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船舶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船舶工程
船舶工程

闻雪友

双月刊

1000-6982

cbgc@csname.org.cn

021-54591998-803

200032

上海市中山南二路851号

船舶工程/Journal Ship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刊,国家技术类核心期刊。在推动造船工业技术进步、促进船舶科研事业的发展、沟通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报道学会动态和提供产品经济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已成为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中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工程技术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养殖工船海上旁靠补给系统设计及水动力性能

    程世明韩越金杨徐杰...
    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深海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补给船旁靠养殖工船进行补给作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海上单点单锚形式的养殖工船设计一种旁靠补给作业系统,建立水动力耦合模型,基于多浮体水动力学和全耦合时域法研究其水动力性能.研究表明:由于两船存在一定尺度差,波浪入射方向对补给船运动响应有一定影响,补给船在旁靠作业时有艉离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理论依据.

    养殖工船海上旁靠补给多浮体水动力学水动力性能

    半潜式养殖网箱全耦合数值模型及其在规则波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毕鑫嗣张显涛朱云龙周春华...
    6-1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从近海至深远海的发展,具有抵抗恶劣海况能力的新型半潜式养殖网箱被相继设计和制造,研究其水动力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势流理论和莫里森模型,结合三维面元法和有限元法建立半潜式养殖网箱主体框架-网衣-系泊系统全耦合数值模型,在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后,分析规则波下网箱的水动力响应与结构应力响应,重点关注网箱各部分的相对运动.结果表明,网箱的运动由慢漂运动和波频运动两部分组成,其中慢漂运动会造成平衡位置的偏置;在波浪传播方向上,框架中同一高度处的节点几乎不发生相对运动,而不同高度处的节点由于竖向梁的旋转和弯曲而存在相对错位;侧向网衣中心区域存在较大的结构变形,从而导致了柔性网衣与主体框架存在较大的相对运动.此外,还分析了波浪参数和网衣密实度对网箱运动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半潜式养殖网箱数值模拟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半潜式网箱全耦合数值模型水动力响应结构响应相对运动

    基于可靠性的液化气体运输船新颖C型货物围护系统设计衡准

    詹志鹄刘威洪英吴泰辉...
    17-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入手,分析液化气体运输船新颖C型货物围护系统的载荷、抗力和模型的随机性.建立新颖C型货物围护系统的极限状态方程,参照国际船级社协会新编的《C型独立液货舱的屈服、屈曲和疲劳评估的有限元分析流程建议》(Recommendation No.174)的相关要求开展新颖构造货物围护系统有限元计算和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对新颖C型货物围护系统(双体罐和三体罐)进行应力分析和可靠性计算.采用可靠性的第一水准法构建新颖C型货物围护系统的设计衡准,并确定各分项系数,研究结果为制定符合可靠性标准的新颖C型货物围护系统规范和基于可靠性方法的结构强度准则提供参考.

    气体运输船新颖C型货物围护系统可靠度设计衡准

    柔性构件对液舱晃荡行为的影响

    傅振航邹昶方龚宸马园园...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舱晃荡可能引起强烈的砰击载荷,对舱壁结构安全产生威胁.传统的制荡方法是在舱内内置各种刚性构件,因此提出在舱底内置一竖向柔性构件的方法进行有效制荡.基于有限元法(FEM)和流体体积法(VOF)建立流体-挡板-液舱流固耦合(FSI)晃荡数值计算模型.在多种激励工况下,针对不同抗弯刚度的柔性构件,利用晃荡过程柔性构件的变形能与晃荡液体的动能相互转化以及构件对运动自由液面的约束作用,研究柔性构件的制荡效果.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抗弯刚度下,柔性构件既约束自由液面运动,又大量吸收晃荡流体的动能而转化为变形能,从而达到更佳的制荡效果.

    柔性构件液舱晃荡制荡抗弯刚度流固耦合

    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

    张怡孟帅刘震封培元...
    33-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对于预报非线性时间序列有优势,尝试将LSTM网络应用于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利用某破冰船在北冰洋航行时两段典型海况下的横摇和纵摇运动实测数据,探究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和有效时长.研究发现,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海况良好、船舶的运动周期性强且主导频率突出时可以取得满意预报效果.但随着时长的增加,误差会不断累积,精确度逐步降低.在编码器-解码器逐步迭代框架基础上利用多层感知机提出直接多步预报改进模型.研究发现,改进模型可以有效减少误差积累、提高预报精度和延长有效时间,尤其在恶劣海况下预报结果改善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以为基于神经网络开发高效准确的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方法提供参考.

    极短期预报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直接多步预报误差积累

    大型汽车滚装船Racking变形影响要素分析

    叶旭奚君赵文斌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大型汽车滚装船Racking变形的影响要素,以某7 000车滚装船为对象,分析Racking变形的分布规律.通过设计3种不同位置的梯道围壁结构,比较不同长度和宽度的围壁对Racking变形的影响.以甲板横梁和舷侧肋骨主要尺寸为参数,分析其对Racking变形的影响,并分析Racking变形和疲劳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Racking变形影响最大的是梯道围壁,其位置选取非常关键,变形值与围壁的长度和宽度基本是线性相关;甲板横梁的尺寸对Racking变形也有明显影响,舷侧肋骨的影响相对较小;疲劳累积损伤与Racking变形直接相关.分析结果对控制大型汽车滚装船的Racking变形和提高疲劳强度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汽车滚装船Racking变形疲劳损伤影响要素

    基于CFD变形网格法的螺旋桨水中附加转动惯量研究

    刘正浩赵建万初瑞丁举...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螺旋桨设计中较为准确地估算螺旋桨在水中的附加转动惯量,为轴系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输入,并进一步探究螺旋桨设计参数对于附加转动惯量的影响规律,以通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STAR-CCM+为平台,运用内置的变形网格技术,以某油船螺旋桨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RANS方程全粘流的附加转动惯量数值计算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变换获取两组弦长和螺距等比例变化的螺旋桨模型,计算其附加转动惯量并分析和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弦长分布的桨,附加转动惯量占比(水中附加转动惯量除以自身转动惯量)随螺距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同样螺距分布的桨,附加转动惯量占比随弦长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螺旋桨水中附加转动惯量与弦长及螺距的回归模型,实现了设计中的快速预报.

    螺旋桨附加转动惯量变形网格法计算流体力学

    基于SOFC-GT的长江流域货船推进系统特性分析

    颜睿康米希聪吕小静翁一武...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柴油燃料在船舶航运中的清洁化利用的新路径,建立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SOFC-GT)混合动力系统的船舶推进系统,结合柴油的裂解和重整以及各部件安全运行边界约束,研究工作参数对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航道水流速、风速以及航行速度下混合动力系统运行规律.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该船舶SOFC-GT推进系统功率为2 458 kW,燃料消耗为0.092 kg/s,效率可达56.33%.采用阳极再循环可将系统的效率提高9.91%,但为了避免SOFC工作温度过高,再循环比不能超过0.45.燃空比和水碳比的安全调节范围分别为0.029 5~0.067 7和1.6~3.5,SOFC-GT系统在安全区域内功率的上下限分别为460.6kW~1 229.0kW和1 007.0kW~1 178.0kW,取得上下限时的系统效率分别为49.09%~56.41%和47.69%~56.82%,可以实现宽工况调节.货船SOFC-GT推进系统相比传统柴油机,在长江流域不同水流速度、风速和航行速度下,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续航能力,效率提升可达15.5%.

    船舶推进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阳极再循环回路宽工况调节

    回收船舶柴油机余热的双回路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分析

    吕龙陈武阚安康张远...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利用双回路有机朗肯循环(DORC)系统对船舶柴油机的排烟和缸套冷却水余热进行回收发电.通过夹点温差法构建热力学模型,高温回路用于回收排烟热量,低温回路用于回收缸套冷却水热量和高温回路冷凝热.分析9对工质组合时DORC系统的冷凝器热力学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回路的冷凝温度和冷凝热负荷的增高,低温回路蒸发压力和净输出功呈现升高趋势,在高温回路冷凝热负荷为715.2 kW~1241.2 kW时,系统总净输出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高温回路采用环乙烷,低温回路采用一氯三氟丙烯(反式)为工质时,系统总净输出功可达到410.6 kW.

    双回路有机朗肯循环船舶柴油机余热回收工质组合净输出功

    高压燃油系统油管接头密封性能研究

    贾小丽云峰李丽萍董伟杰...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燃油系统油管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因素,以某柴油机高压油管接头为研究对象,借助Hypermesh及ANSYS软件建立高压油管接头密封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及von Mises应力计算,探究不同预紧力、不同轨压作用下高压油管接头密封带宽度及最大等效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封带宽度、最大等效塑性应变与预紧力呈正相关,且最大等效塑性应变与预紧力变化呈三次方关系;密封带宽度与轨压呈负相关,而轨压对等效塑性应变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高压油管接头的安装设计及管接头预紧力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高压燃油系统油管接头密封带宽度等效塑性应变预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