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编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编辑学报
编辑学报

陈浩元

双月刊

1001-4314

bjxb_bj@163.com

010-63577685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18号报刊总社8号信箱

编辑学报/Journal Acta Editologic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以学术性、实践性、规范性为特色,是我国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编辑工程与标准化,改革探索,经营管理,期刊现代化,人才培养,办刊之道,学术争鸣,标准修订讨论,编辑人物,编辑感悟,名刊风采,有问必答,谬误辨析,他山之石,读者作者编者等。读者对象为:科技期刊及科技图书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研究者、管理者,高校编出版专业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开创科技期刊工作新局面

    曾伟明张昊谢婷婷
    59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战略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科技期刊办刊人必须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做好发展和改革,打造一流期刊,力促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选题,把期刊内容创新与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结合起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实现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建设大型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切实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建立自主可控的数据库和管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一流科技期刊新质生产力数字出版平台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合作版权风险规制路径研究

    蒋子可曾建勋陈传夫
    596-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合作中的版权风险,综合调查并应用多来源数据资料,梳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版权合作流程,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风险与成因,提出对应的风险规制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合作主要存在著作权授权程序合规性不足、开放共享版权管理不规范、版权资源外流、版权资源滥用等风险,由此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网络传播利用效能.本文从规范授权、立法与司法完善、创新合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制路径建议.

    科技期刊出版合作版权风险规制路径

    "卓越计划"二期入选项目:3.中文领军期刊

    601页

    党建引领科技期刊编辑团队建设策略与实践——以《地球科学》编辑部为例

    散飞雪王淑华
    60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辑团队建设是保持科技期刊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以党建引领科技期刊编辑团队建设既是落实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也是推动期刊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地球科学》编辑部在党建引领编辑团队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强化组织建设、优化考核评价、完善教育机制,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推进党建和期刊工作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些实践证明,以党建促进编辑团队建设,坚持党建与期刊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有助于为培育我国世界一流期刊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

    党建引领组织建设使命任务科技期刊党支部建设

    科技期刊在建设我国科技创新生态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赵喜钦嫣王晓蕴缪宏建...
    607-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对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生态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创新生态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详细阐述了科技期刊在建设我国科技创新生态中发挥着创新活动指引、成果交流平台、成果转化桥梁及创新人才培育的作用;并提出科技期刊建设科技创新生态具体路径,以期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指明方向,助力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科技期刊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环境

    "卓越计划"二期入选项目:4.中文梯队期刊

    611页

    基于受众需求的科普期刊新媒体科普传播路径探析

    周华清郑淇佳贺嫁姿
    61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科普传播环境下,科普期刊内容传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为科普期刊新媒体传播提出优化路径.本研究以媒介可供性理论为基础,从受众需求视角进行半结构访谈,发现科普期刊存在内容与受众需求有差距、与用户互动性不足、出版形态不适应移动环境等问题.科普期刊可以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发挥期刊科普传播优势,满足受众在获取科普知识时的信息生产、移动传播、社交互动新需求,提升科普期刊的传播能力、内容吸引力,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重视与科普受众互动交流的效率,探索科普期刊新媒体传播新路径.

    媒介可供性科普期刊学术运营科普传播媒介融合

    缩短建筑科学期刊审稿周期的策略探讨

    李睿奇戚亮杰朱娜吴海西...
    617-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历史审稿数据,为国内180种建筑科学期刊选择合适的审稿人,以缩短审稿周期,为提升办刊质量提供启示和借鉴.对该刊采编系统中2016-2023年的审稿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办刊实践,从期刊选取审稿人的角度分析审稿周期长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破解思路.影响审稿周期的因素包括送审稿件数量、审稿人来源机构和审稿人年龄,造成审稿周期长的内在原因包括送审稿件数量和频率与审稿意愿不匹配、审稿人信息更新不及时、专家库结构单一、期刊与审稿人缺乏沟通.破解上述问题需要从编辑部的管理制度入手,设置审稿人梯度化管理和多元送审频率机制、增补青年审稿人优化队伍结构、多渠道遴选以增加审稿人组成多样性、建筑科学期刊集群共用审稿资源.

    建筑科学期刊审稿周期审稿人同行评议

    撤稿论文的引用著录规范性探讨

    金铁成姚玮华邓秀林李艳丽...
    622-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撤稿论文的引用著录规范性,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目前期刊中出现的著录格式、行业协会给出的著录格式、期刊官方网站推荐的著录格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期刊中撤稿论文的著录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没有标出论文的撤稿状态、文后著录格式不统一;行业协会给出的格式均含有撤稿相关的标识词,著录内容相对全面,既有撤稿论文的著录信息,也有撤稿声明的相关信息,但是比较复杂、烦琐;期刊的官方网站有的提供的著录格式中带有撤稿标识词,有的没有提供撤稿标识词,与普通论文的著录格式一样.引用撤稿论文应做到知情引用、规范著录.建议尽快制订撤稿论文的引用著录标准或者指南,增加撤稿论文的著录示例,以便作者与编辑遵照执行,规范引用著录撤稿论文.

    撤稿论文引用著录规范参考文献

    为什么要废弃量名称"电流强度"?

    郝远
    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