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兆仪

月刊

1009-1068

custsxb@cust.edu.cn

0431-85582725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提倡学术争鸣为办刊宗旨,积极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术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

    夏金凤陆新文胡翠萍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高层梯队理论,研究学术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背景独立董事与企业战略变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学术背景独立董事显著负向影响企业战略变革。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学术背景独立董事与企业战略变革起调节效应,产品市场竞争会强化学术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战略变革的负向影响。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学术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战略变革的抑制作用更强。

    学术背景独立董事企业战略变革产品市场竞争产权异质性

    普惠金融供给与农村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任森春黄琳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目标导向,金融为乡村生态宜居解决了"钱从哪来"的问题,两者形成了一个耦合整体,即普惠金融—农村生态宜居耦合系统。选取安徽省2015—202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按照生态宜居及普惠金融的内涵,科学构建普惠金融供给与生态宜居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刚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并通过SPSSAU软件测算生态宜居及普惠金融子系统各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生态宜居与普惠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宜居子系统中所占权重最大,是影响农村生态宜居的最大层面;2015—2020年间安徽省普惠金融供给与农村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从严重失调逐步过渡到良性耦合协调。2018年后,复合系统处于普惠金融供给相对滞后型,存在普惠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提出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普惠金融支持农村生态宜居的重点,推进PPP项目,开发安徽特色旅游和绿色产业,通过设计现金流来实现与金融机构的正向互动。

    普惠金融生态宜居熵值法耦合协调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可得性的影响研究

    毛永晶张旭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家庭金融可得性指数,采用混合OLS回归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增强家庭金融的可得性,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二级指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提升家庭金融可得性的效果更明显。建议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技术推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提升城乡居民金融素养,着力提高家庭金融的可得性。

    数字普惠金融家庭金融可得性异质性影响

    国内外外语认同研究图景(1991—2020)——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周景芸沈菲菲方芳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C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来源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SSCI和A&HCI的来源期刊,应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对1991—2020年709项国内外外语认同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外外语认同研究近十年来上升势头明显。诺顿理论框架的外语认同研究和外语教师认同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共同热点,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偏理论和综述性研究而国外研究的实践性、国际性、系统性更加明显。最后提出加强外语认同体系建设和本土化建设等建议以推动国内外语认同研究发展,为我国的外语教育赋能。

    外语认同外语教师认同CiteSpace诺顿教学法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脾胃论》英译研究

    张焱姬雪桦王尔亮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典籍《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角度下进行论述,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与"翻译即生态平衡"。由生态范式便产生了取向"三生"论域的"三生"相,即文本生命、译者生存、翻译生态,其中在"文本生命"视角下运用"三维"转换理论对《脾胃论》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Bob Flaws译本充分体现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三维"转换,译者采用了增词、音译加注、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注解等翻译方法。此研究为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及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脾胃论》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中医英译

    论道格拉斯·罗宾逊《译者登场》中的身体视角

    周忠浩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宾逊《译者登场》尝试通过"身体"这一视角解构西方传统翻译观中的二元论、工具主义和完美主义,提出重视个体经验、身体感觉和翻译实践的翻译研究范式,即身体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身体学"(又称"翻译身心学")。该理论具有一定的颠覆性,但是其并没有完成对传统翻译研究的解构任务。"身体"这一概念对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值得重新评估。

    《译者登场》身体翻译身体学翻译研究

    心智哲学视角下马克·吐温小说中的言语反讽

    唐建福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马克·吐温小说中言语反讽的生成发端于言语行为主体的意向性。实现言语反讽表达的手段表层是迁移,而深层是心理随附性,涌现事物及其涌现的新质则是反讽的内容。言语反讽的生成过程是在特定的语境作用与言语行为主体的意向操控下得以完成。从心智哲学视角对马克·吐温小说的言语反讽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有助于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也更有利于心智哲学的运用与发展。

    心智哲学言语反讽马克·吐温小说

    东北地方高校美学类课程教学中新美育元素的融入与析出——基于文理工交叉融合视域下的长春理工大学教学实践

    付兰梅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当下中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对美学类课程教学中新美育元素的重视和挖掘不够的现状,以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开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美学类课程为样本,从审美教育的践行中审丑教育因素的融入、文艺审美教育的实施中科技美育因子的析出、生态美育和生活美育的推行中东北地域审美元素的植入等方面,对东北地方高校美学类课程新美育元素的析出进行研究,以期为东北地方高校新美育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

    东北地方高校美学课程新美育析出