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节能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蔡凤田

双月刊

1673-6478

tseep@ccpress.com.cn

010-85285530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外馆斜街3号

交通节能与环保/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ransportation
查看更多>>《交通节能与环保》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展现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轨道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交通节能与环保》以科研理论为主,兼顾政策解读、科研成果、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施工技术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示范项目、汽车工程、港航工程、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环保、轨道交通等。主要服务对象为:交通领域从事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山区高速公路绿色环保技术应用研究

    敬世红郑国徽黄导冯畅...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以重庆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绿色生态为例,积极探索和推进绿色设计施工和资源循环利用,提出了科学统筹土地资源配置,创新绿色环保施工工艺,做好生态区和水资源、原生态植物保护,最终形成了成套环保技术,打造出低碳环保示范路,在以后的山区绿色高速公路建设中提供参考。

    道路工程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山区高速公路低碳

    高速公路建设沿线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侯敏胡艳平张静晓杨旭...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路开工建设前后,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的对比分析,探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周边环境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期间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中等以下等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平均比重较公路建设之前增加了近 6%,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2)与高速公路建设之前相比,公路建设期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面积所占比重增加了 12。5%,沿线周边环境植被覆盖度稳定性最高等级区域下降比重为 14。8%;(3)沿线周边环境不同空间范围内受高速公路建设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大,植被覆盖度所受影响整体呈减小趋势。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周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区域为高速公路两侧距离高速公路 500m范围之内的区域,其中高速公路两侧距高速公路 250m范围之内为受影响最严重区域。本文结合像元二分法和对比分析法精确研究植被覆盖度,为保护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保障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金港高速公路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沿线植被

    金港高速公路建设沿线典型区域生态韧性演变特征研究

    程晓来张静晓赵蕊杨旭...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途经区域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对建设响应程度也不相同,公路建设强度的不断增大对生态系统的扰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金港高速公路沿线 1km范围内典型区域为研究案例,以生态恢复力和生态抵抗力为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 2017-2021 年金港高速公路沿线典型区域生态韧性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 2017-2021 年磅士卑省研究区和戈公省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中,转出面积最大的林地面积减少约 24%,未利用地转入面积增加一倍,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向公路修建方向偏移。土地利用类型总体上呈现自然属性降低、人为属性升高的趋势;2017-2021 年两个研究区的生态韧性都呈下降趋势,呈"东大西小"的演变走向。

    金港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类型生态韧性生态抵抗力时空演变特征

    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及温拌再生技术研究

    吴晓旭舒航
    117-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再生沥青路面的能耗和碳排放,推动道路工程向经济绿色集约型发展,文章分析了沥青路面能耗和碳排放量化的计算方法,从温拌技术、改变能源类型、更换新型施工机械设备、优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沥青混合料路面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基于工程实例,研究了温拌技术对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节能减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在生产环节的能耗和碳排放远高于其他施工环节,且容易受RAP掺量、集料含水量的影响。

    温拌再生能耗碳排放实现途径节能减排

    基于工程调研的红黏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李鹏刘江鑫韩志杰宋常军...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工程调研为基础,对贵州高速公路红黏土边坡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DCP和室内直剪试验,对边坡坡面不同深度的相对强弱程度、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边坡破坏机理如下:边坡开挖扰动、干缩开裂引发裂隙逐渐发育和联通;同时,降雨入渗造成土体含水率增加,引起上部滑体容重增加和土体抗剪强度衰减,致使边坡安全系数大幅降低。针对简化Bishop法用于红黏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基于工程调研分析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并在工程实例中较好地得到了验证,该方法有助于在边坡防护中实现精准防护,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公路工程红黏土边坡破坏机理稳定性评价数值模拟

    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龙腾服务区污水处理建设探讨

    刘蕙婷闫承凯刘振丘杨柳...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速公路站区污水处理点分散、水量小、水质波动大、低碳/氮比、高氨氮和缺乏市政管网等难点,龙腾服务区采用了生化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维护简单、脱氮除磷效果好及全寿命周期费用低的特点,解决了交旅融合服务区污水源以厕所产生水和厨余水为主、污水碳氮比极低、水量不稳定、每日用水高峰相对集中、节假日高峰冲击明显等问题,具备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特别是交旅融合服务区的污水处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交通碳排放服务区污水处理生化耦合龙腾服务区节能降碳脱氮除磷

    基于道路碎石底基层赤泥基胶凝材料应用研究

    刘锋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赤泥基胶凝材料应用于道路碎石底基层是一项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改善道路基础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通过赤泥基胶凝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改善赤泥在碎石底基层中的抗剪强度和抗水稳定性,添加适量的胶凝材料,提高了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材料的使用提高了碎石底基层的抗冻融性能和耐久性,在路基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道路工程底基层赤泥基胶凝材料抗剪强度

    常温水性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工艺

    刘桂欣沈鹤影胡海学马风杰...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常温条件下水性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工艺,本文采用水性聚氨酯作为改性剂,探究剪切时间、剪切速度对水性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利用单因素法测定不同制备参数条件下的蒸发残留物的三大性能指标,分析不同因素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流程及参数。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在常温条件下能有效提高基质沥青性能,且制备条件简单,可作为一种新型路面材料应用到道路建设过程中。

    路面材料改性乳化沥青水性聚氨酯剪切速率剪切时间

    紫外光对沥青梯度老化行为的影响研究

    方珑李政王伟成毛自根...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混合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氧化老化,且沥青内部化学组分众多,对宏观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紫外光对沥青膜老化梯度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集料—沥青—集料三层模型,模拟了不同温度下氧气在沥青膜中的扩散行为;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及原子力学显微镜测试,分析了老化后试件化学组分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力曲线图计算研究了试样微观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分子在沥青膜内的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提高,氧分子浓度的增加使沥青发生氧化反应的概率增加。温度较低时,沥青路面的老化主要受紫外老化的影响。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沥青膜内部会随老化程度差异的增大而发生流动混合,表层的老化程度最大甚至可以下降约 30%,老化程度会随老化天数进行一定的重分布。

    紫外老化沥青膜老化梯度分子动力学模拟

    添加剂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对比研究

    张文虎季正军张志远杨永富...
    147-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干线沥青路面在重载交通条件下的早期损坏问题,本文选用 3 种不同类型的高模量剂,分别在其最佳掺量下配制高模量改性沥青,对 3 种沥青胶结料及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最终实现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模量等路用性能评价。

    道路工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模量剂路用性能动态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