量对低分子量MUF树脂固化特性的影响

    李中昊李贤军张晓萌吕建雄...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水分含量对低分子量三聚氰胺脲醛(MUF)树脂溶液固化特性的影响,为阐明树脂浸渍材在不同干燥阶段、不同空间层位中的树脂固化特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实验室自制的MUF树脂溶液为研究对象,将其稀释成20%、30%、40%、50%后进行升温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通过外推法消除升温速率对峰顶温度的影响,拟合求解其最佳固化温度,定性阐述水分含量对MUF树脂固化特性的影响,并运用Kissinger微分法和Flynn-Wall-Ozawa积分法计算20%、30%、40%、50%树脂溶液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定量分析水分对树脂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MUF树脂溶液质量分数的降低,DSC曲线中峰顶温度整体上呈现向高温方向偏移的趋势,但是在升温速率15和20℃/min条件下,20%树脂溶液DSC曲线的峰顶温度峰位置向低温区域发生了偏移;通过外推法得到的20%、30%、40%、50%MUF树脂溶液的最佳固化温度分别为93.99、90.71、85.46和79.71℃;运用Kissinger微分法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2.94、82.37、65.93和50.68 kJ/mol,其结果与Flynn-Wall-Ozawa积分法验算结果相近.[结论]整体上,消除升温速率的影响后,水分对树脂固化反应起阻碍作用,并且水分越多,阻碍效应越明显;但在较高升温速率(15和20℃/min)条件下,20%MUF树脂溶液的DSC测试结果表明水分促进树脂固化反应,这可能是由分子运动加剧造成的.

    差示扫描量热法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固化特性表观活化能

    不同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潘晓丽王凤娟张娜郭庆启...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立足于溶剂法,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单独处理较短时间的红松籽油的得率,以及处理后单独浸提红松籽油得率的增加情况,明确在红松籽油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方法,同时确认4种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GB/T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和GB/T 5009.227-2016《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测定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物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红松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松籽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正己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当提取温度25℃,液料比18 mL/g,浸提时间5 h红松籽油得率为65.52%.超声波法(300 W,10 min)、微波法(380 W,100 s)、光波法(400 W,11 min)单独处理时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为67.63%、62.26%、58.25%.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再单独使用正己烷浸提,使总提取时间达到5 h后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增加了2.18%、4.50%、6.10%.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符合GB/T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中酸值(≤4 mg/g)、过氧化值(≤0.25 g/100 g)的限量标准.溶剂法制备出的红松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P<0.05).脂肪酸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亚油酸(44.54%~46.32%)、油酸(28.29%~28.83%)和皮诺敛酸(13.15%~14.51%).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光波法所提取的红松籽油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9.41、8.80、9.43、9.61 g/L和5.10、5.51、6.10、5.43 g/L.[结论]对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单独作用及浸提后得率进行比较,发现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在提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溶剂法、微波法和光波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红松籽油得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此方法应用于红松籽制油工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红松籽油提取方法理化指标脂肪酸抗氧化

    复合硅改性热处理杨木的制备及性能

    刘强强吕文华石媛杜浩佳...
    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木材树脂改性剂释放甲醛不环保,无机改性材吸湿性高等问题,将廉价易得的硅石粉溶液化,再有机杂化,制得高渗透、环保、防火的水溶性木材复合硅改性剂,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和热处理联合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物理力学和阻燃等性能.[方法]分别制备硅油复合硅改性剂(SC2)和偶联剂杂化硅改性剂(HS2),对人工林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再将浸渍材进行高温热处理,测试分析复合硅改性材及其热处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结果]热处理使未处理材和改性材的质量与绝干密度均下降,硅油复合硅改性材(W-SC2)热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与绝干密度损失率最大.与W-SC2相比,硅油复合硅改性热处理材(TW-SC2)的吸湿率增大;偶联剂杂化硅改性热处理材(TW-HS2)的吸湿率较偶联剂杂化硅改性材(W-HS2)明显降低,抗吸湿性改善明显.与杨木未处理材(W)相比,各组改性材的力学性能均显著提高,且明显优于TW-SC2.W-HS2的点燃时间比W延迟8 s,火灾指数由0.043 m2s/kW增大至0.140 m2s/kW,TW-HS2的点燃时间比W延后9 s,火灾指数比W-HS2提高了64.3%.与W相比,TW-HS2的总热释放量减小29.4%,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且第二热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延后;W-HS2和TW-HS2的总生烟量比W大;HS2浸渍改性联合热处理,可以提升木材阻燃性能.改性材的热降解速率较未处理材降低明显,热稳定性提高,说明HS2改性剂具有明显的促进成炭作用.[结论]以硅石资源为主要原料,有机杂化制得环保、高效的木材复合硅改性剂HS2,通过真空加压浸渍-热处理联合改性工艺,可有效改善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和阻燃等性能,实现其绿色改性,应用前景广阔.

    人工林杨木硅石液化有机杂化浸渍改性阻燃

    沙棘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布

    吕兆林袁玮琼张柏林邢国良...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棘作为一种抗逆性、适应性、萌蘖性较强的植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黄土丘陵地区荒山绿化、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砒砂岩治理.沙棘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其果实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凝练了沙棘果实中活性化合物的构成、分布及活性特征,并对沙棘果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展望.基于相关文献,针对黄酮、花青素、酚酸、有机酸、肌醇、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等广泛存在于沙棘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分析,提供沙棘果实中上述活性物质分布情况的综合信息.研究表明,针对沙棘果实中活性物质的构成、分布和活性特征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在部分领域仍缺乏研究,如栽培技术条件对活性物质的影响,活性物质与沙棘果实加工中异味的关联性等.本文为沙棘果实在食品、药品及保健品行业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促进沙棘资源在经济中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沙棘果实活性成分质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