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王若阳

双月刊

2095-5758

bjjyxb@163.com;bjjyxb@mail.hdq.bj

010-89768223

102202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涧路11号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公安一线服务,为公安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

    王浩斌杨思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应然回应"、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悖论的"实然省思"、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出场的"必然构建".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视域,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现代化"生态全貌"的发展症结及其弊病来源,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进行批判和超越的时代伟力和先进内涵,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高度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互动交融探寻新的学术生长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批判超越

    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首违不罚"制度的反思与优化

    邓小兵石博文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明确"首违不罚"制度以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颁布了大量"首违警告"清单.清单对贯彻人本主义、规范裁量、和谐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检视各地清单,亦发现存在着背离"首违不罚"设计初衷、适用对象存在歧视性差别待遇、违法类型和时间范围各地差异较大、再犯问题处理思路不一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首违不罚"的制度效能,应当从统一构成要件、颁布省级清单、规范制度适用等方面入手,推动制度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纵深发展.

    道路交通安全首违不罚行政执法

    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与司法适用

    何强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应当坚持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主义,将生态环境本身作为该罪的保护法益;此种法益立场决定了该罪为行为犯,其不法评价重点在于是否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关于该罪的司法适用,一方面,应证明该罪罪状描述的非构成要件结果与污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只是为了证明行为对法益的危险达到了可罚的程度;另一方面,应将该罪的罪过形式解释为故意,否则不仅有违罪刑法定原则,还可能使得过失污染环境行为也成立该罪,以致不当扩大处罚范围.

    污染环境罪环境法益行为犯主观罪过司法适用

    刑事诉讼超期审判救济机制的审视与完善

    廖建灵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期审判是刑事诉讼中时常发生的违法问题.当下刑事立法针对超期审判问题所呈现的是一种复合抽象的救济规范,此种规范模式难以实现对受审者权利的救济.因超期审判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对审判期限程序价值理念的认知偏差,同时也有监督惩处措施和权利保障不到位的直接原因.解决超期审判的问题需强化认识程序正义之于审判的重要意义,采取综合平衡的程序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对超期审判程序违法问题采取"宣告非法"或案件重审的程序性制裁方式.对伴随超期羁押的超期审判违法问题,完善建立相应规则体系解决"审判期限与羁押期限同一"的弊病.此外,完善设置相应权利救济保障机制和责任承担机制有助于保障受审者行权,并预防超期审判问题的发生.

    超期审判程序正义宣告非法程序性制裁

    刑事司法改革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监察与司法衔接问题研究

    刘思齐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31条规定监察机关可以提出认罪认罚从宽建议,然而监察机关从宽处罚建议在嵌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遇到了一定障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与在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相比,在标准、程序以及效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这与监察工作与司法工作在价值逻辑、权力结构、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是分不开的.为解决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监察与司法衔接问题,应当从协调监察制度的价值以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妥善处理监察机关与检察院、法院之间配合和制约关系以及完善监察调查阶段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的相关配套制度等角度开展工作.

    认罪认罚从宽监察以审判为中心制度衔接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量化评价

    李远海李小波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离不开法律规范的引导和支持,立足政策语境把握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问题兹事体大.以14项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文本挖掘法、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法,构建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指数评价模型,包含10个一级变量和46个二级变量,并通过建立多投入产出表、计算PMC指数值、绘制PMC曲面图对政策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探究样本政策存在的问题短板.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设计总体合理,14项政策文本中,有12项政策评价等级为优秀,2项政策评价等级为可接受,样本政策在政策时效(X2)、政策重点(X5)和政策保障内容(X8)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政策优化建议,希望为后续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一定借鉴.

    中小学校园安全PMC指数模型政策评价量化研究政策优化

    基于社会失范理论的校园欺凌行为分析

    胡渲曜王建新罗升鸿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欺凌备受社会关注,社会失范理论能够为校园欺凌行为解构提供创新视角.对照社会失范行为表现,校园欺凌属于典型的个体失范,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关系失衡.当学生个体采用正当的"制度化手段"无法达到预设的"文化目标"时,可能会采取"低成本、高回报"的暴力化手段实现目标,校园欺凌便可能发生.当前,校园欺凌个体失范主要表现为积极欺凌者、摇摆欺凌者和兼顾欺凌者三种类型.校园欺凌治本之道在于通过推动教育转型、抵制同侪压力、压缩失范空间、多元协同治理等途径,重塑以规则为核心的校园秩序.

    校园欺凌社会失范秩序重塑

    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侦查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

    朱浩然邓雁玲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改善态势,污染环境犯罪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当下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立案启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侦查力量的建设、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性难题制约着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有鉴于此,应积极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加强环境领域的行刑衔接,强化专业侦查力量建设,补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力量,推动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以提升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污染环境犯罪侦查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依据、问题与破解

    李坤坤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前介入侦查机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严打"时期,是人民检察院在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移送起诉的重大刑事案件前,必要时派人参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其有利于熟悉案情,发现并共同解决问题,为审查批捕、起诉做好准备.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在理论根基、法律依据以及政策导向方面都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呈现出法律规定不具体、介入具体内容不清晰、介入的专业能力不足等现状.因此,应从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构建具体运行机制、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层面完善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相关机制,以更好实现提前介入侦查机制所赋于的时代意义和使命.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

    数字经济时代洗钱犯罪的治理困境与应对策略

    任彦君聂冉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洗钱犯罪衍生出了更多的行为方式,如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借助跑分平台、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网络平台洗钱.网络的应用促使洗钱犯罪升级,使得我国反洗钱工作陷入以下困境:相关主体对洗钱犯罪定位追踪、纵深打击的难度提升;涉案电子数据取证、存证、证明困难重重;洗钱罪规制范围受限、适用空间较小;反洗钱国际合作进程不甚畅通.为遏制洗钱犯罪,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以科技持续赋能反洗钱工作,提升效率;对洗钱犯罪进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严防其死灰复燃;持续改进、完善涉案电子数据的取证、存证和证明工作,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与证明力;对洗钱罪进行适当扩容,增强洗钱犯罪刑法规制之周延性;不断加强域外合作,协同推进国际反洗钱工作进程.

    数字经济洗钱治理困境电子数据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