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险研究
保险研究

黎宗剑

月刊

1004-3306

010-66553510 66553502 66553783

100034

北京西城区金融街15号鑫茂大厦北楼7层

保险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保险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保险专业基理论和用方面的论文为从事保险理论研究和保险业务工作的人员,重视开展国际保险市场的理论研究。设有专论、论坛、实、法律、争鸣、窗口、调研、讲座、书评、动态等专栏。读者为从事保险理论研究和保险业工作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险公司ESG本质、动因与优化研究——基于一个自主构建的研究框架

    郝臣李维安董迎秋马贵军...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行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是保险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ESG理论显著滞后于实践,尤其是保险公司ESG领域缺乏对相关基础性问题的研究。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搭建了保险公司ESG研究框架,以期为该领域后续研究的深入和大样本实证检验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基于构建的研究框架,依托对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系统探究了保险公司ESG的本质和动因,回答了保险公司ESG"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就其本质而言,保险公司ESG是一种理念和标准,也是一套行业逻辑体系;就其动因而言,提出了内在发展说和监管驱动说两种假说。此外,本文也提供了优化我国保险公司ESG的若干对策建议,尝试回答了"如何做"的问题。

    保险公司ESG研究框架高质量发展

    资管新规缓解保险企业投资扭曲了吗?

    王桂虎侯懿芮郭金龙
    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部分保险企业存在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等投资扭曲问题,2018年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可能会对这一问题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使用Hamil-ton 方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将资管新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手工整理的2015-2021年保险企业投资数据为样本,分析这一政策对保险企业投资扭曲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策显著缓解了高杠杆保险企业的投资扭曲程度;第二,政策对保险企业投资扭曲的缓解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规模较大以及未设有独立董事的保险企业受到的约束更强,投资扭曲缓解效果更好;经济发展水平高、民间金融活跃、保费密度较高的地区对政策的接受度和执行力更强,缓解效果也更显著;第三,在影响机制方面,政策主要通过降低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与信用错配程度来缓解企业投资扭曲水平;第四,高管的政策执行能力越强,资管新规缓解资金扭曲的效果越好。

    投资扭曲资管新规实体经济保险投资

    寿险公司代理人管理评价与公司经营目标实现——基于寿险公司"基本法"的视角

    罗婧文许闲
    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保险代理人(包括专属代理人和中介公司代理人)对寿险业保费收入的贡献超过50%。作为各公司保险代理人管理的基本纲要,保险代理人基本管理办法(基本法)通过对保险代理人的约束与管理,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26家公司的基本法内容进行拆解整合,形成包含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的基本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在对保险公司管理人员、保险代理人和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指标体系权重,形成了基本法评估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本文聚焦寿险公司经营中重点关注的业务规模、业务稳定性和保险投诉指标,阐述了基本法指标模块与寿险公司经营指标的传导机制,帮助寿险公司基于公司发展目标形成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基本法改革思路。

    基本法改革保险代理人指标体系经营情况

    数字经济对保险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能视角

    张宁柳开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关于数字经济对保险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稀缺。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促进保险发展的效应及背后的机制。理论上,本文首次提出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保险中介效能等多种机制推动保险发展。实证上,本文测度了 2011~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水平及保险发展水平,并首次引入保险中介指标,在此基础上展开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会显著促进当地保险发展,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多种工具变量、构建外生冲击事件多期DID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稳健。第二,激发保险中介效能,促进人民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是数字经济赋能保险发展的作用机制。第三,数字经济对保险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对保险发展动因及数字经济赋能保险发展的效应、机制的理解。

    数字经济保险中介宽带中国

    重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关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基于法律文本的考察

    胡鑫磊
    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背景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由竞争转向合作。从历史角度看,社商保险的分合流变受到政策法律影响不断变化。在现代保险出现之前,互助、船货抵押贷款和共同海损孕育着互助共济、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摊等保险思想。现代保险出现后,在盈利和救济不同的价值取向主导下保险分别走向商业化和社会化。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社商保险形成了历史分野。相互独立的发展模式下,社会保险面临财政负担沉重与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不能有效提升,开始寻求与商业保险的合作。社商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内,出现社会保险私有化改革与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两种新的发展方向,预示着社商保险渐趋融合的发展趋势。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关系演变历史启示,应立足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本土特征,通过社商保险合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史保险史社商融合社会保障体系

    保险法告知义务规则下既往症条款的效力判断

    王家骏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商业健康保险中最常见的条款之一,既往症条款产生了较告知义务规则更为严苛的效果,受到了国内理论研究、司法裁判和监管态度上的较多否定。但现有观点以及比较法上的讨论均无法完全反驳关于既往症条款"保障范围""客观主义"等性质定位,也引起了对保前症状的解释方式争议。追溯适用历史可以发现,起源于团体保险的既往症条款最初系通过确定保障范围实现"尽量接纳成员"的目的,但在适用于个人保险后产生了向"防范逆向选择"的变迁。在适用告知义务规则判断既往症条款效力时,应基于《民法典》对违反强制性规范法律行为效力的理论发展,在目的比较下对团体保险和个人保险中的既往症条款作出不同评价,并对保前症状的解释适用不同标准。

    既往症条款告知义务规则相对强制性规范团体保险目的比较

    基于参保者收入异质性的养老金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王论意何林
    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冲击,我国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提升个人养老金回报效率、实现个人养老金制度扩面的重要保障。不同收入群体适用的税率不同,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幅度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异质化的养老金回报效率和偏好顺序。本文将参保人的收入异质性纳入理论模型,建立起不同收入参保群体与政府决策的Stackelberg均衡,求得PAYGO养老金、个税递延EET养老金和个人储蓄的最优配比。在基准模型中,高收入群体倾向于顶格缴纳EET养老金税延额度,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则选择部分缴纳EET养老金税延额度;最优PAYGO缴费率和最优EET缴费限额比当前的缴费制度具有更好的校准效果。研究还发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助于增大社会总福利;提高EET的投资回报率有助于实现个人养老金制度扩面;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税收优惠措施可考虑从"提高缴费限额"和"降低领取税率"两个方面着手,在不增大政府财政负担的前提下,优化税收优惠效果。

    收入异质性税收优惠个人养老金Stackelberg均衡财政效用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分析

    王雪辉
    9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养老金作为退休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实现"老有所养"美好生活所需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方面的差异化策略性互动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基金实际征缴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地方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策略性互动存在于地理邻近与经济邻近的地区间,受软、硬预算约束的影响,地理邻近地区间表现为"模仿行为",经济邻近地区间表现为"逐顶竞争";基金征缴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存在显著的时间阶段性与区域异质性;随着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的提高,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策略性互动增强。

    基本养老金策略性互动软预算约束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

    门诊共济改革、代际收益与医保基金收支平衡

    郑恺蒋云赟
    11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当前唯一不需财政补贴即可正常运转的险种。但由于"板块"模式下个人账户积累了大量资金,统筹账户面临着基金支付压力,2023年起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全面启动。考虑到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当前统筹层次仅限于地市层级,本文首先总结了各医保统筹区所推行的门诊共济政策的基本特征,并说明改革降低了区域间的给付待遇不平等程度;然后使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进行代际核算,将不同代际在医疗保险体系的福利水平货币化,考虑收入、健康水平及代际间的异质性,说明当前门诊共济改革方案提高了收入平均线以下人群及就诊率高于平均线人群的经济收益,改善了当前医疗保险体系再分配能力不足的问题,但现行方案也损害了出生时间更晚群体的经济收益;使用精算方法发现门诊共济改革将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时间推后了 22年,证明该项改革减轻了统筹账户面临的财政压力;最后讨论了深化个人账户改革、延迟退休及医保降费等方案的政策组合,提出我国应该继续取消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进一步提高门诊与住院支出的报销比例,降低企业医保缴费费率等政策建议。

    门诊共济职工医保代际收益成本收益分析医保收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