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头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头医学院学报
包头医学院学报

李成义

双月刊

1006-740X

btyxyxb@sohu.com btyx@chinajournal.net.cn

0472-7167860

014060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包头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刊物的社会效益,执行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反映本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科技进步,为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疾病预防与治疗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低氧后小胶质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变化

    靳庆玲林家静谢伟鲍牧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小胶质细胞在急性低氧后DNA甲基转移酶的变化情况.方法:以BV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control)、H-0组(低氧12 h不进行复氧)、H-2组(低氧12 h复氧2 h)、H-4组(低氧12 h复氧4 h)、H-8组(低氧12 h复氧8 h)、H-12组(低氧12 h复氧12 h)、H-24组(低氧12 h复氧24 h).将BV2细胞低氧12 h,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复氧构建模型,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明场观察细胞形态;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NMT1、DNMT 3A、DNMT3B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变化;采用 Western blot检测DNMT1、DNMT 3A、DNMT 3B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0组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皱缩,大部分细胞触角伸长,细胞暗淡无光,折光度降低.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H-2、H-4、H-8、H-12、H-24),贴壁细胞逐渐减少.与control组相比,DNMT1在H-0组中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H-8、H-12、H-24组DNMT1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降低(P<0.05).DNMT3A在H-8、H-12组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降低(P<0.05)o DNMT 3B在H-0、H-4、H-8、H-12、H-24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在低氧后小胶质细胞中DNMT1、DNMT3A发挥了重要作用.

    急性低氧小胶质细胞DNA甲基转移酶

    miR-15a、miR-466b-3p、miR-328-3p和miR-144-5p对硝酸钕诱导小于胎龄儿绒毛膜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张宏波郭婧张琦霍宇婷...
    6-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硝酸钕[Nd(NO3)3]对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绒毛膜细胞凋亡及标志性micro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揭示钕致SGA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绒毛膜细胞系(JEG-3),通过CCK-8确定Nd(NO3)3最佳染毒剂量、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提取对照组(0 μg/mL)、实验组[低、中、高剂量组(0.2、2、20 μg/mL)]细胞的miRNA进行qPCR,检测 miR-15a、miR-466b-3p、miR-328-3p、miR-144-5p的表达水平.转染 miR-15a、miR-144-5p抑制剂后检测细胞转染情况,再次进行CCK-8、流式细胞术验证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下降至75.53%,流式细胞检测同样发现在中剂量组出现了更多凋亡.对JEG-3细胞染毒24 h提取细胞miRNA检测其miR-15a、miR-466b-3p、miR-328-3p、miR-144-5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JEG-3细胞系转染上述microRNA抑制剂后,CCK-8中剂量组miR-144-5p、miR-15a抑制剂转染组其存活率由原75.53%回升至76.71%、83.03%,而凋亡水平则由原18.70%下降至18.44%、15.34%.结论:硝酸钕对JEG-3毒性影响呈现剂量依赖性,miR-15a、miR-466b-3p、miR-328-3p、miR-144-5p表达水平出现上调,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对硝酸钕引起的细胞应激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SGA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稀土元素钕小于胎龄儿胎盘miRNA表达凋亡

    NSAIDs抗RSV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侯宪邦黄娱婕张子瑾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作为抗炎止痛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抗RSV的最有影响力的NSAIDs药物.方法: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NSAIDs(19种活性药物和一种前药)用于本研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ubChem数据库收集NSAIDs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疾病RSV靶标.利用韦恩网绘制NSAIDs靶点蛋白与RSV靶点蛋白的交集,在STRING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蛋白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在Cy-toscape 3.9.0中对该网络进行美化.在DAVID数据库中对交集靶蛋白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微生信在线绘图工具绘制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气泡图,通过Cytoscape 3.9.0进行通路-靶点-成分网络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AutoDock Vina)确定NSAIDs对靶蛋白的结合亲和力.结果:共搜集到421个NSAIDs靶点,391个与RSV相关的靶点,39个重叠的靶蛋白,基因组富集分析显示了37条抗RSV的信号通路,探索出MAPK1、AKT1和MAP2K1是与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相关性最大的靶蛋白.结论:三种NSAIDs(舒林酸、罗非昔布、双氯芬酸)可能通过使MAPK1、AKT1和MAP2K1等相关靶蛋白失活来阻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从而缓解RSV引起的支气管炎和肺炎.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机制研究

    CD34和D2-40在原发性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伴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

    赵学影侯仕璇许远霞陆进...
    19-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结肠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组织中血管和淋巴管标志物CD34(CD34 Molecule)和D2-40(又称Podoplanin)标记的癌胚抗原M2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60例COAD组织和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34与D2-40标记的M2A蛋白表达,计数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和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并分析其与COAD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COAD组织中,CD34、D2-40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OAD组织中的CD34微血管密度与病变部位有关,右半结肠癌患者中CD34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P<0.05);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COAD组织中CD34微血管密度与D2-40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D34和D2-40标记M2A蛋白在COAD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在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状态下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协同参与COAD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结肠腺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CD34D2-40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的价值分析

    马梦亭冯杰吴楠张伦军...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202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119例住院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 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 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细胞角化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胃泌素释放肤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含量并进行组间指标比较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腺癌组CEA含量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组(P<0.05),鳞癌组SCC和CYFRA21-1含量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组(P<0.05),小细胞癌组NSE和ProGRP含量高于腺癌及鳞癌组(P<0.05);CEA检测腺癌的AUC较高(0.987),SCC和CYFRA21-1检测鳞癌的AUC较高(0.994和0.957),NSE和ProGRP检测小细胞癌的AUC较高(0.923和0.944),五项联合检测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组的AUC(0.991、0.997、0.996)均高于各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明确诊断肺癌及鉴别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CEA对腺癌、SCC和CYFRA21-1对鳞癌、NSE和ProGRP对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上述各血清指标可提高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效率.

    肿瘤标志物肺癌ROC曲线诊断效能

    第二产程支撑式前倾跪位对全程分娩镇痛孕妇分娩的影响

    许庆芸宋庆华韦琳宁丰...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初期运用支撑式前倾跪位对全程实施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排除方法将实施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两组孕妇第一产程均采取自由体位.观察组第二产程初期采用支撑式前倾跪位,至胎先露为(S+4)时,改为膀胱截石位;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为膀胱截石位.两组产妇均使用常规手法接生,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间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67.54±37.28 min vs.79.17±35.76 min,P<0.05),新生儿 1 min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9.97±0.67 vs.9.77±0.23,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8.644,95%CI=1.059-70.530),第二产程中胎心减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53,95%CI=0.079-0.809).结论:对于全程实施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初期运用支撑式前倾跪位可以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中转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改善新生儿评分.

    第二产程支撑式前倾跪位分娩镇痛分娩结局

    经会阴4D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应变率研究

    尹晶景艳李一凡郑艳芬...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经会阴4D超声对盆底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为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提供肛提肌伸缩应变率量化参数及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产后42~100 d有SUI症状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SUI组),同期无SUI症状患者30例为对照组(非SUI组).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BNM)、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后角(RVA),计算肛提肌伸缩应变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超声诊断截断值.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和非SUI组的面积收缩应变率(εA1)均和周长收缩应变率(εC1)呈正相关(r=0.617,P<0.01;r=0.457,P<0.05);两组的εC1均和前后径收缩应变率(εL1)呈正相关(r=0.569,P<0.01;r=0.563,P<0.01);两组的面积拉伸应变率(εA2)均和周长拉伸应变率(εC2)(r=0.370,P<0.01;r=0.647,P<0.01)、前后径拉伸应变率(εL2)(r=0.663,P<0.01;r=0.427,P<0.01)呈正相关;两组的εC2 均和 εL2 呈正相关(r=0.785,P<0.01;r=0.542,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εA1诊断截止最好,曲线下面积最大(0.993 6),灵敏度最高(97.4%).结论:肛提肌伸缩应变率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压力性尿失禁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和功能经会阴4D超声肛提肌应变率

    卯榫样植骨修复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胫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卜庆栩董乐乐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卯榫样植骨修复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胫骨缺损的疗效及技术优化.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胫骨平台缺损患者使用卯榫样植骨进行修复,于2023年12月集中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为半年至11年,平均为9.3年,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术后KSS评分84~92分,平均88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胫骨平台骨缺损处均得到有效修复,膝关节假体的位置良好并且承载功能可靠,所有植骨块均与胫骨完全融合,无骨吸收、骨坏死等并发症的出现.末次随访时,对于胫骨平台存在较大缺损的患者,通过增加截骨的角度配合打压植骨修复胫骨平台缺损,所有患者移植的自体骨均完全融入宿主骨,无任何临床症状.结论:卯榫样植骨修复重度胫骨平台缺损植入骨块更加紧实,早期稳定性好,通过进一步改进手术细节,骨块与主体骨接触间隙更小,适应范围更广,值得临床推广.

    膝关节置换自体骨植骨胫骨缺损

    地奈德乳膏联合禾零润肤霜治疗婴幼儿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曹玉婷李金梅
    43-4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乳膏联合禾零润肤霜治疗婴幼儿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皮肤科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有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奈德乳膏联合禾零润肤霜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SCO-RAD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有改善,观察组SCORAD评分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6.66%(P>0.05).结论:地奈德乳膏联合禾零润肤霜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能够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地奈德乳膏禾零润肤霜婴幼儿轻中度特应性皮炎

    代谢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王贞陈和清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生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分析MS与Hp感染、尿酸(uric acid,U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22年1月至9月有测定Hp、UA等指标的住院患者305例,分为MS组与non-MS组、Hp(+)组与Hp(-)组,比较组间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的危险因素及Hp感染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MS发生率为15.41%;Hp感染率为44.92%.MS组与non-MS组两组年龄、男性患者比率、Hp感染率、UA、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醋(triglyceride,TG)、血糖、血压、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组与Hp(-)组两组年龄、MS发病率、UA、BMI、超重率、TG、高TG血症发病率、血压、高血压发病率、HDL-C、低HDL-C血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Hp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Hp感染、男性、HDL-C、血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BMI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男性MS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Hp感染与性别关系不明显,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Hp感染、男性等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UA不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

    代谢综合征幽门螺杆菌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