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位圆内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增长性与不动点

    陈玉邓冠铁黄华平
    3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系数特征函数比较的极限形式,研究了单位圆内二阶微分方程解的增长性,给出了系数均为可允许的解析函数时方程所有非零解为无穷级的充分条件,并得到了解的不动点估计的一般性结论.所得结果推广了Heittokangas与曹廷彬的结果.

    线性微分方程单位圆可允许的特征函数不动点

    A2142星系团子结构中的星系演化

    刘登琦余恒
    306-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整理了星系团A2142的光谱和测光数据.利用花树算法得到的子结构,将星系团视场中的星系分为非子结构、子结构和外围星系3类.通过研究它们的分布、产星活动、Dn4000等物理信息,发现了 A2142星系团中的星系存在明显的径向演化趋势.星系从星系团外围落入团中心的过程中,其演化不仅受到星系团内介质的影响,还受到子结构自身的调制.

    星系团星系恒星形成率星系演化

    全球地表温度大气遥相关路径研究

    营娜叶谦韩战钢陈清华...
    314-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及其时滞,建立了体现大气遥相关的全球地表温度网络,进而给出地表温度网络遥相关路径.研究表明:网络连接的空间距离在3 500和7 000 km处有1个峰值,这与大气Rossby波的1/2和1倍波长一致.地表温度网络中,影响传播的主导节点在北半球分布在东亚、向西延伸的北太平洋、美国东海岸及邻接的北大西洋地区;在南半球分布在50° S纬度带.遥相关现象在南半球比北半球更显著,典型遥相关路径与不同的环流作用有明确对应:1)北太平洋中部到墨西哥的连接反映了西风带的作用;2)北大西洋传播到非洲北部、格陵兰岛到里海的连接,均属于连接北大西洋到欧亚大陆的跨欧亚波列的一部分;3)俄罗斯喀拉海到北太平洋的连接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密切关联;4)南半球的连接反映了大气西风带和Rossby波的影响.大气遥相关路径分析有利于深化对地表温度变化的认识,可为减缓气候全球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气候变化地表温度气候复杂网络拓扑结构遥相关路径

    奉节县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与类型识别

    林孝松王莹余情廖青松...
    320-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地形、交通、规模和资源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借助TOPSIS评价、SOFM网络模型和系统聚类等方法,对重庆市奉节县332个行政村(不含社区)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型识别,并对各类型村庄特征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村庄地形本底和交通区位值总体呈现中部高、南北低分布格局,村庄规模和资源禀赋分布特征不明显,二者具有负向对应关系,各村庄维度值空间聚集不显著,以中、中低等级为主;2)各村庄接近度值呈现中部高、南北低以及沿梅溪河线状高值聚集分布格局,各等级数量呈正态分布,总体以中、中低等级为主;3)利用SOFM模型法将研究区村庄划分为24种类型,各类型村庄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性.基于发展水平和4个维度,运用系统聚类法,将村庄类型合并为6种类型,数量上以Ⅱ、Ⅳ、Ⅴ和Ⅵ为主,占总数的78.92%;面积上以Ⅳ、Ⅴ和Ⅵ为主,占70.05%.综合来看,研究区村庄总体上在近年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今后仍需针对不同类型,采取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有序推进的策略促进村庄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村庄分类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提供决策依据.

    奉节县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类型识别

    非整倍体胚胎发育中MSL复合体组分的RNA表达分析

    祁海珠田宇张帅孙林...
    329-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MSL(male specific lethal)复合体作为调节果蝇剂量补偿的关键元件,在非整倍体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探究非整倍体胚胎发育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运用TSA-FISH(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比较分析正常二倍体胚胎与常染色体三体胚胎中的MSL复合体组分基因表达模式,探究复合体重要组分在果蝇非整倍体胚胎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以及亚细胞定位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MSL复合体尚未组装的非整倍体胚胎发育早期,即母体表达阶段,多数复合体组分基因就已存在转录本水平上的差异,而这种表达差异主要源自于母体的非单倍体配子.随着发育的进行,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导致基因组内剂量平衡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反式剂量效应将引发MSL复合体各组分表达水平的差异变化,而这种差异将持续作用于后续非整倍体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

    非整倍体MSL复合体TSA-FISH反式剂量效应

    利用人类全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比较BWA-MEM 和 NovoAlign

    王文雅庞尔丽
    337-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二代测序数据越来越多,将测序数据准确地比对到参考基因组是后续研究的基础.BWA-MEM和NovoAlign作为2个最常用的DNA序列比对软件,还没有评估其在基因组中不同结构区域的表现.本研究基于真实和模拟数据,对2个软件在人类基因组的低复杂度、片段性重复和其他区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BWA-MEM 将尽可能多的测序数据比对到基因组,且在低复杂度和片段性重复区域存在过度比对的现象,特别是在片段性重复区域的比对品质较低;而NovoAlign比对到基因组的序列数量低于BWA-MEM,但在片段性重复区域的比对品质较优,因此对于存在较多片段性重复区域的基因组来说,使用NovoAlign比对是一种更好的策略.

    二代测序比对BWA-MEMNovoAlign全基因组

    洮儿河流域平原区气候变化情景下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响应分析

    李鸿雁王凡刘莹莹赵红玲...
    34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研究区降水、气温、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埋深数据,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增加不显著,气温呈升高趋势,地表径流显著减少;通过建立的Visual MODFLOW模型,对基准情景(基准期平均降水量条件)和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研究区未来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基准情景和3种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北部浅层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南部地下水埋深有所减少;3种气候情景下地下水埋深均大于基准情景下地下水位埋深.

    洮儿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埋深CMIP6VisualMODFLOW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张黎鸣王红瑞潘成忠何继宏...
    353-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3-2017年山东、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重庆、贵州、陕西和甘肃10个资源型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样本,深入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总体处于DEA无效率状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资源型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535、0.806和0.849,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息息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联动关系;研究期内,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产生相应的提升作用,原因在于第一、三产业产值占比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改变农业粗放用水方式、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是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关键;城镇化率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城镇化进程加快是提高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升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第一产业用水,重点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并合理配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水资源数据包络分析产业结构资源型地区

    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窦睿音张生玲刘学敏
    363-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构建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分析等,对中国104个资源型城市2001-2017年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是发展速率仍较慢;2)在空间变化上呈现"西南地区波动幅度较小、西北地区上升较快、华东地区零散波动、华北和东北起伏最大"的分布特征;3)经济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科技、社会保障、教育与节能环保等要素投入增加对耦合协调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工业发展、空间扩张与单位GDP能耗上升对耦合协调起到显著制约.资源型城市今后应该:加快打破传统资源产业的路径依赖,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强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体系的建设;选择高效和集约的发展方式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从技术层面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弱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CMFD数据集在雅江年楚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谭秋阳徐宗学赵彦军刘江涛...
    372-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雪融水是高海拔地区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但高海拔地区资料稀缺,水文模拟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提供的降水、气温资料,结合MODIS雪盖数据,以2004-2009年为率定期,2010-2015年为验证期,在年楚河流域构建SRM模型,并以气象站点的实测资料为参照,对比分析了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在年楚河流域的融雪径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气象站点实测降水和温度的融雪径流模拟纳什效率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75和0.68;基于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的融雪径流模拟纳什效率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77和0.78,径流模拟效果有所提高.CMFD再分析数据集可为缺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提供数据来源,对高寒地区的融雪径流模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MFD数据融雪径流模型水文模拟年楚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