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

吴护林

半月刊

1001-3563

wjqk@vip.163.com

023-68792836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包装工程/Journal Packaging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 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刊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1980年更名为《包装工程》,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包装工程》杂志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包装、印刷技术领域权威性主导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杂志长期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是全国包装杂志唯一连续四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用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代表着中国包装科技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包装科技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杂志拥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主编为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所长吴护林研究员,编委会由国内外51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刘人怀、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朱位秋,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主席Kees Sonneveld,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Paul Singh教授等5位外籍编委。同时,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动态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杂志还拥有100多位全国知名包装工程各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包含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专论、装潢与艺术、工业设计、论坛以及信息与资讯等栏目。专论部分着重报道包装及印刷领域学术理论探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以及设计新潮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信息版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科技动态、科研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等内容。报道内容涵盖了与包装、印刷行业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自动化、物流、设计艺术和管理等等专业方向,年载文量近800篇。近年来,涉及包装科技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大多在《包装工程》上刊发论文。除开报道科技信息外,杂志还积极参与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建设,努力促进学术交流,现在已成为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园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唯一的学术组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杂志编辑部,杂志的执行主编担任专委会秘书长。多年来,杂志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包装学术技术研讨会议。其中,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包装工程》杂志长期承办已有20多年历史,每2年一届,代表国内包装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包装学术会议”。《包装工程》杂志30多年来忠实地报道中国包装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深受我国包装行业的重视与关注。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翔实,是包装、印刷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设计、教育、信息、经营管理和制造生产等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自适应扰动观测器的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金爱娟张劲松李少龙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实现包装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性能控制,针对永磁同步包装驱动电机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对扰动敏感性较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方法 利用预测误差设计一种自适应扰动观测器,对系统遭受的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扰动,扰动观测器估计总扰动并以电流的形式进行补偿.将系统的瞬态过程和稳态过程分别进行考虑,设计一种含有动态权重因子的新型损失函数.结果 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文中方法可以保持瞬态下的高速动态响应和稳态下的低电流纹波,并在应对参数失配和负载突变等问题上,展现了更好的稳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结论 文中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动态性能和鲁棒性,使改进后系统更加适用于包装机的应用场景.

    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方法扰动观测器动态权重因子

    考虑冲突避免的多AGV路径规划研究

    杨玮杨思瑶张子涵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物流企业"货到人"拣选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工作效率,避免自动导引小车(AGV)间的冲突死锁,研究大规模多AGV的无冲突路径规划和协同避障问题.方法 首先考虑AGV空载、负载情况和路径扩展成本,改进A*算法,动态调整代价函数,优化路径扩展方式.其次,提出冲突检测及避免算法,对可能产生局部冲突的路径交叉点进行避障调度,通过预约锁格,实现局部冲突的检测,制定优先级避障策略,解决AGV动态行驶路径上产生的局部冲突和死锁,进而实现全局无冲突路径规划.结果 对多组不同任务量和不同AGV规模的场景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冲突避免的改进A*算法能有效实现100个任务、90个货架单位和7个拣选站场景下的多AGV动态路径规划,相较于传统A*算法,其平均拣选时长缩短了52.61%.结论 该方法可实现大规模场景下的多AGV动态路径规划,在付出较小转弯代价的同时有效避免局部动态冲突,该方法可为相关企业实现多AGV协同调度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货到人"拣选系统自动导引小车改进A*算法冲突检测及避免算法动态路径规划

    M型预制袋袋口折合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优化

    王婧月陆佳平王利强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提高M型预制袋包装机袋口折合机构轨迹输出点的运动精度,对袋口折合机构进行运动精度可靠性优化.方法 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用环路增量法建立考虑杆长误差时袋口折合机构的位置误差模型,接着对轨迹输出点进行可靠性分析及蒙特卡洛法验证,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关键误差影响因素,最后进行运动精度可靠性优化.结果 建立的可靠性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杆长误差对机构运动精度的影响,x分量轨迹的可靠度由82.5%提高至92.91%,y分量轨迹可靠度由65.34%提高至89%.结论 经过可靠性优化能够使袋口折合机构运动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包装机械M型预制袋袋口折合机构运动精度灵敏度可靠性优化

    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图像质量缺陷检测研究进展

    张德海祝志逢李艳芹黄子帆...
    19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是近年在图像处理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二维图像的质量检测是印刷行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分析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图像质量缺陷检测流程,探索影响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图像质量缺陷检测精度的相关因素,为后续研究印刷品的二维图像自动化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此基础上,围绕图像预处理中的灰度转换、噪声过滤、固定阈值分割、自适应阈值分割、Otsu法及边缘检测,对图像配准中的基于灰度统计信息分布配准方法、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进行总结,然后归纳分析图像的缺陷提取和分类.结论 以实际例子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提炼,通过图像预处理中的噪声过滤为后续缺陷提取提供清晰图像,减少伪影干扰;通过图像预处理中的灰度变换、阈值分割、感兴趣区域提取减少系统处理时间,为实现高效的缺陷检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图像配准消除了机械振动引起的图像位置偏移,确保后续缺陷提取的准确性;通过图像缺陷提取和分类帮助印刷企业找出生产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为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支持.

    机器视觉印刷质量缺陷检测图像处理

    基于MobileViT轻量级视觉模型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设计

    袁斌张超军李晨
    208-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传统机器视觉网络模型存在的参数量大、效率低、落地难等问题,设计一种更高效的基于轻量级网络模型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方法 结构的创新设计可实现4种占比不同的垃圾分类存储和垃圾箱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利用STM32控制机构的电机和多种传感器,与树莓派4B串口通信实现垃圾分类投放,采用云服务器实现小程序端物联网通信,提高管理效率.采用MobileViT轻量级模型在自建数据集上训练,并结合迁移学习,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和准确率,与主流模型对比,并验证其可行性.结果 MobileViT模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8.01%,实际测试平均单张图像的推理时间为17.8 ms,模型参数量仅为5.6×106;在与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3参数量相近的情况下,准确率高出9.25%,各性能指标优于传统ResNet50、AlexNet模型.结论 基于MobileViT轻量级视觉模型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设计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垃圾自动分类任务,模型精度和速度满足实际需求,对垃圾分类领域边缘设备非常友好.

    垃圾分类智能垃圾箱MobileViT轻量级迁移学习

    燃烧氧化法测定生物降解塑料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

    曾铭谢苍昊林洁刘仕途...
    216-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利用燃烧氧化法测试包装用生物降解塑料中TOC含量的方法.方法 对已知含无机碳酸盐填料的样品,分别用盐酸进行酸化处理和不经酸化处理,研究用酸化样品对消除样品中无机碳酸盐干扰的效果;在不同温度下考察薄层纤维素的TOC测定结果,对燃烧温度进行优化;在优化后的条件下,采用碳酸钙作为碳含量的标准物质,对包装用生物降解塑料实际样品进行定量测试.结果 经酸化处理后的塑料样品,TOC检测值与理论值偏差仅为-1.22%~+1.42%,而不经酸化处理的塑料样品,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为+7.40%~+29.36%,可见经过酸化处理所得结果更为准确;在950℃到1250℃区间内,对薄层纤维素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燃烧氧化测试,发现最佳燃烧温度为1100℃;利用碳酸钙为标准品绘制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在0.6~24 mg碳含量内,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对7个生物降解塑料实际样品进行检测,TOC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4.26%~+3.47%.结论 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线性良好,精密度和准确性高,适用于生物降解塑料中TOC的检测.

    生物降解塑料总有机碳燃烧氧化法

    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快速组分分析技术研究

    孙梦捷姚晶晶左莹
    22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目前国内外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快速组分分析方法的空白,建立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组分分离及鉴定方法.方法 通过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快速组分分析方法.结果 结合FTIR和DSC对树脂组分进行鉴定,结合FTIR和TGA对填料组分进行鉴定,建立了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快速组分分析方法.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开展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快速组分分析工作,为广大企业提供质量控制技术服务,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降解组分分离组分鉴定

    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对纸质快递文件袋的分类研究

    周贯旭姜红胡晓光陈敏璠...
    23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无损的检验纸质快递文件袋的分析方法.方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63个纸质快递文件袋样品进行检验,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峰位,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了降维处理并分类.利用费歇尔判别对快递文件袋的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同时建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2种分类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 63个纸质快递文件袋样品可被分成四大类,利用费歇尔分类模型进行验证,准确率为100%;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准确率为95.23%,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准确率为92.06%.通过比较发现,费歇尔判别可以实现对纸质快递文件袋更加有效地分类.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样品用量少且无损样品,可为快递文件袋类的物证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纸质快递文件袋主成分分析费歇尔判别

    基于蜂窝纸箱的防冻包装保温性能分析

    郝发义胡丹许合强徐邦联...
    237-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虑到寒冷地区的低温气候以及多数温敏产品在2~8℃的保温要求,研究环保型蜂窝纸箱的保温性能及影响因素,以提供合理的防冻包装方案.方法 首先,对防冻保温箱进行有限元建模,实验测试蜂窝纸板等不同材料的表面辐射率和导热系数,分析蜂窝纸板厚度、孔径等因素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对比的方法,分析厚度以及内附材料对蜂窝纸箱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 蜂窝纸板表面辐射率为0.81,导热系数随蜂窝纸板厚度和孔径的增加而略有降低,通过仿真和试验的对比,蜂窝纸板内附气泡膜相较于没有内附材料的防冻时长提升了9%,而内附反射箔的防冻时长仅提升了1%.结论 蜂窝纸箱在冷链物流领域可以替代传统泡沫材料,为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替代包装方案.

    防冻包装蜂窝纸箱冷链有限元

    "双碳"背景下制冰新技术研究进展

    李晓燕矫佳伟丁奕涵王天娜...
    24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双碳"背景下制冰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研发更加低碳高效的制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重点对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真空闪蒸制冰技术和太阳能吸附式制冰技术3种制冰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论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真空闪蒸制冰技术和太阳能吸附式制冰技术具有低碳、节能等优点,可对冷链运输、人工冰场等领域起到积极作用,在"双碳"背景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如何保证制冰系统稳定性、提高制冰效率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低碳节能冷链运输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