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扶江

月刊

1001-0629

cykx@lzu.edu.cn

0931-8912486

730020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草业科学/Journal Pratacul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草业科技与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园地,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信息、推进草业科学研究,培养草业科学人才。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尔沁沙地土壤碳储量插值计算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钰清陈银萍程红元王旭洋...
    1979-1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估算土壤碳储量对碳中和的实现与气候变化应对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东端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基于310个位点0-100 cm深土壤的有机碳数据,用不同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K)和回归克里金法(RK)]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S)进行空间插值并计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使用平均误差(ME)、平均标准化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插值结果进行评价,结合实测SOCS验证土壤碳储量计算的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1)在半干旱沙地SOCS估算中,最终进入回归预测模型的环境变量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有年积温、降水量、砂土含量和海拔,SOCS与海拔、年积温、降水量和砂土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的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基于RK、IDW和OK计算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50。34、158。03和140。11 Tg。与实测值相比,OK低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IDW高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这种差异凸显了插值方法在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中的重要性;3)基于RK插值的结果最优(ME=0。208,MSE=1。211,RMSE=1。973,R2=0。3706),相比于OK和IDW的插值精度分别提高了6。0%和22。4%。本研究表明在半干旱沙地RK插值仍然适用并且可以提高插值精度,能更加准确地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储量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回归克里金法

    不同改良方式协同黑麦草对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效果

    卢雨霞朱健曾维毛文件...
    1991-2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在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中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甲酸钠作为煤矸石杀菌剂,并将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按不同比例添加到煤矸石中制成不同的植生基质,以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进行植被恢复试验,同时监测其基质渗滤液的理化特性、黑麦草生长状况以及基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植生基质均能显著提高煤矸石渗滤液的pH,并显著降低渗滤液中总Fe、Mn、Cu等重金属浓度。其中,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的综合效果最佳。2)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的添加均能显著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其中添加5%菌渣、10%磷石膏和20%酒厂污泥的煤矸石基质中黑麦草生物量最大。黑麦草植株内重金属均满足《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饲料原料的限值。3)基质改良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甲酸钠杀菌明显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其余改良方式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综上,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对煤矸石中污染物溶出具有最佳控制效果,同时可快速恢复煤矸石基质植被,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煤矸石基质改良黑麦草渗滤液微生物群落结构

    窝圈距离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边金霞牛小霞陈娟徐祎...
    2003-2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窝圈距离是对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变化的综合描述,反映了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的变化和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功能连接性,能反映牲畜的移动模式和放牧强度。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冬季牧场为研究对象,以窝圈为中心、3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重度放牧(HG),6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中度放牧(MG),9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轻度放牧(LG),研究窝圈距离(以下叙述为放牧强度,远的窝圈距离即低的放牧强度,反之亦然)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群落物种丰富度以及可食牧草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0。05);2)全钾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3)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显著增加(P<0。05);4)放牧强度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明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0。05)。这些结果基本类似于直接放牧强度的试验结果,随着窝圈距离的增大,放牧强度降低,增加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可食牧草生物量,也增加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因此,窝圈距离可作为反映牲畜在当地景观中移动频次和强度的指标,用以表征放牧强度。

    窝圈距离放牧强度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优势物种对内蒙古典型草原营养物质生产的决定性影响

    王若冰王永慧赵宏宇张斌...
    2012-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通过提供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而支撑畜牧业发展,但也受到干旱化的气候及日益增强的放牧和刈割活动的威胁。基于为期3年的内蒙古典型草原草地管理模式和降水量改变控制试验,本研究发现其营养物质生产能力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尽管放牧和刈割的影响弱于降水量,但仍可通过降低群落生产力而降低其营养物质生产能力。此外,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等优势物种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群落生产力贡献调控群落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对降水量和草地管理模式变化的响应。这意味着,干旱化的气候会降低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物种营养物质供给能力,从而降低群落营养物质生产,威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日益增强的放牧和刈割活动会使其进一步恶化。

    内蒙古典型草原气候变化草地管理模式变化补偿效应选择效应

    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与干旱的关系

    李佳璇李辉鹏白璐张金贵...
    2025-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蒸散发是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水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过程。蒸散发也极易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粮草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连续监测法,分析了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化动态及其与夏季干旱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蒸散发和环境因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单峰曲线,约88。5%的蒸散发量主要集中在生长季(4月-10月)。2)日最大蒸散发量为6。3 mm,年累积蒸散发量为471。5 mm,累积降水量远大于累积蒸散发量,蒸散发量和降水之间的差值为226。3 mm。3)夏季干旱通过诱导气孔闭合引起蒸散发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对年蒸散发影响较小。4)空气温度、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和饱和水气压差均对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异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主要受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调控。研究结果将为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和气候变化下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动态特征环境因子涡度相关路径分析调控机制

    黍子SR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李佳祯杨梦珂宋晓涵王月...
    2035-2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特异性SHI-related sequence(SRS)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激素生物合成和胁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黍子(Panicum miliaceum)SRS基因家族(PmSR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PmSRS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SRS基因在黍子不同组织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基因表达水平。共鉴定出13个PmSRS,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分为6个亚家族,且同一亚家族中的PmSRS成员包含相似的基因结构和基序组成。发现在PmSRS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39种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激素、胁迫及光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此外,PmSRS5、PmSRS6可能在黍子生长时期发挥主要作用。本研究提供了黍子SRS基因家族的综合信息,有助于研究SRS基因的功能,并为黍子的分子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基因组学系统发育分析保守结构域转录组黍子

    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种胚细胞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赵奥然曾佳夏方山李晓波...
    2046-2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胚细胞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试验以贮藏1~4年的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及太谷5个居群的白羊草种子为材料,分析其种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藏1~4年时,供试居群白羊草种胚细胞MDA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且以太谷居群白羊草种胚细胞MDA含量变化最缓,在第4年时才显著增加(P<0。05);而其抗氧化酶(SOD、CAT、APX和GR)活性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代县、平鲁、平定及柳林居群白羊草种胚细胞的SOD、APX、GR活性在贮藏第2年时就显著降低(P<0。05)。因此,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性存在差异,以太谷居群的白羊草种子最耐贮藏,可贮藏约3年,而代县、平鲁、平定和柳林居群的白羊草种子仅可贮藏1年。

    白羊草贮藏年限种胚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

    60Co-γ射线辐照对紫云英生长及利用的影响

    庾振宇张江林高雅洁廖育林...
    2054-2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60Co-γ射线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子的诱变效应,明确适合紫云英翻压利用及生长的辐照剂量,本研究以紫云英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CK)、300、500、700 Gy]处理种子,观察比较紫云英的养分吸收特性、发芽率和田间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可提高紫云英盛花期的氮(N)含量,500 Gy处理盛花期N含量最高。在等N投入量下,与CK相比,500 Gy处理的翻压量可减少2063 kg·hm−2,便于机械翻压操作。与CK相比,辐照处理的出苗数、株高等多项指标均呈降低趋势,高辐照剂量700 Gy处理的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500 Gy处理的各项指标与CK最为接近,且相差较小。综上,用5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紫云英种子,提高了单位质量的氮素含量,便于盛花期轻简翻压利用。

    60Co-γ射线紫云英翻压量产量氮含量

    荒漠草原4种优势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霍新茹沈艳马红彬王国会...
    2063-2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对了解草原植物的生长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鄂克托前旗荒漠草原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4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叶片氮、磷内稳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苦豆子叶片N、N∶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优势植物(P<0。05),猪毛蒿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优势植物;N元素内稳性指数(HN)以牛枝子最高,属于稳态型;P元素内稳性指数(HP)以猪毛蒿最高,属于稳态型;N:P内稳性指数(HN:P)以牛枝子最高,属于弱稳态型。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对化学计量内稳性变异解释率分别为56。9%和9。9%,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氮含量较低的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N内稳性和N∶P内稳性较高,采用保守养分策略,其中N内稳性较高的灌木牛枝子适应性更强;一年生植物P内稳性较高,N:P内稳性比较低,采用奢侈分配策略;影响化学计量内稳性主要因子为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

    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内稳性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土壤理化因子

    青海海北高寒草地12种植物花期物候对氮磷养分添加的响应

    李永慧袁学凤程蓉李宏林...
    2072-2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明氮、磷养分供给改变对高寒植物和植物群落花期物候期的影响是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预测大气氮、磷沉降持续增加下高寒植物花期物候的演变和高寒草地植物群落花期物候格局,本研究在青海省门源县高寒草地采用定株标记法对12种高寒植物在9种不同氮、磷养分添加下的花期物候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氮、磷养分添加对整体花期物候的影响以使始花期提前、花期持续时间延长、终花期无显著变化为主(P>0。05);2)不同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植物花期物候的影响基本一致,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植物花期物候无显著交互作用影响(P>0。05);3)在物种水平上,不同氮、磷养分添加处理下大部分物种始花期提前、花期持续时间延长,终花期无一致变化趋势。因此,研究区域高寒草地在大气氮、磷沉降持续增加情况下,植物群落始花期倾向于提前、花期持续时间延长、终花期变化不明显;不同物种始花期、花期持续时间变化较为一致,但终花期的响应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高寒植物养分添加物候始花期终花期花期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