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医学
北京医学

月刊

0253-9713

bjyxzz@yahoo.com.cn

010-65223466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医学/Journal Beijing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对象是广大中、西医学卫生人员及科研人员。本刊的任务是推广交流北京地区及周边各省市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和中、西医药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为提高医学科学水平服务。主要栏目有论著、论著摘要、实验研究、综述、药物与临床、短篇报道、病例报告及临床经验交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入托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健康问题分析

    袁丽王慧禹王雷
    971-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入托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健康问题检出情况,为改善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秋季入托儿童,收集其体检资料,分析身高、体质量,Hb、视力低下和龋齿等结果,综合评估入托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结果 2021-2023年,共纳入0~6岁儿童60 998名,其中男31 647名、女29 351名;3~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70.9%;儿童消瘦、超重、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4%、12.3%、3.9%.2021-2023年,3年超重(χ2=46.478,P<0.001)和肥胖(χ2=14.634,P<0.001)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χ2=94.298、162.420,P<0.001).2021-2023年,贫血、龋齿、视力低下的检出率分别为1.1%、23.1%、24.6%,3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89,P<0.001),2021-2023年,视力低下检出率逐年增加,3年视力低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99,P<0.05).2021-2023年,3年高热惊厥、食物过敏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49、58.626,P<0.001);其中女童先心病检出率高于男童,高热惊厥和食物过敏检出率低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1-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秋季入托儿童生长发育整体较好,超重、肥胖和视力低下仍是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建议对家长和托幼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更好地提升入托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

    体检生长发育超重肥胖过敏视力低下儿童

    早产儿母亲不同泌乳阶段母乳营养成分特点分析

    罗蓓王亚娟
    97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不同泌乳阶段母乳营养成分特点,为早产儿母乳喂养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进行母乳成分检测的早产儿母亲374名,收集其不同泌乳阶段的母乳样本,根据母乳的分泌时间,分为初乳组(1~<5 d,阶段Ⅰ)、过渡乳组(5~<15 d,阶段Ⅱ)和成熟乳组(15 d~<6 m,阶段Ⅲ),比较3组母乳成分的差异.结果 374例早产儿母亲年龄24~42岁,平均(31.9±3.7)岁;自然分娩192例(51.3%)、剖宫产182例(48.7%).374份母乳样本中,初乳74份、过渡乳86份、成熟乳214份.3组不同阶段母乳的早产儿性别、分娩方式和生后开奶日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母乳中,脂肪、蛋白质、糖类、能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母乳(初乳、过渡乳、成熟乳)的总蛋白质分别为2.120 g/100 ml、1.895 g/100 ml、1.210 g/100 ml,脂肪分别为3.590 g/100 ml、4.225 g/100 ml、5.105 g/100 ml,糖类分别为8.090 g/100 ml、7.795 g/100 ml、7.485 g/100 ml,总能量分别为73.925 kcal/100 ml、77.860 kcal/100 ml、84.370 kcal/100 ml,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早产儿母乳的总能量、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蛋白质和糖类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早产儿母亲的不同泌乳阶段的母乳中,营养成分存在明显差别.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母乳中总能量和脂肪含量呈递增趋势,蛋白质和糖类呈递减趋势.建议制定针对早产儿的个性化喂养方案,确保早产儿获得适宜的营养支持.

    泌乳阶段营养成分蛋白质能量早产儿

    北京市两区婴幼儿同床睡现状及其对睡眠结局的影响

    张丽晋王丹王奇娟李一辰...
    982-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两区婴幼儿同床睡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其对睡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至8月31日北京市两区共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 302名常住婴幼儿,通过面对面调查的方式,由婴幼儿养育人填写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s,BISQ)和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婴幼儿睡床方式和睡眠模式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婴幼儿同床睡的影响因素,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同床睡对婴幼儿睡眠结局的影响.结果 1 302名婴儿中男646名、女656名,月龄0~35月,平均(10.1±9.6)月.婴幼儿与父母同床睡比例为61.0%、同房睡36.2%,独立睡2.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龄越大(OR=1.466,95%CI:1.265~1.699)、父亲文化程度越低(OR=1.721,95%CI:1.556~1.936)和家庭月收入越低(OR=1.806,95%CI:1.664~1.979)的婴幼儿同床睡比例越高(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混杂因素后,同床睡婴幼儿的夜间睡眠时间较短、就寝时间较晚(P<0.05).结论 同床睡是北京市两区婴幼儿常见的睡床方式,与婴幼儿月龄、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因素有关,对婴幼儿睡眠结局有一定影响.儿童保健工作中应加强对婴幼儿睡眠养育照护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指导.

    同床睡睡眠时间多重线性回归婴儿

    康复辅助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步态异常的干预研究进展

    李翠景聂立鑫曹俊巧常红...
    98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约有280万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步态异常是MS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既往研究技术辅助的康复手段如纹理鞋垫、踝足矫形器、功能性电刺激、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辅助等干预措施探讨了MS患者步态异常的干预效果.本文从MS患者步态异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康复辅助技术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康复辅助技术对MS患者步态异常的干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康复辅助技术步态异常综述

    吸入一氧化氮在麻醉与重症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旭米卫东张昌盛
    991-994,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内源性信号分子之一,参与众多与麻醉及重症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主要从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围术期重要脏器保护及其相关临床不良反应等方面,回顾iNO在麻醉及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也简要归纳了医用NO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吸入一氧化氮麻醉重症肺动脉高压

    中国神经专科护理实践的现状与思考

    常红
    995-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神经专科护理作为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神经专科护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优化服务模式、加强多学科协作、提升护士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护理实践中的挑战与创新,提出促进神经专科护理发展的建议.

    神经专科护理护理实践述评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西安)》解读

    杨红钱家鸣
    999-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类世界范围发病的肠道炎症免疫相关疾病,近几年来,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疾病知识变化日新月异,我国UC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也不断进行更新、修订.2023年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方法,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对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形成了我国第一版的UC诊断和治疗指南,每个推荐建议的支持证据越来越可靠.本文对该指南诊断和治疗部分进行解读,并对推荐理由进行评价,以期加深临床医生对UC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并落实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规范临床行为,提高患者预后.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术前DWI联合DCE-MRI检测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切缘阳性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傅洁婷姜巧生孙晨潘江峰...
    1003-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测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切缘阳性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保乳术切缘冰冻病理结果分为切缘阴性组(n=154)和切缘阳性组(n=4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DWI参数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transfer constant,Ktrans)和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采用ROC曲线分析DWI、DCE-MRI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缘阳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200例患者年龄35~45岁,平均(41.9±2.6)岁.两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最大径、细胞分级、淋巴结转移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组的ADC低于切缘阴性组[(35.31±4.36)×10-3mm2/s比(46.34±9.84)×10-3mm2/s],Ktrans、Kep值均低于切缘阴性组[(-20.94±4.79)/min比(-14.31±2.26)/min,(-31.19±7.47)/min比(-23.64±3.52)/min].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DWI、DCE-MRI及两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切缘阳性的AUC分别为0.720(95%CI:0.632~0.808,P<0.05)、0.766(95%CI:0.683~0.848,P<0.05)、0.779(95%CI:0.706~0.852,P<0.05),术前DWI联合DCE-MRI检测诊断切缘阳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70和0.688.结论 在乳腺癌保乳术术前采用DWI联合DCE-MRI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切缘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保乳术切缘阳性诊断准确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