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播与版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播与版权
传播与版权
传播与版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文化短视频阅读服务助力乡村网络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杨茜杨梦瑶李楠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网络文化发展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信息的规范治理,加速建设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在数字乡村建设视域下,文章从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短视频阅读服务助力乡村网络文化发展的价值意蕴出发,通过分析红色文化短视频阅读服务助力乡村网络文化发展的现实障碍,从打造高质量短视频内容,提升乡村网络文化价值;强化数字化设施与技术,多方聚力提升乡村网络文化服务效能;培养用户数字素养,构建阅读服务生态监测与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红色文化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图书馆红色文化短视频乡村网络文化阅读推广

    "数字+博物馆":元宇宙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例

    常青丁红菊秦振宇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既是国家历史文化的时代缩影,也是国际传播的"金色名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中华文化诠释者的重要角色。元宇宙作为集合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媒介产物,不断刷新人们的技术想象,也为文博领域的发展拓宽了技术空间。由此,文章根据"数字+博物馆"的逻辑,聚焦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个例,分析其国际传播的价值与掣肘,发现其在元宇宙技术的加持下,可尝试通过沉浸化虚拟空间搭建、数字化藏品信息建档、交互化虚拟数字人设计和受众个性化定制四种途径来提升数字文化传播力,为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博物馆元宇宙国际传播南宋官窑中国故事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三星堆遗址跨媒介传播策略分析

    刘露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并衍生出全新的社会互动方式。三星堆遗址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凭借跨媒介传播策略实现了文化突围。文章结合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以三星堆遗址的跨媒介传播措施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优化建议,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

    三星堆遗址跨媒介传播传播仪式观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枣庄学院传媒类专业为例

    彭淑芹李文奎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摸索建设中,新文科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有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的不同在于打破了传统文科的单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科交融、交互协作、守正创新,力求培养更适应新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文章基于新文科建设思路,着眼于高校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发现问题,寻找突破点,并以枣庄学院传媒学院的专业改革和建设为例,探寻传媒类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新文科传媒类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

    融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史文化育人新路径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李巍男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史文化蕴藏丰富的育人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大学校史文化既具有高等教育战线的共性特征,又凸显鲜明的学校个体特质,蕴含精神文化、科学理想、人文情怀等育人元素。笔者认为,高校要抓住融媒体传播契机,挖掘校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创新校史文化话语表达,构建"融媒体+校史"的校史文化传播新模式,让校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文章阐述大学校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育人价值,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江苏科技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元素,探究融媒体时代大学校史话语传播新语境,提出融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史文化育人新路径:丰富校史文化传播媒介,实现校史话语的多元化;拓展校史文化表达场域,增强校史话语的共融性;打造校史文化精品项目,提升校史话语的互动性;开发校史文化产品体系,凸显校史话语的人文性。

    融媒体校史文化育人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罗盈盈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深刻地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思考的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亟须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移动互联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立德树人机制探究

    陈名扬刘双霞
    96-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快速传播且高度碎片化,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信息接收与反馈机制逐渐形成,知识传播、伦理形塑、阶层流动也呈现社会新趋向,这为高校传统立德树人机制带来了新挑战。深具美学魅力、拥有道德能量、作为民族纽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移动互联时代具有深远价值,是高校立德树人的良药。为了有效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立德树人机制,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价值引领、文化教育、锻造新人的作用,文章提出建议:打破学科边界,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发掘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教学育人体系;呼应时代与学生需求,建设民主校园文化体系;应用新媒体,立体化培育文化新人。

    移动互联时代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高校

    自媒体背景下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的思政融入探索

    罗譞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交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使得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多方位的挑战,这也对该课程的思政融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认为,在自媒体背景下,对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的讲授,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理论与案例的有效融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升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将思政内容全面、高效地融入日常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自媒体课程思政媒介伦理与法规

    科技同兴背景下武汉都市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研究

    孙慧平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汉都市圈以同城化为发展方向,基础是产业,未来则是科技同兴。在此背景下,文章探析武汉都市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解决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面临的顶层设计缺乏刚性约束、日常协作机构未建立、协同保护水平不高以及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难题,创建全面支持创新的发展环境,对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创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商业数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困境与破解——以构建著作权法保护路径为视角

    吴欣哲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司法实务对商业数据的保护,一般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为主,然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却存在弊端,呈现司法适用的"两种极端"。除此之外,针对商业数据的保护路径,学界还提出了"财产权保护模式""使用权保护模式"以及"数据权保护模式",但各有缺陷。因此,在尊重法律稳定性的前提下,相关主体应当考虑构建商业数据著作权法保护路径,具有独创性的商业数据属于汇编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无法体现独创性的商业数据,应当设立邻接权进行保护。同时,相关主体要依托著作权法框架,注重对权利的限制,避免权利的滥用,从而推动商业数据产业的发展,促进商业数据的流通与共享。

    商业数据保护模式数据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法邻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