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节能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蔡凤田

双月刊

1673-6478

tseep@ccpress.com.cn

010-85285530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外馆斜街3号

交通节能与环保/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ransportation
查看更多>>《交通节能与环保》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展现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轨道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交通节能与环保》以科研理论为主,兼顾政策解读、科研成果、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施工技术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示范项目、汽车工程、港航工程、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环保、轨道交通等。主要服务对象为:交通领域从事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车辆车道保持系统人机共享转向控制

    李凯韩增文陈金建李斌...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神经网络时滞的人机共享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车辆车道保持系统的性能。为了捕捉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如非线性转向、变化的速度和转向行为的不确定性,采用了T-S模糊方法对驾驶员-车辆系统进行建模。在系统建模之后,考虑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时滞的控制结构,并基于一定时滞相关的矩阵不等式的可行性设计时滞相关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基于李亚普诺夫泛函理论,给出了计算期望的人机共享转向控制器的一组充分条件,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车道保持能力和驾驶员操纵舒适性方面。

    车辆系统动力学人机共享控制模糊模型时滞

    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港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蔡江波张晗潘斌苗家磊...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文明问题日益突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黄河流域港区道路软基绿色施工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外道路工程绿色施工的现状。通过探讨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的适应性以及现场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提出运用碱激发矿渣替代水泥的化学加固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结果发现有良好的固化效果,符合绿色施工要求且节能环保。

    港区道路软基处理绿色施工矿渣

    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在延长高速蒲烟段施工期的应用

    张峻峰刘泽时吴琼赵俊喜...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延吉至长春高速公路大蒲柴河至烟筒山段为例,介绍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成效,总结该模式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公路建设项目环保管家服务模式顶层设计和绿色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模式水土保持

    公路基础设施典型节能降碳技术减碳能力分析及应用

    黄正钱之火张海峰郑坤...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公路基础设施低碳建设,本文总结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绿色公路主题示范工程建设情况,梳理了实施绿色公路示范项目采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相关技术内容及标准情况,并对我国公路工程应用的典型节能减排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节能降碳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典型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议,为公路基础设施科学选用有效节能减碳技术措施提供支撑。

    公路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减碳能力定性与定量分析应用建议

    "双碳"背景下公路裸露边坡生态修复的几点思考

    郝珖存董志良郭浩文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双碳"背景下公路边坡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文中基于CNKI、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及工程实践经验,从边坡恢复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及其影响因素、植被对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边坡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这几个方面,对边坡生态修复领域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目前还存在边坡植被固碳尚且没有统一结论、缺乏生态系统长期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及数据等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道路工程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固碳潜力工程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研究

    孙国栋
    128-13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的特征和现状,详细介绍了服务区生活污水的主要处理工艺和技术,包括A/O工艺、MBR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MABR处理工艺。提出根据污水水量和水质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从而使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达标,满足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处理要求。

    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工艺MABR

    乡村道路景观石生态挡土墙技术应用研究

    倪培治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乡村道路空间作为打造乡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其建设重要性显著提升。本文致力于探究解决乡村道路挡土墙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问题,开展了乡村道路景观石生态挡土墙技术研究,整合了乡村道路挡土墙工程受力、景观美化提升和生态环保的多元素融合技术,种植适合花木生长的种植土覆盖于整个拱形结构,将工程结构受力和景观美化高度融合,发挥乡村道路景观和节能环保效益,保障了生态安全、凸显乡土记忆,综合提升了乡村道路美学价值。

    道路工程生态挡墙景观石拱形结构乡村道路

    VE改性剂在普通沥青路面复拌就地热再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谢超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对路面技术状况、结构强度的调查,结合历年养护情况,分析了路面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了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再生材料的性能,确定了再生剂的添加比例;对比分析了VE改性沥青、普通沥青、PG76沥青各项指标结果,研究了VE改性剂对普通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提升效果。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VE改性剂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

    厂拌冷再生路面基层减排分析及敏感性要素研究

    孙军王元庆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依托真实项目施工组织与台账数据,建立了全寿命周期计算模型,对比了厂拌冷再生技术与其替代的基准技术——传统的ATB-25型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的减碳量,分析了筑路材料、能源燃料的碳排放因子以及材料运距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的ATB-25基层方案,厂拌冷再生基层方案能够在混合料生产、拌和等阶段可极大地减少碳排放量,减排率约为21。1%,减排效益显著,水泥、乳化沥青的排放因子与原材料运距是敏感因素。

    道路工程碳排放减排计算厂拌冷再生敏感性

    双层橡胶沥青路面结构在路面施工中的应用

    杨洋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公路项目的建设要求,沥青路面结构型式至关重要。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吴隆高速为依托工程,对其进行双层橡胶沥青路面结构施作。通过路面检测数据得知,路面压实度、路面平整度、渗水系数、路面构造深度等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值,双层橡胶沥青路面结构施工效果良好。

    双层橡胶沥青路面结构高速公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