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青年研究
北京青年研究

周永源

季刊

1008-4002

xuebao@bjypc.edu.cn

010-84778424 、84778292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

北京青年研究/Journal Beijing Youth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理论、青少年热点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年工作为主。是一本具有自身突出特长,体现学术价值和时代气息的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视域下青年"躺平"现象的生成与消解

    褚如心周雪梅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开拓奋进,勇毅前行.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部分青年在西方错误思潮的诱导下、非理性竞争的压力下、网络"亚文化"误导下,奋斗精神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躺平"和"摆烂"现象.这与我们党倡导的青春奋斗、青春勃发、青春奉献等时代理念格格不入.要消解"躺平"现象的存在,需要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砥砺青春奋斗的内在动力,树立青春奋斗的标杆榜样、激发争优创先的磅礴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催人奋进的第二课堂.

    文化视域"躺平"青年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列宁逝世的纪念——以《中国青年》周刊为例

    孙梦琳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青年》周刊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为巩固统一战线,增强国共两党思想共识;为打击基督教文化侵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为推进党团教育宣传工作,扩大团组织建设,《中国青年》周刊借助列宁逝世这一政治资源,刊发列宁逝世纪念文本,展现列宁形象、宣传列宁主义.《中国青年》周刊对列宁逝世的纪念文本,以党团领导人为主要作者群体,以一般青年群众为受众,以宣传党团决议为主要目的.这次独特的宣传活动,在理论战线上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党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青年》青年群众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列宁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陆艳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新引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质生产力具有技术驱动性、资源整合性、教学个性化和创新引领性特征,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然而,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存在融合意识淡薄、融合内容零散、融合方法单一、融合能力欠缺等问题.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提出了职业规划与思政教育并进,强化融合意识;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融合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融合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融合成效等对策.这些对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并深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

    新质生产力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思政教育

    职业教育赋能青年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李兴洲刘徐迪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青年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坚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帮扶弱势青年,缩小贫富差距三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当前职业教育赋能青年发展的效能还未充分释放.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职业教育在赋予青年可行能力方面尚存在薄弱之处,尤其是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情感能力方面.主要困境表现在:青年工作能力与市场存在技能错配、青年学习能力难以支撑其终身发展、青年情感能力尚未获得有效性支持.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职业教育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外部来看,围绕青年技能发展的跨界格局尚未形成;从内部而言,重视青年人格发展的价值理性趋于弱化.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赋能青年发展的路径,提出三条优化策略,即构建"多元协同"生态系统,提升青年技能适切性;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促进青年情感完备性;超越"实用主义"教育本位,实现青年生命整全性.职业教育需要在这些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为青年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青年发展职业教育赋能价值理性

    《北京青年研究》2024年总目录

    109-111页

    李孟军作品

    李孟军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