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蚕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蚕业科学
蚕业科学

郭锡杰

双月刊

0257-4799

canyekexue@126.com

0511-85616835

212018

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蚕业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ericul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蚕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编辑出版的蚕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我国蚕学专业各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有重要理论与实用意义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简讯,并报道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蚕业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蚕业生产管理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2024年《蚕业科学》

    《蚕业科学》编辑部
    163页

    广西蚕桑产业的时空演变和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春华邹凌峰廖勇陈张晴...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对全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2000—2022年广西蚕茧产量和桑园面积数据探究广西全区蚕桑产业时空演变规律,并使用2011—2021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探究广西蚕桑产业的时空演变规律、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全区来看广西蚕茧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桑园面积有所萎缩;分地级市来看,各地级市之间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并存在集聚效应.在蚕茧产量的影响因素方面,桑园面积和政府支持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桑园面积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确保广西蚕茧产量全国第一的位置;创新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合理利用不利因素的溢出效应等政策建议.

    蚕桑产业蚕茧产量桑园面积产业集聚空间杜宾模型

    《蚕业科学》采编系统使用公告

    《蚕业科学》编辑部
    174页

    家蚕卵滞育人工解除方法及机制研究进展

    孙溱博刘吉平廖森泰杨琼...
    17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滞育是家蚕应对周期性不利自然环境表现出的一种在胚胎形成早期发育停滞的生理现象.为满足蚕业生产需要,通常使用产后盐酸浸渍方法以快速解除滞育.由于使用盐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更加安全环保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家蚕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模式生物,研究其滞育解除的生理变化与分子调控机制,有望育成非滞育系家蚕新品种.本文综述分析了各种人工解除滞育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总结了滞育解除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以期为研究人工解除蚕卵滞育提供参考.

    家蚕胚胎滞育人工孵化滞育机制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蚕业》

    187页

    不同食用菌栽培配料对榆黄菇品质影响初探

    张宝成陈永春曾钢张凤...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东桑西移"的背景下贵州蚕桑产业大力发展,生产中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桑枝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环境污染.而食用菌生产中缺乏大量的木本植物原料.因此,本文探索利用这些废弃的桑枝为食用菌原料,实现区域的资源循环.同时,结合当地的特色"锌硒产品",研究以修剪的桑枝为原料,以及在原料中添加锌硒和常规的玉米芯,比较其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菌盖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且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高于玉米芯处理组.锌硒处理组菌盖多酚氧化酶D值最高,在0.200~0.853间波动;桑枝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也呈现增加趋势,D值在0.12~0.24之间波动;玉米芯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D值在0.11~0.12间波动.菌柄中可溶性糖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均是玉米芯处理组的1.21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2.59倍和3.44倍,还原糖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1.58倍和1.17倍.氨基酸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1.75倍和4.13倍.维生素C含量在桑枝处理组和锌硒处理组是玉米芯处理组的0.78倍和1.34倍.菌柄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锌硒处理组中最高,在0.14~0.70之间波动,桑枝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3~0.43之间波动,而玉米芯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在0.12~0.13之间波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食用菌原料影响到榆黄菇产品的营养组成,今后需要根据食用菌市场开发功能性食用菌产品.

    桑枝锌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