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船舶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船舶工程
船舶工程

闻雪友

双月刊

1000-6982

cbgc@csname.org.cn

021-54591998-803

200032

上海市中山南二路851号

船舶工程/Journal Ship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刊,国家技术类核心期刊。在推动造船工业技术进步、促进船舶科研事业的发展、沟通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报道学会动态和提供产品经济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已成为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中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工程技术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波浪能转换装置控制技术的发展

    王振春黄勇王年果刘福才...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波浪能转换装置的类型及代表性装置阐述国外波浪能装置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波浪能装置的发展进行说明;以当前最普遍使用的点吸收器为例,将功率最大化作为控制目标,从最优和次优的角度介绍经典控制技术及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控制技术;根据波浪能转换装置研究现状,对未来波浪能转换装置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预测与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波浪能转换装置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波浪能转换装置功率最大化最优控制次优控制

    双机组垂直轴水轮机水动力分析及其干扰规律

    陆雨婷王树齐王薇黄瑞璋...
    9-1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双机组垂直轴潮流能水轮机的水动力特性及其干扰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双机组水轮机在定常流下的水动力载荷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相对间距、初始相位角和相对偏移距离等参数对双机组水轮机水动力载荷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干扰规律.结果表明:相比单机组水轮机,双机组水轮机的平均能量利用率更高,并且随着相对间距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称布置的双机组水轮机的旋转方式应设计为内旋,此时平均能量利用率最高,而机组侧向力相互抵消;不同旋转方式下均存在最佳的初始相位角和相对偏移距离,使双机组的平均能量利用率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可为多机组垂直轴潮流电站设计的布置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垂直轴水轮机潮流能双机组能量利用率水动力分析

    基于改进变步长爬山法的潮流能发电MPPT算法

    安润泽赵阳华迪王鑫...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变步长爬山法在潮流能发电系统中对潮流流速突变和随机性波动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出现扰动方向判断错误和速度追踪过快的问题,在变步长爬山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变步长最大功率追踪(MPPT)算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多种最大功率跟踪的情况并采用两次采样点下的功率和转速的变化程度确定下一时刻步长的大小,自动根据获能系数大小进行分阶段调节,实现对潮流流速突变情况的应对,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的跟踪.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基于PID控制与自抗扰控制的仿真系统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变步长爬山法不仅能够实现最大功率的跟踪,而且对潮流流速的随机性波动和突变情况的适应能力更强,具有良好的稳态特性.

    潮流能发电系统改进变步长爬山法最大功率跟踪自抗扰控制

    海上风电场布局协同优化算法

    朱永飞马佳星李子航李志川...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海上风电场中,风机位置及间距选择会影响风机的发电效率,而风机间电缆线路拓扑会影响风场的电网规划,两者间相互影响和制约.针对海上风电场主要设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量化风机尾流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和电缆拓扑连接对总体成本的影响.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以海上风电场度电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海上风机选址及电缆线路拓扑度电成本协同优化模型,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同优化模型相对于常规独立优化模型具有更好的度电成本优化效果,对未来我国大规模开展海上风电场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海上风电场风机选址线路拓扑布局优化

    海上浮式兆瓦级垂直轴风力机风轮结构布局研究

    陈宇康刘占芳杨文英张浩...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兆瓦级海上浮式直叶片垂直轴风力机的风轮结构布局,提出采用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对其风轮进行结构布局设计.通过分析风轮支撑臂在复杂环境和载荷作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以准静态解为基础构建垂直轴风轮结构布局多目标优化参数化模型,采用Kriging响应面法求解设计变量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响应面,明确设计变量的最优取值范围.以风轮整体质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风轮主要结构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位移为约束条件,采用MOGA遗传算法对风轮结构布局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风轮结构布局的最优样本方案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整体质量减轻6.8%,轮毂偏移量减少22.87%,塔筒高度降低33.78%,显著降低了垂直轴风力机整机的制造成本.同时,优化设计后风轮固有频率避开了风轮旋转的1倍转频(1P)和3倍转频(3P)范围,避免了结构共振.研究表明,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在垂直轴风轮结构布局设计上是可靠的.

    垂直轴风力机多目标优化响应面法结构布局设计准静态解

    基于改进黑寡妇算法的海上风机塔筒生产线布局优化

    孟春利冯志强杨丽君黎欣...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海上风机塔筒生产车间的物资搬运距离并提高搬运效率,降低生产车间的物流成本,分析塔筒生产线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包括生产工位配置不合理、物流繁琐等,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黑寡妇算法的生产线布局优化方法,旨在通过最佳的生产工位配置和物流规划,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将新方法与遗传算法、和声算法以及原始黑寡妇优化算法等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布局优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海上风机塔筒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对促进海上风机生产效能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改进黑寡妇优化算法海上风机塔筒生产线布局优化物流规划

    浮式碎石基础整平清淤船的总体设计

    迟健尉志源王舒雅
    47-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碎石基础整平清淤是海底沉管施工重要的作业流程.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基础整平装置的优缺点.对我国研制的世界首艘船架分离式浮式整平清淤船的船型选择、总布置、作业方式、稳性及耐波性等总体设计要点进行详细论述,总结了适用大水深、高流速水域、适应超宽管节的浮式整平清淤船的设计要点,为此类船型的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浮式整平清淤船船架分离基础整平总体设计

    基于两种反距离加权插值的海上风电施工船作业预报对比

    杜宇王凯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反距离加权法提出两种获得非固定格点处施工船舶可作业率的插值流程,并进行对比.对比采用空间分辨率为(1/12)°的法国气象局全球海浪预报数据,以180 m起重船海上风电机组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为海上风电施工船舶典型作业,并选择我国拟规划的海上风电场典型海域待开发海域均匀分布的144个插值点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反距离加权插值流程获得的施工船舶可作业率极为接近,144个插值点采用两种流程的船舶可作业率误差均在1.5%内,这在工程应用上可认为是精度等效,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相互替换.

    反距离加权插值可作业率起重船波浪预报数据海上风电施工

    系泊船舶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王瑾杨献鹏孙华斌韩锋...
    58-6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码头运营过程中波浪对船舶系泊安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特别是9 s以上的涌浪,针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位移和断缆风险,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讨论波浪对船舶-缆绳-护舷组成的系泊系统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横荡运动和横摇运动是限制船舶是否可以作业的控制条件;在所有缆绳中,横缆的受力最大,更易发生断缆,需要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多关注,及时调整.此外,根据运动量和系缆力的限制条件,对船舶的最大允许作业波高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可为油码头船舶系泊安全提供依据.

    断缆系泊安全动力响应物理模型试验运动量作业波高

    考虑桩-水-土耦合的船桥碰撞损伤特性

    张子阳刘昆王加夏俞同强...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桥碰撞问题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现存规范经验公式只能对其最大碰撞力进行预测,无法全面预测船-桥结构的损伤特性,而有限单元法可有效地对这一不足进行补充.通过LS-DYNA软件研究考虑桩土作用和流固耦合效应的船桥碰撞损伤特性,通过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AASHTO规范公式的对比分别验证钢筋混凝土材料模型的准确性以及桩-水-土耦合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典型碰撞场景下船舶和桥墩桩基结构的碰撞损伤特性;讨论船速和船撞角度等因素对船桥碰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船桥碰撞场景下船舶和桥墩结构的损伤均较为严重;船撞速度、角度越大,碰撞力峰值也越大;桩土作用和流固耦合效应均不可忽略.该结果可为船舶和桥墩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船-桥碰撞流固耦合桩土作用损伤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